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现在矛盾更加激烈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人民都提出1-99的法则了。不改变,能行吗?
公平,自由,效率,必须三个都要有,必须三个都等距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才能不负先贤的教诲。
日期:2018-04-25 08:45:41
道篇八十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注释:
先:超过。易:交换。诟:辱骂,指责。祥:吉凶之预兆。
译文:天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摧强的力量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它。这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交换水(,无水就无法生存,水利万物)。水胜刚,弱胜强,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些,但没有谁能够照此施行。
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心中有对国家的慈爱),因此能承受对国家的辱骂和指责,这是一国之主的担当;能承受国家的不吉之兆和祸害,这是天下之主的担当。正面的话就会反话一样,(看似有悖常理,其实合乎天道)。
评论:道德经的又一篇精华,可以和德篇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并论。
水是什么?水就是慈,就是三宝之一。天下没有不需要它的,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改变它,所以它无坚不摧。
正言若反。通常来说,国家有了错误和灾难,王总是把这些责任推诿给下面的人。这是通常的做法,确实,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歪嘴和尚故意念错了经。
但是正确的做法是王也要承担领导责任,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时候的皇帝的罪己诏,也是一种担当责任的政治态度。当然,更多的时候,成了一种走秀的表演,这个恐怕又不是老子所能料到的。
日期:2018-04-25 10:34:23
德篇八十一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注释:
和:调解,调和。 右:崇尚。介:在两者之间,居中传达,使两方融合。
彻:贯穿,通透。引申为破坏。与:赞同。
译文:(王和百姓之间有大怨),因此(圣人)调和(王和百姓)的大怨,必然还有遗留的怨恨(不能化解),(这些余怨必然对圣人不利),为什么要为善呢?因为圣人崇尚融合两方,(因此不避责难),但是(对做不到的人)并不苛求。(能做到的人没有几个)。所以有德的人主张(阴阳)融合(执一),无德的人主张(阴阳分裂),最后破败。天道没有偏爱,它永远亲近,赞助善人。
评论:作为道德经的结尾篇,老子总结了道德经的政治思想,就是执一,融合,不要搞分裂,自伐者无功。这个理想自然是好的,不过,现实是很难的。不过,理想没有错,错的都是现实?还是现实没有错,错的都是理想?
日期:2018-04-25 10:35:28
讨论:从圣人右介到圣人执左契?
帛书甲本乙本是:是以圣人右介,通行本是是以圣人执左契,有区别吗?或许有点。
右:本意是面南,西的一边。做动词,崇尚,原因是古代以右为尊。原因,大多数人是右手,右手是主手。道德经说过,武以右为尊,可见上古时代,武功是超越文治的。
左:本意是面南,东的一边。左手听从右手指挥工作。执左契:执左契",古代人与人之间互相借贷,刻木为契,分为左右两部分,债权人执左半边,债务人执右半边.执左契是指债权人而言.而古代常以文以左为尊,债权人当然执左契了.而圣人执左契就是说手执借契而不向借贷者讨还,故圣人是不看重得失的有德之人.
显然,老子的时代是武功为贵,文字也是右介,后来文治越来越重要的了,于是改成左契。可以想得到,这个大概是儒家的人改的。
右,同时还有保守的意思,其实有点符合老子的思想。
左,同时还有激进的意思,其实有点符合孔子的思想。
光从文字的不同,我们都可以看到道和儒的斗争。和大怨,不容易啊。
日期:2018-04-25 14:19:28
郭店本《老子》三本,乃是目前所见《老子》书的最原始的写本。
贴一下郭店本的文本。
【甲本1组】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日期:2018-04-25 14:21:41
【甲本2组】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