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36节

作者: 唐封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8 21:58:26
  不过崇国得手后,此次文王用兵应该还未结束。前面《容成氏》一文中提到“叛商九邦”中的鹿国和郍国,据说也在河南中部:有学者认为鹿国可能在今天的河南嵩县东北;而郍国则可能是在今天河南新郑一带。按地理位置看,它们极有可能是文王打下崇国后紧接着拿下的。文王攻下崇国、鹿国、郍国以后,河南中部黄河南岸,就被周人控制在手。加上前一次的伐邘之战,则其实河南中部的黄河两岸地区,都在周人的掌握之下。所以文王伐崇后,周军和其他反商诸侯国军队,从商矯hong王畿的西南方向进军商朝都城安阳殷墟和副都朝歌,就再无后顾之忧。

  日期:2017-10-28 23:35:35
  打下崇国这一年,文王又把周人的行政中心从别都程邑(今陕西咸阳东、渭河北岸),正式迁到丰邑(今陕西渭河以南的西安市西南沣河中游西岸),也就是从渭水之北,迁到渭水之南。20世纪4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沣河中游西岸,已经发现了宫室区、平民居住区、手工作坊区、墓葬区等西周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但和岐邑至今未发现商末和西周中前期外郭城墙遗址一样,人们也至今未能在丰邑发现外郭城墙遗址,显示丰邑从建立到废弃应该从未有过外郭城墙,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当然在此我们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周人虽然迁都到丰,但是旧都岐邑一直并未废弃,它作为周人的“龙兴之地”,几乎整个西周时期一直保持着“圣都”的地位,周天子也还经常在岐邑活动。)

  文王何时打下丰国取得其都城丰邑,史书语焉不详,但是想来为时一定较早,因为文王征伐各国的次序应该大致是由近到远(以岐山为中心来看)。按出土的战国楚简《容成氏》记载,文王之前降服丰镐二国(镐就在丰东十里),是靠着“文德”:文王带着大军来到丰镐二国,击鼓三通前进,又击鼓三通后退,然后说:“我知道丰镐二地多灾多祸。这都是国君一人有罪,百姓有何罪过呢?”丰镐二国的百姓听说文王为了不殃及黎民而放弃作战,于是主动归降。《容成氏》的说法当然有后世儒家的美化色彩,不过文王征服离周人较近的丰镐二地应该未费多少周章,这点可能确实是真的。

  日期:2017-10-28 23:38:16
  到这里,前面《容成氏》篇提到的“商朝叛乱九邦”—丰、镐、郍、石、邘、鹿、黎、崇、密须,就只剩一个石国,我们还未提到,更不知道是文王何时征服的。这石国,有人考证在今河北石家庄鹿泉区,安阳殷墟的正北方。因为它是在太行山东麓,从交通来讲,周人要想到抵达这里,必须先抵达今天山西中部最西端的娘子关,再进入并通过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井陉。这井陉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楚汉相争时韩信就是从山西的魏国出井陉口,与守在井陉口东的赵军打了那场著名的“背水一战”。周人从山西中部出兵拿下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国,从距离周人老根据地关中的远近看,应该也是文王后期的事。

  日期:2017-10-29 18:32:15
  不过我们一直说,文王所伐之国我们不要拘泥于《容成氏》所说的“九邦”,文王所伐的犬戎就不是“九邦”之一。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曲沃北赵晋公墓地发现了一只玉环(通称“文王玉环”),上面还记载了文王在今天山西的又一次征战活动,讨伐对象也不在“九邦”之列。文王玉环铭文为:
  玟王卜曰:我眔唐人弘战贾人
  西周金文里,文王、武王的“文”、“武”二字,常带王字旁,写作“玟”、“珷”,该玉环中的“文”字也是如此。玉环铭文中的“我”,自然是指周人。“眔”是甲骨文、金文里的常见字,意思是“和”、“及”。至于后面“唐人”、“贾人”,自然是指唐国之人、贾国之人。
  日期:2017-10-29 18:35:00
  说起唐国,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但是我稍作解释大家就知道它来头不小了:它就是所谓“唐尧虞舜”中的“唐尧”的国家。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尧帝之所以又被叫做“唐尧”,就是因为他出身于“唐国”,本是唐国的君主。这唐国在尧帝时代又被称为“陶唐氏”,所以尧也常被称为“陶唐氏”。但实际上“陶唐氏”本是这个氏族的名称,并不是人名。之所以带个“陶”字,是因为这个氏族善于做陶器的缘故。其实尧帝的“尧”字,本来写作“垚”,也跟烧陶有关(陶器原料为土)。现代很多历史学家还认为,“尧”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唐国国君在做天下盟主时的称号,就像“王”、“皇帝”的意思差不多;唐国在做天下盟主的时候,应该出过好多代的“尧”。传说“尧”、也就是唐国国君姓“伊祁”,“伊祁”又简作“祁”,所以尧帝的唐国,又被称为“祁姓唐国”。古籍记载“尧都于平阳”。今天临汾市西南,古代曾有一条河,叫平水(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平阳”也就是“平水之阳(北)”的意思。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在今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的陶寺镇一带,挖出一个特大古代聚落、都邑遗址,这个遗址拥有着高度的文明。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这“陶寺遗址”可能就是尧帝时期唐国的都城所在。再说这唐国后来的历史,据《左传》记载,到了夏朝以后,唐国的陶唐氏这个氏族有一支的名号改为了“御龙氏”;进入商朝以后,又改为了“豕韦氏”。在殷墟甲骨文中,也能发现“唐尧之国”。卜辞里,尧帝之国的唐国和商朝的关系一直不错,它的国君经常帮商王打仗,或者是给商王进贡占卜的龟甲版以及牛、狗等牲畜。与之对应的是,商王也挺关心唐国的安全。商末的唐国具体位置不详,可能还在陶寺遗址一带,至少不会出了今天山西西南部的临汾盆地。

  日期:2017-10-29 21:11:31
  玉环铭文中的商代贾国,文献中几无记载。殷墟卜辞则显示,贾国至迟于殷墟二期的商王武丁时就已经出现。卜辞中的贾国,和商朝关系非常友好密切,经常向商王贡献方物、替商王出征,商王也多次为贾国的安危而占卜。故而商代贾国很可能是子姓。不过通过卜辞我们只能知道贾国在商朝西边,具体位置在哪无法判断。文献倒是记载有周代姬姓贾国的位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周代姬姓贾国是周康王分封周成王弟弟唐叔虞的一个小儿子公明所建,其地在今天山西襄汾县西南的贾乡。周代的封国,多是因袭原来的旧国,所以商代贾国很有可能也在襄汾西南那里。

  介绍完唐国、贾国的历史和位置,我们再来说说文王玉环的铭文内容。“我眔唐人弘战贾人”,应该是指周文王联合位于今天山西襄汾县东北一带的祁姓唐国,进攻襄汾县西南一带的子姓贾国。我们前面说过,本来殷墟卜辞显示祁姓唐国和商朝关系也不错,不知道文王时期唐国和商朝有了什么矛盾,或者文王使了什么拉拢手段,唐人居然跟周人联合了起来。可能就是这次大战,子姓贾国被周人和唐人联合灭掉。文王联合唐人灭贾国的时间,按照地理远近来讲,应该大致在文王伐犬戎、密须、丰、镐之后,伐耆之前。因为只有彻底平定了晋西南地区之后,文王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进军晋东南黎国。

  日期:2017-10-29 23:42:22
  22,文王经略南土
  我们上两节说到,通过“征伐九国”(九非实数),文王在位末期,现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等大片地区,甚至包括太行山以东的今河北少部分区域(如石国),都已经被周人控制或成为周人的属国。其实,文王在世时周人已经控制或极大影响的区域,还远不止这些。很多人知道,后来周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时,除了周军外,还有“八国联军”,也即八家盟国军队,分别来自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这八国。八国中除了羌可确定为西北部族、微国地望还有待确定外(一说微国在陕西眉县、扶风一带),其他六国都是西南江汉之国:

  庸国,在今天湖北竹山、竹溪县附近;
  蜀国,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中心、北境达今陕西汉中一带;
  髳国,钱穆认为是在河南南阳西南荆山汉水间;
  卢国,在今天湖北襄阳以西南漳一带;
  彭国,在今湖北房县附近的南河即古彭水一带;
  濮国,在今天湖北荆州南部枝江市、当阳一带。

  (髳国在汉水北,蜀、庸、彭、卢三国都在汉水与长江之间,濮国在长江以南的今湖北湖南两省交界处)。
  众所周知,从周武王即位到牧野之战之间的时间很短,仅仅几年光景。因此牧野之战时的八家盟国(大部分为江汉之国),应该不是武王时期才成为周国的盟国的。那周人最早何时开始经略南土,乃至影响力达于江汉的呢?汉代的经学大家郑玄在《诗谱》里说,“文王之道,被于南国”。可见最迟文王时,周人已经经略南土并卓有成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