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盛世:刘秀和他的子孙们的欲望东汉》
第29节作者:
鼎湖听泉 日期:2018-02-27 11:05:16
第五章 隐忌无形:刘縯惨死刘秀为何言笑如常(续二十四)
于是刘縯和刘稷同日而死,为更始政权建立殚精竭虑奠定基础的一代枭雄从此香消玉殒,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甚为可惜,直到刘秀建立东汉把他封为齐武王得到充分肯定为止。
而其时余怒未消的刘玄,不仅没有怜悯之心,还炼心如铁,在刘縯尸骨未寒时,让其堂兄光禄勋刘赐迅速上位,代替已经去世的刘縯当大司徒,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也才有了前文提起过的刘秀匆忙从父城前线赶回做表演帝,以求自保的尴尬事。不然的话,下一个要死的就是他,居然也让他表演大获成功并蒙混过关了。
公元23年,绝对是刘秀兄弟不平凡的一年,可谓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对于刘縯之死,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是其“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个性太张扬太不会隐忍给害的,37岁的当打之年就死了,没学会能伸能屈的结果,于是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死亡境地,还连累兄弟,差点挖个死坑把刘秀给埋了,故“伯升之不忍者,亦妇人之仁耳。”可谓是一针见血。
论带兵打仗的意气风发、快意恩仇刘秀比不上他,但刘秀的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却又是刘縯拍马也赶不上的。正是刘秀宽阔的容人之心让他有了团队凝聚力,更有领袖风采,终得天下。所以,如果把刘秀比做刘邦的话,刘縯却更像项羽,冥冥之中,早已是天命所归,才有人怀疑刘縯是故意去死,是为了实现刘秀的天子梦减少阻力。
不然两兄弟一起争,那情形更加不堪设想,不说也罢,历史通常是不能假设的。
日期:2018-02-27 19:03:46
第六章 生死两知己:冯异与邓禹
看到标题,很多人一定想起了西汉开国战神将兵越多越好的韩信。
的确,韩信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居然只用区区十个字的“生死一知己(即萧何),存亡两妇人(指漂母、吕后)”对联就高度浓缩,可谓是力透纸背。
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果然有点无奈,而此时的正主刘秀,政治生命居然也可以套用“生死两知己(冯异、邓禹),存亡两妇人(阴丽华、郭圣通)”来形容,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两章我们会展开来谈。
首先,我们在讲刘秀与冯异、邓禹他们的好基友关系之前,先搞个成语“号外”,对于刘秀这种身上背负着近20个成语关联的著名“成语帝”,也应该是可以大写特写的。
而且东汉是一个与成语关系十分密切的朝代,之前我们就讲了“绿林好汉”和“齐心协力”等成语的出处。而即使是刘秀的至爱亲朋或王侯将相,也有很多与成语渊源很深,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他的那个轻易不在历史舞台露面的姐姐刘黄,是戏份很少(和她二哥刘仲一样都是打酱油的角儿)且很脸谱化的骄横任性“反派”,估计是出于历史角色的平衡而故意涂抹的吧,这样才能突出刘秀的主角光环。前文提过她家奴杀人她背黑锅成就了好官董宣,而守寡想再婚却被人拒绝又成就了好德如好色的古代“五好男人”宋弘。于是,即使没有什么历史存在感的她,都光荣地与民俗指数很高的成语“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不下堂)有了亲密接触。
日期:2018-02-27 22:13:29
第六章 生死两知己:冯异与邓禹(续一)
此成语出处还是成语随处可见的《后汉书》:“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后汉书宋弘传》)
话说刘秀那苦大仇深的大姐刘黄早年丧夫守寡,日子过得很郁闷。有一天,刘秀有意给孤家寡人闷闷不乐的大姐介绍夫婿,于是和她饶有兴趣地谈论自己的大臣的优缺点,试探她的心意,看她看上了谁,以便从中撮合,进而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她的个人问题。
“我觉得宋弘最好,人长得帅气品德又好,其他大臣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一说到男人,很久没尝男人味的刘黄,自然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地说,几乎是流口水的款式。
只可惜好男人也不好找,不是有了老婆就是基佬,宋弘虽然没有性异趣,家里却有了一个患难与共的黄脸婆,且他不是花花公子,注定要让春心萌动的刘黄吃白果,大失所望。
刘秀知道大姐属意品貌端正的太中大夫宋弘(后来做到了大司空)之后,便想做月下老人促成美事。于是,某一天特意召见宋弘,然后让大姐坐在屏风后面观察动静。
“民间谚语也说身份尊贵就换朋友,暴富之后就换老婆,这是人之常情吗?”刘秀醉翁之意不在酒地对宋弘旁敲侧击道。
“错也。微臣听闻的正好相反,也就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与共的妻子不能休)。”不明就里的宋弘也不亢不卑地答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