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恨——明清纪事》
第18节

作者: 龙池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皇太极在识人用人上是很高明的,而他的对手大明天子崇祯皇帝则是很不高明,接下来的历史很快印证了这一点。
  大战结束,明军战报飞快报入皇城。崇祯听了,连日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长出了一口气,建虏终于被击退,北京城的危机有所缓解,看来袁崇焕还是可用,辽军堪称天下劲旅,满桂虽然负伤战败,逃入庙中,还是忠勇之将,倒是这个侯世禄真是没用,要好好治他的罪。建虏虽退,据报还在城外徘徊,终须大创不可。
  广渠门明军得胜,崇祯也来了底气。随即下了一道诏书,传示中外。诏书中先说“蛮夷滑夏,自古有之,雪耻除凶,必籍群力”,表明皇帝对局面并不怎么忧虑,自古以来,边疆蛮夷时常作乱,本不稀奇。接着对后金表示了鄙视和愤怒。说建虏本是世世代代接受大明恩养的属夷,地位卑微。竟敢越辽犯蓟、蹂躏内地、进逼都城,罪在不赦。继而显示力量,宣布现在大同、宣府、山西、陕西等各处军马已经向京师集结,最后发布命令,要求各镇军马、天下文武官吏挑选精锐、星驰赴援,凡有功者,一律升赏、逗留观望者、有祖宗之法在一律严惩。

  二十三日,崇祯传旨,开德胜门瓮城,让满桂率领残兵进城休息。
  这时候,皇太极看一时难以获胜,决定向南移动,等待战机。后金军转移到南海子一带。
  同日,太监出城到袁营传旨,命令袁崇焕即刻进兵。
  二十四日,崇祯有旨,传袁崇焕等平台入见,研究战守大计。
  袁崇焕接旨后立即带祖大寿入宫。他却不知道,此时朝中的局面对他已经相当不利。

  十月底,后金两路突破长城。兵部尚书王洽久上疏皇帝,说他之前写信给袁崇焕,让部署赵率教、祖大寿伏兵邀击敌军,现敌军分路突破,如入无人之境,袁崇焕责无旁贷。请崇祯下旨严斥。这道奏疏,王洽为了推脱责任,把袁崇焕抛了出来。意思是他早有先见之明,只是由于袁崇焕执行不力,致使敌军深入。
  紧接着,正在崇祯面前红的发紫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上疏指责袁崇焕坐拥十万劲旅,整日知道到坐守关门,而不分一支人马出击三岔河已牵制后金。上林苑监署丞李逢申上疏论袁崇焕骄矜退缩,糜饷误国。调门很高,话已经说的很重。
  十一月十四,皇太极潜越蓟西,向北京杀来,沿途杀掠。尤其是到达通州、顺义后,在京郊一带任意驰骋。后金军是脱离后方数千里作战,十余万军队补给全靠抢掠明朝,京郊一带,比遵化边外富庶得多,后金军算是进了洞天福地,大肆劫掠,尤其是对准达官显贵。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顺理成章也成为财富中心。到崇祯二年,二百年间,历朝皇亲国戚、功臣、太监,包括皇帝本人,在京郊都有大量的庄田、别墅、园林、坟墓,积累了天量财富。后金军一来,成为其洗劫的天然对象。这些权贵的幸存下来的家丁、奴仆、管家、小老婆逃进北京,自然找他们的主子哭诉。他们的主子又找主子的主子崇祯皇帝哭诉,除了控诉后金的罪行之外,不约而同的认为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手握强兵,坐视贼军烧杀掳掠,实属天下第一罪人。其他人还好,那些财产遭到损失的太监由于成天伺候皇帝,崇祯对他们相当宠信,这些太监不断在崇祯耳边说袁崇焕无能、退缩,进而隐喻袁崇焕坐观成败,其心实不可问。刚开始,崇祯还斥责这些太监胡说八道,等到战局进一步恶化,崇祯渐渐地也有些信以为真,对袁崇焕的看法逐渐有了改变。

  谣言,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在中国,历朝历代数千年,谣言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好像中国人也对谣言情有独钟,善于乐于信谣传谣 。谣言这个东西,广义上讲也属于语言艺术,虽说是口口相传,嘴皮子功夫,没露刀也没亮剑,没杀人也没放火,但是在社会危机时刻,如果在一开始没有及时澄清各种谣言,控制其四处扩散,往往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加重社会危机。其威力之大,秉性之诡,甚至可以颠覆一个政权,毁灭任何强人。

  后金军突破长城,长驱直入,战火烧到北京,明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局势动荡,人心惊慌,这时各种传闻应运而生,从传言演变成为流言进而上升为谣言。其中相当部分是针对袁崇焕本人,如当时盛传“投了袁崇焕,鞑子跑一半”,意思是只要朝廷拿了袁崇焕,鞑子兵不攻自退,直言袁崇焕通敌,对袁崇焕极其不利。
  袁崇焕进京之后,不可能听不到这些谣言,一来其忙于统兵御敌,无暇顾及。二来,以袁的性格不善于也不屑于澄清这些谣言。
  日期:2017-09-20 22:40:43

  且说袁崇焕、祖大寿奉旨二次进宫,进了平台,袁崇焕这回穿了便服,一袭青袍,一顶小帽。皇帝还没有出来。众大臣站立等候,窃窃私语。袁崇焕一眼看见其中有满桂,还有新任命的山海关总兵黑云龙、原兵部侍郎现兵部尚书申用懋、户部尚书毕自严等都在。
  众文武,看见袁崇焕进来,纷纷迎上前去,交口称颂广渠门一战大挫狂虏,大长朝廷锐气,有袁公运筹,自当不日破贼,奠定宗庙万年之安。袁崇焕听了这些称赞,有的甚至是阿谀,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在谦逊了几句后,突然说“鞑子此来,要做皇帝,登极日期也已经算好”,此言一出,喧闹的平台立刻鸦雀无声,大臣们一个个被惊得瞠目结舌,户部尚书毕自严就在袁崇焕跟前,一听此言,惊得下巴虽然没掉,但舌头被吓得吐出半截,好大一会才缓过神来,将舌头收了进去。

  这段记载,见于明末文秉所著的《烈皇小识》,其他史书鲜有记载。后人据此,都认为袁崇焕被后金军吓破了胆,说出此言是其本人为了恐吓朝臣,以便于跟后金签订城下之盟,从而袁本人可以全身而退。
  袁崇焕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慷慨热血、胆略过人,平生不怕死、不惜命、不知怯懦二字为何物。天启二年,兵戈满地之时,单骑出关,查看关外形势,王在晋经略辽东,对袁大加赏识,袁崇焕对王在晋说“我不惜命”,王在晋听了,一方面钦佩袁的豪气,一方面出于爱惜之情,说“你的性命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你不惜命,那国家辽东的事怎么办?”
  不久,命袁崇焕到中前所巡查,当时一出八里铺,就不是明朝势力,袁崇焕于深夜单人匹马,夜行荆棘虎豹之中,天方四鼓,已到中前所。军中众将皆服其胆气。到后来,死守宁远,独卧孤城,以两万死扛努尔哈赤六万大军,非勘破生死,将生死置之度外之人,岂能为此?
  而粗疏又是袁崇焕性格的另一面。性格慷慨豪放之人,往往不拘小节,这两种品质经常是相伴而生。综合袁崇焕的性格,说出“鞑子此来,要做皇帝,登极日期也已经算好”之言,不是没有可能。袁崇焕的本意,估计是看见朝中大臣没有真正认清战争形势,广渠门一战获捷之后,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认为后金军不过如此,有袁崇焕在,不日即可荡平敌军。袁崇焕见状,心中焦急,未加考虑,脱口而出,旨在提醒众文武,敌军势大,不可等闲视之,危机还没有过去。谁知道,此言一出,适得其反,在场诸臣瞬间从轻敌转变为畏敌,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都不是袁崇焕所要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