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老人26年吐血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核基地生活!》
第53节作者:
美丽的黄岛我的家 日期:2009-11-28 19:14:50
七十三林母失踪
离开林宅时,我对林说,你妈好像已同意咱俩的事,可严那边怎么办?老人身体这么差,绝对不能再去农场受罪了。你先好好保重身体,照顾好你妈,我们会有办法的。她看着我,点点头。
回到招待所,江和谢在等着我。我把情况给他们说了。
“混蛋!卑鄙小人!”江骂起来:“对这种人,不能来软的,得来硬的。我不信他不怕死。”
“你又想被拘留了,是不是?”谢说,“要不让林先答应,保住母亲再说,将来蹬了他,让严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瞧你出这馊主意,”江两眼一瞪,“林是那样的人吗?”
谢说完,也觉得自己的主意不妥,冲我伸了伸舌头。
我的心乱糟糟的,思维好像停滞了,听了他们的话,没有什么反应。
“魏,你怎么了?大家帮你想办法,行不行,你倒是说句话啊。”江有点着急。
日期:2009-11-28 19:21:40
在上海这几天,我所受的煎熬,是难以想象的,看着林痛苦矛盾的样子,更是心如刀绞。一边是母亲,一边是爱人,让林如何取舍?而我作为一个五尺男儿,却连自己的爱人都保护不了,又算得上什么男人,想到这里,我感到身上的血,在汩汩的往上冲。
“别以为当点官,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站起来,对江说:“明天,我就找严作个了断!”
“你要去找严?”江说:“好啊,我跟你一起去!”
“等等,”好半天没讲话的谢,这时突然说,“不要鲁莽,对付这个老狐狸,还是应该智斗——我有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江瞪大了眼睛。
“不是要去见严吗?”谢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至于怎么见,你们都听我的。”
第二天清早,我和江走出招待所,谢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我们三个,打了辆车,直奔复旦大学。
严处长的办公室在二楼把头,我走到门口,听见里面的干部正在训人,似乎很生气,过了一会,挨训的人垂头丧气出来了。我当即走进去。
“您是严处长?”
日期:2009-11-28 19:29:06
“是啊!”那干部看着我,没好气地说:“你是谁?有什么事,快说。”
看着面前的这个严,差点毁了林的一生,我的脸色应该很难看,但语气平静:
“我是林的男朋友。”
严有些吃惊:“啊?你来干什么?谁让你来的?”
我没有回答他,反问了一句:“听说,你给林介绍了个男朋友,是你的亲弟弟。”
“是啊!怎么了,不行?”他的声调咄咄逼人。
“可我们已经准备结婚了,你知道吗?你这样做,合适吗?”我强压住怒火。
“怎么不合适?你们不是还没有结吗?结婚的前一天,林还是自由的,可以另有选择。”严又抬出了他的谬论。
我按照事先的安排说下去:“严处长,你对林说,如果选择你弟弟,她的母亲可以不到农场劳改,如果选择我,就必须去,是这样吗?”
大概是我温和的语气鼓舞了他,认为我有可能让步,他很不在乎:
“是啊,你们可以这样理解。”
这时,桌上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
严拿起电话:“是我。”听了几句,脸色突变,简单敷衍了几声,挂上了电话。当时我站在他不远的地方,清楚看到,严的头上冒出一层汗。
我站起来,说:“那就不打扰了,严处长,再见。”
严却拦住了我:“等等,你有新华社的朋友?”
“是的,好像有一个吧,专写内参的。”我淡淡地说。
“这样吧,林母不用下去了,你们的婚事我也不干涉了,请你转告你那位记者朋友,就不要来调查了,挺累的,好不好?。”
“这个,我也只能建议,他来不来,我说了不算。”
从严处长那儿出来,江和谢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效果怎么样?”江迫不及待。
“差不多吧。电话是谁打的?把严吓得够呛。”我说。
“当然是我。”谢得意洋洋地说,“他一口湖北腔,新华社有毛病呀,雇这样的记者。”
日期:2009-11-28 19:36:45
原来,那天谢说,她有个中学同学,新闻系毕业的,在报社工作,有一次探亲,他告诉谢,新华社编了一份《内部参考》,登一些徇私舞弊、为官不仁的阴暗面,给中央首长参考的。听我说要去找严面谈,突然想起了他,本来想让他打电话吓唬狗日的,后来一想,干脆自己打得了,打电话又看不到脸,谁打不一样?”
我们赶快到林宅,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林,却在门口看到了她。
“出大事了,我妈不见了。”林有点惊慌失措。
“怎么回事?”我们也大吃一惊。
“刚才还好好的,我出去买了点菜,就一会,回来就不见了,这,怎么办?”林的眼泪又快掉下来了:“我在附近找了一会了,没找到。”
“不要紧,估计走不远,我们分头找吧。”我说。
我们一直找到了晚上,也没有发现林母的踪影。报告了公丨安丨局,走访了附近的派出所,也没有消息。
次日,我们又在车站、码头,以及其它公共场所张贴了很多寻人启事。同时,把搜寻范围扩大,继续走访查找,也没有效果。
四天后,林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他说,看到寻人启事了,启事上说,林母出走时带了一根拐杖,他今天在长江边上钓鱼,恰好捡到了一根拐杖,让林过去看看,是不是母亲的东西。
“您住在在哪儿?”
“吴淞口,我的地址你记一下吧。”
我和林父、林,三人立即赶往吴淞口。
拐杖正是林母的。那人领着我们,来到捡拐杖的地方。
那里非常荒凉,宽阔的江边上看不到什么东西,浩浩荡荡的江水,一望无际,灰蒙蒙的一片,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
林母就这样失踪了。
林哭得肝肠寸断,几近虚脱。回家后,翻遍了家里的东西,希望能够找到母亲留下的遗书,却一无所获。
林母是一个身体衰弱、且腿部有伤,行动不便的人,如果她真的到了吴淞口,她是怎么去的呢?就算她要自杀,又何必要走那么远的路?为什么一个字也不肯留下来?
这一切,都是难解之谜。
日期:2009-11-28 20:47:14
七十四小将反思
林母失踪后,对林父和林打击很大,心情沉闷,我本想再住几天,陪陪他们,但林却催我快回北京,以免影响工作。
在回京的火车上,林母的影子,她对我说的话,不断地浮现出来,让我的心隐隐作痛。联想到汨罗江中的楚国诗人屈原,太平湖中的作家老舍,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当一个人被逼无奈,又没有能力进行抗争的时候,采用自杀手段,并不是俗称的怯懦,我认为,那是向逼迫者射出的最后一根投枪,刺向逼迫者的最后一把匕首。
屈原和老舍选择了自杀,对他们的形象没有损害,他们的死与那些同流合污者,苟且偷生者的活相比,其形象更加高大而丰满。
当然,我的想法不一定对,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念头而已。
我感到,林母的举动,是她人生的最后闪光。
吴淞口的一幕,白沙,鸥鸟,滩涂,秋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不就是杜甫最脍炙人口的《悲秋》诗的意境吗?我认为,她选择这儿,是有她的深意的。
她的名言是:诗歌必须有美感。我认为,她把她的一生看成了一首诗,即使在最后的时刻,她仍然坚守着她的信念。
日期:2009-11-28 20:54:30
在北京站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条大字标语:
“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万岁!”
“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促进两派群众组织的大联合!”
回京后,我先到化学所报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