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38节

作者: 唐封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01 22:27:08
  23,文王之死
  《尚书·无逸》篇云,“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换句话说也就是意味文王在成为周君的第五十年去世。《史记·周本纪》也持同样说法,并说文王去世之年又是迁都丰邑的第二年。(只有《吕氏春秋》说文王在位五十一年,不过是一年之差,无伤大雅。)
  那文王去世在“受命”纪年的第多少年呢?关于这史书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七年”说,最早出自西汉《尚书大传》;“九年”说,最早见《逸周书·文传(chuán)解》。(可能有人会说,《史记·周本纪》不还有“十年”的说法吗?其实看《史记》上下文就知道,那里的“十年”是“七年”的书写或传抄讹误而已。你数数《史记》中文王受命后经历的大事年数,也正好是七年。)在此本人选取文王是受命九年而崩的说法,理由很简单:《逸周书·文传(chuán)解》的成书时代大约在东周,而《尚书大传》据传是西汉伏生所作,前者要早于后者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而且文王受命九年的说法在古代就是为较多人采纳的说法。

  关于文王的享年,古人多认为高寿,西汉《礼记》具体说寿达九十七岁。但前文中笔者也从《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武王享年五十四岁为基点探寻过,文王实际寿数其实应该大约是六十余岁不到七十。何况《尚书·无逸》篇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古人称上寿为百,“中身”自然就是半百也即五十余。文王五十余岁受命,又活了九年,加起来也正好是六十余岁。这在上古时代,也不算短寿了,毕竟唐朝时的杜甫都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日期:2017-11-02 19:35:51
  文献记载,文王去世前夕,对身后周国基业如何守住并发展,依旧放心不下。
  据《逸周书·文传解》说,文王受命九年的暮春,文王在镐召见太子发说:“呜呼,我老矣。我把我所保持和坚守的信条告诉你,你要传之子孙!”(篇名“文传”即“文王传之子孙之语”的意思。)随后文王洋洋近千言,嘱咐交代武王的事情有厚德广施、忠信慈爱、戒奢戒逸、出令驭下的为君道理,有农畋渔牧不违时令、因地制宜种植、工商发展的生产理财法则,可谓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日期:2017-11-02 19:39:49
  在2008年清华大学收入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里,也有一篇《保训》是记载文王临终对武王的遗言的。因为“清华简”新出,一时间研究者甚多,成为“显学”,所以在此我们详细说说《保训》。
  《保训》篇大意为:
  在文王五十年,文王突然重病不起。他感到这次自己大限将至,时日无多,心中不安,于是决定向太子发传授安邦保国之道。戊子日这天,为表郑重,文王自己洗了脸。(其实他本该沐浴斋戒,但病重只能简化礼节了。)第二天一早天没亮,他就把太子发叫到面前。文王说:“发儿,我的病现在很严重了,担心来不及对你再加教训。过去前人作有关安邦保国的训示,一定要汇集臣属、族人,在隆重典礼上讲,但现在我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了,所以你现在就拿笔把我的话记下来。一定要谨慎啊,不能骄纵淫逸!”

  接下来,文王向儿子述说了上古两位君王的故事:舜耕历山时,求得“中”道,受到帝尧的赏识,得授大位;商人始祖契的七世孙上甲微从河伯处得到“中”道,报了有易氏杀父亲王亥之仇,并将“中”道传给子孙,后世成汤因能传扬此精神而得到“天命”,最终拥有天下。
  最后,文王勉励道:“发儿,你一定要学习啊!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现在你要一心奉行‘中’道不懈怠,必定会有好的结果!我是看不到你身登大位了,你自己一定要谨慎啊 ,不要骄纵!人生时光短暂,迟缓拖延是不吉祥的。”
  在《保训》中,强调了儒家一个重要观点—“中”道。通观《保训》文意,文王显然是希望太子发能够秉持“中”道,只争朝夕,实现周人翦灭大商、一统天下的大业。
  不过上面“清华简”《保训》篇叙述的这个故事,因为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观念在内,所以其实并不一定是商末周初的历史实录,很可能是战国时人“托古言志”编出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于我们今人了解儒家思想史,了解儒家的“道统”观,也有一定帮助。同理,《逸周书·文传解》应该也是一样。

  日期:2017-11-02 22:46:50
  但不管《逸周书·文传解》、“清华简”《保训》的内容有几分真实,总之在文王五十年、受命九年,号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文王驾崩。前面说过,商王帝乙二年,十余岁的少年姬昌冒失伐商报父仇,结果大败亏输,丧师失地,“老子季历辛辛苦苦几十年,儿子姬昌一夜回到解放前”。经过几十年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到文王闭眼前,他不但重新恢复了父亲当年的家业,还拓展得更为广大。因为文王事实上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基础,所以后世周人都把文王当做西周的开国之君。当然,文王也是名副其实的。

  本来文王之死,自古都认为是在周国寿终正寝。本节提到,传世先秦文献《逸周书·文传解》是这样认为,出土资料如战国竹简“清华简”《保训》也是如此意思;另外《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吕氏春秋·行论》均说文王被纣王赦免放出羑里,《孟子·离娄下》云“文王生于岐周葬于毕郢”,显然这几种先秦文献的意思全是文王回到周国殁于周国地盘上。认为文王寿终正寝于周国的汉代以后史料则太多了,如《史记》等,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近现代以来,有些历史研究者(如丁山)根据传世史料中的一些文句大胆推测,认为文王是死于非命的—被纣王杀于羑里城。这种推测更贴近历史真相吗?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们的推测依据为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