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毕竟才难得,而且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在战场上必然能奋勇杀敌。
因此,努尔哈赤非但没有处罚他,反而提拔他为侍卫,表示对他充分信任。随着接触的愈多,愈发对其恩宠有加,之后还将女儿嫁给他。
这次战斗中,扬古利果然不负努尔哈赤的厚望,在其他人已经疲惫时,越战越勇,率先打破僵局。不过,除了对仇人、对敌人比较冲动之外,平时他还可以稍微冷静一些,不敢擅自处置孟格布禄,直接押到努尔哈赤面前。
上一次两人正面交锋,大概可以追溯到六年以前,双方都因为“马有失蹄”差点命丧对方手里。如今努尔哈赤稳稳地骑在马上,看着跪倒在地上的孟格布禄,感慨良多。
众将士异口同声,劝努尔哈赤杀了孟格布禄。
努尔哈赤却力排众议,斩钉截铁地说:“勿杀”。
他不仅放过孟格布禄,还将自己的貂皮大衣赐给这个手下败将。倒不是努尔哈赤大度,还是那句话,追求不同。杀死孟格布禄易如反掌,但收服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哈达部绝非易事。留着孟格布禄,就是这场“收购”的最大砝码。
像《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努尔哈赤挟哈达贝勒,之后“尽收其国而回”。
日期:2018-08-21 18:42:01
(5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当然,所谓“尽收其国”,不过只有孟格布禄所控制的部分,还算不上整个哈达。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充分证明孟格布禄的价值只有一个。等到努尔哈赤彻底吞并哈达之后,觉得留着孟格布禄完全没用,便找了个借口,将他处死。为此,还搭上了建州的重要将领、老满文的创始人噶盖。
根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记载,孟格布禄和噶盖的罪名是“通谋欲篡位”。而《清史稿》里说,孟格布禄要谋反,而噶盖知情不告,因此将他们一同诛杀。
这两种说法,光从表面上看,就不怎么靠谱。
即便努尔哈赤真的死于非命,无论孟格布禄,或者噶盖,都不可能继承大位。既然这样,何来篡位?
如果说孟格布禄谋反,那么谋反成功之后呢?他将何去何从?
回哈达吗?不可能,哈达早已不存在。
投奔叶赫?也不现实,同样寄人篱下,跟在努尔哈赤这边有啥区别,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再说,噶盖为何要帮孟格布禄造反,或者隐瞒?他深受努尔哈赤器重,在建州地位也不低,何苦要放弃现有的一切,帮助一个“丧家之犬”。
难道努尔哈赤冤枉他们?也不应该。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除掉孟格布禄,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何必搭上噶盖,牺牲有点大。
如果上面的记载都属实,那么就细思极恐了。因为只能有一种可能,他们背后有更高层人士支持,而这个人必定有资格继承汗位。在当时的环境下,有资格,也有想法,嫌疑最大的人,莫过于舒尔哈齐。
如果有人问我,亲兄弟,为了一个汗位有必要弄成这样吗?
我只能说,有此一问,就该放下问题,再去多读些历史。标准答案是,请把那个“吗”去了。
不相信的话,百度搜索关键词“玄武门之变”和“烛影斧声”,看看那两位“太宗”的具体操作。
其实,从后来舒尔哈齐的命运,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至于孟格布禄为什么要帮他,我也不怎么理解。有些书上说,舒尔哈齐娶了孟格布禄的妹妹。对此,我没找到可靠的记录。不过,我隐约记得,当年索长阿的女儿嫁给王台,两家连上了姻亲。索长阿有个儿子叫龙墩。龙墩跟孟格布禄、舒尔哈齐之间,也许有某种联系。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真相只有一个,已经和当事人一起永远埋葬。
不管怎样,努尔哈赤暂时解决了哈达的问题,挖掉了扈伦四部的墙角。这样的行动,也完全符合他一贯坚持的“伐木理论”:面对强大的对手,就好比伐大树。慢工出细活,要一点一点的锯。
树,当然还要继续砍。
不过,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认定,扈伦四部(现在可以叫三部)已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征服他们,只是早晚的事。因此,他并不急于求成。
目前,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搬家。
日期:2018-08-22 15:56:53
(60)【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普通人搬个家,只需打包好行李,准备好车,再叫上几个帮手就完全可以搞定。大汗(皇帝)搬家可就没那么简单,有个特定的名词,叫做“迁都”。
通常来讲,迁一次都,得准备很长一段时间。
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比如城池、宫殿要重新修建;办公机构、大小官员、后宫嫔妃、金银细软、府库都要带走;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节,更不必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太麻烦。
因此,自古以来,但凡帝王提出迁都,都会找来文武大臣、亲戚贵族的强烈反对。
还好,这次要迁往的地方并不远,反对倒也不怎么强烈。
一直以来,努尔哈赤都梦想回到祖上的故土。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努尔哈赤迁都回到赫图阿拉。
看着颇具规模的宫殿,遥想自己当年十三副铠甲起兵,努尔哈赤感慨良多。从一个不招人待见的苦孩子,到建州的领袖,再到女真的霸主,他经历的苦难只有自己知道。
迁都之后,努尔哈赤下令大排筵宴,整日欢饮至通宵。群臣得到封赏,百姓重新安居乐业,整个赫图阿拉一派欢欣祥和的景象。
然而,俗话说,福无双至。
正当努尔哈赤搬完新家,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同年九月,他最钟爱的福晋,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突然病故,年仅二十九岁。
努尔哈赤对她的爱很深,对她的死自然也悲痛万分,为其“斋戒月余,日夜思慕痛泣不已”。
临终前,孟古哲哲有一个愿望,希望能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但最终没能达成。因为她的亲哥哥、努尔哈赤的大舅哥、叶赫部领导人纳林布禄同志,坚决不同意。至于理由,大家可想而知。
许多年以后,孟古哲哲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 《清实录》对她极尽溢美之词:“面如满月,丰姿妍丽,器量宽洪,端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口无恶言,耳无妄听,不悦委曲谗佞辈,吻合太祖之心,始终如一毫无过失。”当然,能得到如此殊荣,除了努尔哈赤对她的喜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皇太极。
母以子贵。
皇太极也将成为我们下一卷的主角。
经历了丧妻之痛,努尔哈赤把对“叶赫那拉”的爱转化为对叶赫那拉的恨,隔年便对其边境发动进攻,攻克两城,取七寨。
除了此次报复性打击,努尔哈赤再没有大规模用兵。面对感恩戴德的布占泰(乌拉)、忽左忽右的拜音达里(辉发)、被打怕了的纳林布禄(叶赫),海西女真已不再构成威胁。整个女真趋于平静,而且在努尔哈赤看来,这种平静似乎要长期继续下去。说不定某一天,他可以和平收抚海西女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