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路——高手带你识人体,观天地 :医心方》
第40节作者:
清心竹未央 日期:2017-09-30 22:22:02
qq群养身馆280125929群聊学习内容记录
眼里都叫庙,只是区分是吃世俗饭还是百家饭
欢huan8:39:17
这样哟,现在都喊和尚住的地方叫寺庙。道士住的地方称为观。那看来是现在的人改变了称呼
现代人并不懂得为什么这么叫
寺的早期出处是政府只能机构,指严苛的意思
比如大理寺
庙是社会自发供奉的机构,会请主事人,供奉的多是地方神
比如土地庙
祠供奉的是先祖,一般家族自己打理
庙也包括文庙,这是政府默许的公立供奉
楼是以学术法的北方楼观道为代表的场所
一般是隐居结构
观是出家人集中的场所,也起到政府部分职能
比如祈福,预测天气,义庄等等
台是官方祭司场所
宫是官方授权的大型场所,一般是皇家规格
供奉正神信仰
布局也是官方仪规
甘蔗8:44:26
义庄是做什么用的?
法 8:44:35
无主的尸体
合理的方式处理掩埋
控制瘟疫
包括小孩子
因为找法师做法事
所依法师住的地方也会单独留空间存放有问题的尸体
包括死的外乡人
古代将就认祖归宗
哪怕是扔乱葬岗也要有个地方
怕的就是不能落叶归根的他乡客
那就统一处理
日期:2017-09-30 23:32:24
问:道医上的解剖和西医的解剖差别大吗?
答:如果西医在运动神经学和生物物理学上没有突破,差距还是很大的。在我个人看,道医,中医,西医是不同的认知状态,如果对比,大概道医更能体会到艰难无奈,如果不会触碰到世间无情的法则,并不能称之为医术。道医的最早出现并不是医,而是道 这个道的存在初始阶段只有一个问题,“我为何生来为人这个东西?”,“我将去哪”,本身修正的并不是肉体或者精神层面。因为众生平等,都在人生当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只不过因为权利不同,主宰交织的命运有不同,在这个过程里,一部分研究数据和内容被一些相对比较“悲悯”的个体以一些你们不知道的原因透漏了出去,因为有一件事情是众生都接触的,就是只有吃和吸纳才能有转变,早期的医术实际上跟烹饪和手艺并不分家,我们研究的是结构学的问题,也就是个体在世界的结构,个体的结构和世界结构的关联,某种意义上我们更像物理学家。因为研究的是冷热温度变化,对流现象,虹吸现象等等结构化的状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影响结构进而影响功能的技术,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修道士还是社会学家和发明家,能工巧匠,因为这都是“结构学”的东西。西医的发展是点到线性思维的二元性技术,点就是观察这些点,各个状态下的状态,但是没有结构概念 因为他们否定一切“衍生”,衍生本身的无序性和有序性让他们一直很恐惧,这也是遗传学的开端。但是通过不断的点的实验认知修正,有了现代医学的结构,也就是像外语一样的线性思路,必须有主谓宾的描述以及大量专业定性名词描述,这里面就是宁可发明新的词在逻辑上可以做概括描述,而无法进行同性状状态的归纳总结,这就是为什么西医发现的病越来越多,但是发病的状态无外乎发热,出血,抽搐,内压增高等等,这些是结构上人体的基本反应。而且只要人类不发生大规模突变,会一直如此。那这个时期中医在干嘛?中医在早期发源自道医,但是道医并不畏惧随机性,也研究自然架构和人体的关系,这个自然架构在某种认知上的有情投射,我们叫它“神”,“神”的核心点某种意义上是法则,中医发现应该敬天地畏自然,于是发生了分化,也就是后来出现的巫医分家的现象。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指导思想可以让自己存活下去,于是开始凭依早期相对比较合理的循环架构概念,比如五行,五行学说是许多种符号学概念的其中一种,但是结构并不完整。为什么不完整我等下讲。在学说形成后等于在外部环境尝试割裂“神”作为环境法则的主影响存在,比如风雨雷电,潮湿干燥等等。靠山吃山为什么得风湿中风?这些都被割裂。随着后期发展,中医的体系架构也在完善和发展覆盖更多内容,于是终于在各地方为了适应地方环境的发病状态形成了特色医疗和特效医疗的特殊状态,比如偏方,也就是说其实现代中医某种程度上有效,但是存在时间并不够古老。这里跟文明发展有关系。另外一支则以江湖术的形式继续衍化,变成了一个隐藏在暗处的门道,包括伤科。为什么说中医的五行结构有问题,因为他们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联系各个点并且维系各个结构保证“火是火,水是水”,但是后期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有一些著作尝试论述,所以说实际上真正的道医,中医,西医并不一样。如果按照发展来说,他们都在尝试回归道医,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至于说上医如何如何,中医如何如何,下医如何如何,我举个例子你们就懂是怎么回事了。比如心脏移植这件事,你们觉得这件事会对个体产生什么影响?这里的影响非常微妙。我给你们描述下结构变化的细节,心脏不管是“正常”还是“病态”,它都有微妙的信息记录和参与推动了各个脏器的运转,而其中,道医是承认血液本身是独立器官你才能明白这一点,这种记录的方式是“适应性调整”,类似记忆金属的特性,延展形变这种状态。各个器官已经适应了“原装”心脏带来的最合理的血压血脉,而脑部的记忆和思维发育部分,是在合理血压下发育形成的,包括什么浓度去分配资源,当心脏发生变化,最先感知到的是微循环系统,也就是内脏本身的营养供应系统以及大脑,内脏会因为“新的供血体系”强迫自己适应协调,脑部需要适应新的营养供应,这些参数本身包括了压力,浓度,局部压力等等,内脏如果无法在“磨合”改变形状性状结构中适应,就会发生排异。因为这是在细胞层面到结构层面的“排异”,所谓抗排异药物更类似“麻药”,局部增大一方削弱一方让它去尝试“复写信息”,这个过程也会牵扯免疫系统变化。脑部的营养供应发生变化微调,部分来自第二心脏的适应方式就会启用特定的扇区,就像不同的水位线或者海平面高度海拔线触发生长的植物种类不一样一样,微循环的第一次“博弈”结束后,内部“意识灵魂层面”实现第一次复写,之后因为内脏微循环改变,会拉扯本身筋膜结构发生改变,也就是内外交互的层面适应性变化,这部分会牵扯到内脏位置,肌肉骨骼位置的拉扯调整,这个层面在筋膜。第二层面影响结束后表层内分泌供应开始发生转变,这个过程新的植物神经适应系统开始复写表层特征,比如肤色,斑块等等,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新加入的第二器官不管是心脏还是肝脏本身都带着信息进入,而这些都会打破本身原有的“平衡循环结构”,你说在这个层面人有灵魂吗?心理因素本身也是内部微调,而人类本身只能尝试适应环境和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些都有局限性。现代中医角度看不到我说的这些,因为他们不明白生死的秘密,人类的肉体可以被训练,可以被驯化调整机能,可以被强行进化,可以被复写改写,这些技术和思路在远古时期我们就有了,我现在说的东西才是道医的核心认知价值,这是现代西医还没到达的层面。排异反应只能依靠西药吗?中药,针灸都可以,靠的不是哪种药。西药是化学信号的调整,中医的思路是在药物层面梳理代谢,道医是在筋膜层面拉扯结构尝试尽量维持调整适应性,其实三者不冲突可以结合。
筋膜层面?
针灸在这个层面,是各组织之间,形状结构本身很重要,关于结构关联性,现代西方有一个学科也在研究,只是比较浅显,叫分形几何。外在架构的状态是有各参数影响组合的结果,所以架构本身的合理可以保证参数合理。这句可以理解成自身的调整,妥协,斗争,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对,解剖学可见的层面,这本身是这个世界许可的法则,适应性存在,适者生存,越丰富的物种和自然平滑过渡,内部结构冲击的破坏性越低。不能体会到自然的悲怆和无情你怎么去做突破,这是意识层面的坚定和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道医很少,古医术的人几乎不对外联系,当然,我们跟大多数人的世界观不一样,所以也难沟通。道医也包括环境的结构学,比如古代说的气运学说,做的是时空中的环境,而不是历史上的对比。这里扩展的话还包括情致方面的调神,肉体结构的训练驯化肉身的修行方法,风水气运学,预测学,社会结构学,武术格斗技巧等等,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针对身体发生干涉改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