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比鬼更可怕千百倍的东西》
第36节

作者: 野道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心惊胆战地离开了狗能够到的范围,我这才放下了心,还没进屋,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中年妇女便从屋里迎了出来。
  “哟,这位大兄弟就是抓鬼师傅吧,你长得可真年轻。快进来,快进来,饭菜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不用介绍,这个女人肯定是于长辉的老婆。
  进了屋,坐了一会儿,于大嫂开始放桌子上菜,农村这时节也没有什么新鲜菜,不是大白菜就是土豆子,再不就是酸菜。饭菜端上来之后,我一看,嚯,准备的还真挺丰富的:猪头肉,小鸡炖蘑菇,酸菜汆白肉,还有拌了一个凉菜。这些菜虽然很常见,但是对于生活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绝对不是平时能舍得吃的。
  于大嫂的手艺还不错,虽然不如饭店的大师傅,但是也当我多下了半碗饭。
  吃过饭之后,我坐在火炕边,一边喝着红茶水,一边跟于长辉两口子说起这次的委托。
  在路上,于长辉也跟我说了一些,不过路上实在是太颠了,有一些事情我听得断断续续,有点连不起来。
  这回静下心,我重新让于长辉把事情的经过跟我好好地讲一下。
  “叶兄弟,先头虽然跟你说了那么多,其实我们这发生怪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于长辉喝了口茶水然后说道。
  我看着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听他说着。
  于长辉是杨家围子的老户,据他说,从他爷爷那辈,就在这里落户扎根了,他们是哥两个,刚开始的时候,是同住一个大院子,和家里老爷子一起生活的,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能过得去。

  不过年后他们家里出现一件事,让他们一家有了隔阂,虽然事后证明了彼此的清白,但是隔阂这东西就跟破碎的镜子一样,即便是对得在严丝合缝,裂痕就是裂痕,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完美无缺。
  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今年的正月十七,按照习俗,正月逢七都叫“人七日”,这一天都是要吃面条的,,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于长辉是家里的老大,按照惯例,整个正月,自己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他家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完饭,摆上桌子打麻将。打得也不大,两毛五抻直,那时候流行的玩法是“穷胡”,最大的输赢顶多也就是两块钱。
  不过那天很邪性的是,坐在东首的于大嫂手气特别的旺,不是胡“夹”,就是自摸,连“搂宝夹”也胡了好几次,虽然只是两毛五的小麻将,但是连做庄带胡牌的四圈牌下来,竟然赢了四五十块。
  相反,于长辉的弟媳赵海燕自打上了牌桌,就一把没胡过,于大嫂赢的钱中,最起码有百分之八十是她贡献出来的。
  赌钱就是基本上都有的特点,那就是输了钱的人想要赢回来,而赢的人还想赢。赵海燕这人平日就有点小心眼儿,平日里花钱买个针头线脑的都是心疼胆疼的,今天输了这么多,眼珠子都快红了,不过她不好要回来自己输的钱,只打上了于大嫂座位的主意。
  于是,四圈牌一过,赵海燕便强烈地要求换庄,虽然于大嫂感觉这里是她的风水宝地不想换,不过作为赢家,她又不好拒绝弟媳的要求。不过换了装置后得于大嫂手气依然好得无与伦比,而赵海燕似乎比刚才的手气更背。
  又过了四圈,于大嫂的弟媳见自己手气毫无起色,就开始耍赖,以自己没钱为借口开始欠账。打麻将的彩头如果变成了白条,很容易让人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致,又打了两把,于大嫂开始兴致缺缺,她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见时间差不多了,就推牌想去做饭,不过已经输急眼的赵海燕却说什么也不让大嫂走。
  于大嫂也是被缠得有些烦了,就对赵海燕半开玩笑地道:“海燕,你要接着玩也行,先把欠的钱还上。”
  不想她这一句话捅了马蜂窝,赵海燕一下就怒了,开始夹枪带棒地说自己大嫂看不起自己,根本就没拿自己当成老于家人。
  于大嫂有些哭笑不得,就对赵海燕道:“我也没说什么,你生什么气啊,你要是因为自己输得太多不痛快,就告诉我输了多少,我还给你还不行么?”说着把赢的那些钱丢在了牌桌上。
  赵海燕也是个脸大的,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我一共输了八十多块。”于是就上桌上拿钱,不想把桌上的零钱数了好几遍,她发现桌上的前才六十九。
  这下她不干了,说于大嫂不讲究,自己把钱给密下了(东北方言,意思是别人不知道就私自留下了)。
  于大嫂见赵海燕得寸进尺,不由气道:“愿赌服输,以前打麻将的时候,你赢了也没见你把赢的钱吐出来啊,我就是拿出的少了又怎么样?再说了,我今天赢的钱都在这,我拿都拿出来了,为了那三十二十的,至于么?”

  被于大嫂一顿数落,赵海燕感觉到自己被削了面子,不过就是这样,她还是腆着脸把桌上的钱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虽然拿回了钱,但是赵海燕还是不满意,她饭也不吃了,招呼自己男人回家。
  见她这样,赵大嫂心里不痛快,所以也没有留她,虽然于长辉的老父亲看不过去开口说了两句,但是赵海燕从来就没太拿自己的公婆当回事,连句话都没说,自己穿好棉衣先回去了。
  因为这个茬,这顿饭一家人吃得一点都不痛快,不过让于大嫂没想到的是,她刚撂下饭碗,赵海燕又气呼呼地跑上门了。

  还没等赵大嫂说话,赵海燕就大声道:“大嫂,我兜里的二百块钱是不是你拿出去了?”
  乍听这话,赵大嫂有点懵圈:“什么二百块?再说了你兜里钱没有了,我不去找,你问我干什么?”
  赵海燕道:“我干嘛不问你,今天我到你家来的时候,兜里揣了二百八十多块,其中那些零钱跟你打麻将了,剩下的二百块整的就放在棉袄兜里了,你说这段时间就你到我棉袄跟前晃悠过,钱没了,不是你拿的,还是谁拿的。”
  赵海燕这人向来都把自己当成客人,来了之后,就把棉袄脱下来放在了挨着门的炕头上,至于干活的事从来是看不到她的,今天家里做饭这类的活都是于大嫂在忙里忙外,估计也就是在个原因,赵海燕才会怀疑她。
  不过于大嫂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过的事当然不会承认,结果两个人说着说着,便吵了起来。
  都说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虽然于大嫂平日里对谁都是挺温和的,但是见赵海燕越说越不堪,当下也急了,于是就跟只要吵了起来。

  这一吵就吵到了大半夜,街坊四邻的都被惊动过来看热闹。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其中一个姓王的老者开口了:“你们先别吵了,听我说一句话。”
  这位王姓老者在村里威望比较大,平日里有什么事大家多多少少的都会给他面子。
  “王大爷,你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