《国 家 宝 藏---西山的秘密》
第15节

作者: 圣山红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让辛毅仔细记住纸上的内容,也不知他用心记没有,同时自己也反复的记了几遍然后把几张纸撕碎了扔到马桶里冲走了。本来我还想把羊皮书也毁了,但怕万一李老师翻译不对就惨了,而且这羊皮书已有百年历史了怎么着也得算是文物了,更何况这可是我曾祖传下的实在舍不得呀。
  一晚上我和辛毅都很警惕,生怕再有人来“打扰”,我都有点后悔回家来了,生怕因为这事儿连累了父母,好在一晚上都很消停。
  第二天天不亮我们俩就从家里出发了,我们商量着应该先到山上去实地考察一番再作打算,至于钥匙的下落以及那些躲在暗处的黑手我相信他们很可能就在我视线的盲区里,随时会出现的,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天堂亦或地狱我都会进去,因为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去过”。

  日期:2017-09-07 20:20:08
  第十八章 初探宝洞
  我本来想先去买点儿爬山用的绳索之类的器材,但辛毅说他们武馆的仓库里有一堆呢,都是原来搞攀岩俱乐部时留下的,现在俱乐部早停了,回去借点儿就行,我说也好就让他去了,我自己先回宿舍去准备准备。
  刚到宿舍电话就来了,我一看是路班长的电话忙按了接听键,电话里路班长说道:“杨子,在哪呢。”我说:“路哥,我在宿舍呢,有事呀?”路班长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兄弟,你路哥能有啥事儿,就是问问你小子怎么还没上班来呀。”
  我愣了两秒钟突然恍然大悟,忘了今天是周一该上班了,我陪着笑跟班长说道:“哥,忘了跟你说了,我有点儿私事请几天假,那什么,这月我的奖金就不要了,请你和哥儿几个喝酒了。”
  路班长也拿我没辙,不情愿的答应了,我心说趁着辛毅没回来我先上山上溜达一圈踩踩点儿。
  石景山就位于我们宿舍的旁边不远处,以前也去爬过。我虽然学习一般但从小受爷爷熏陶我对历史和古迹还是略感兴趣。

  石景山区得名是因为区境内西部有这么一座名为“石景山”的山,本区界内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它正好位于永定河冲击扇的轴心位置上。古时滔滔的河水自西夺口而出,一泄千里,势不可挡,但它流到石景山下时,因山的阻挡,只能绕山而行,千万年来河水的冲击,造成了石景山西崖壁立千仞的奇特景象。自永定河流过石景山之后,都是阡陌千里的平原了,再也没有大山的阻挡。
  石景山的名字也很多,又各有各的来历。有石经山、石井山、湿经山、石景山、石径山、骆驼山等,据说历史上号称“燕都第一仙山”。可见其往日风采,只不过现如今被围在了铁桶阵中鲜为人知。
  沿石景山南坡宽阔的道路攀援而上,首先在一个将要拐弯的道旁看到一口古井。用锈迹斑斑的铁栏围着,井台与地表持平,井口上好似盖着一块大石板,在石板上掏出两眼井口,两井口直径各约30厘米,整座井筒直径大约2米。
  走过古井不远就是一处拐弯,路南一座二层过街楼似的建筑,就是东天门。他耸立在道旁的台基上,坐西朝东,高十余米。一层大约7至8米的样子,虎皮墙身,中间是拱形门洞,门洞为内砖外石,宽约近2米,高约3米,进深约5米。石质的门额无字,门洞两侧虎皮墙山上镶嵌着刻工精美的楹联石,石上刻有莲蓬和莲花图案。二层高约3米,3间砖木结构。坎墙上是木制的格窗,房顶为单檐硬山卷棚顶,灰筒瓦。坐落在路旁肃穆庄严、古朴凝重的东天门,像哨兵一样,审视着山下的一切。

  过了东天门不远是碧霞元君庙和碧霞元君殿的建筑群落。由于门庭紧锁,只能隔着院墙看到里面的大致情形。
  沿碧霞元君殿西行,左手旁经过一座类似于主席台似得平台,是明许用宾撰书的《重修净土寺添置田亩碑记》的碑亭,碑上云,“金阁寺自晋唐以来所藏石经,碎而言断,岩穴鲜有藏焉。”站在碑亭之下抬首望去,石景山峭壁如刀削斧砍一般,峭壁之上“石经山”三字依稀可辨。
  孔雀洞位于峭壁之下,洞上石额从右到左雕刻着孔雀洞三个大字。石额的上方,有两株从墙缝间顽强生长出来的古柏,婀娜多姿,酷似孔雀的尾巴。进入孔雀洞,洞中有五、六平方米,穹顶上雕凿的痕迹一沟沟、一坎坎历历在目、触目惊心。迎面墙上的佛龛里,是一尊站立的石佛。右手自然垂落,左手屈肘腰间,左腕上的佛衣轻盈飘洒,整座石佛像体态丰满、生动传神、气度不凡,呈现唐代的石雕艺术风格,只可惜历经岁月的风雨,佛像面部的五官和右手被无情地洗去。面对石佛像,古人雕凿艺术的鬼斧神工,让我们今人叹为观止。清于敏中写成的《日下旧闻考》里记载:“石径山孤峰特立,洞皆凿石而成。……山有石经台、普观洞、普安洞、还源洞、孔雀洞诸胜。”

  沿崖壁东行,券墙门一旁的是还源洞。据专家分析,还源洞系道教文化所开创。石景山上的所有佛洞依山而建,雕凿而成。在诸多石洞上方的岩壁缝隙间,顽强长出的很多古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树干斑驳,树叶苍翠葱茏,生机盎然,在山壁间的甬道上洒下一地绿荫。
  孔雀洞迤东的平台上,是本来洞,透过闭锁门的缝隙,看到墙上刻工精细的阿弥陀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神态安详平和。洞旁的通风窗被设计成古钱币的形状,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本来洞是原金阁寺众多的佛教洞窟之一,佛教禅宗有一个分支——牛头宗。牛头宗主张“本来无事”,本来洞因此得名。
  日期:2017-09-07 20:29:38
  我在碑亭旁边空地上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感觉这地方很像爷爷的信里提到的曾祖他们当年出事的地方,根据信里的描述,当年那个叫魏三儿的异常举动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但也很可能间接救了曾祖的性命,只不过不知道这魏三儿是有意为之还是撞了什么邪了。

  我顺着建筑群东侧的小路继续想山顶进发,一路上走过发现有几个民工模样的工人正在用石灰划线,看样子是要挖地基,旁边还有几个穿着西服革履的人在指指点点的。我之前也听说相关部门要和企业合作恢复古建原貌同时开发山上旅游资源,这些人估计就是干这个的。
  我走过去假装跟一个正在抽烟的胖子借火想顺便聊上两句问问情况,但出乎意料的是那厮看我过去竟然一转身看向了另一边。我心里说这孙子什么意思怎么这么狂傲。
  没理他继续走我的,那几个穿西装的往我这边瞄了一眼继续讨论着什么,但是口音听起来很怪异,我心说这都哪的人呀。
  山不是很高很快爬到了了山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塔式建筑,钢厂的人都知道这座建筑有个名字叫做“功碑阁”,是之前某位知名领导在职期间的杰作,建筑所处的位置原本是唐代“金阁寺”遗址,不算塔基上面还有四层,塔身带有电梯,乘梯而上不但“十里钢城”一揽无遗,甚至好天儿时北京的全貌也能尽收眼底。据说当时设想极其宏伟,还要修建走廊与山脚下的“群名湖”相连,可惜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