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05 19:12:21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说起车轮的发明,许多人总有一种错觉,好像发现了滚动可以省力的现象,就距离发明车轮不远了。
其实呢,发现滚动可以省力的现象,距离发明车轮,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发现滚动可以省力的现象,这个非常简单。但是制作一个车轮,那个实在太复杂了。
因为不用说别的,就是砍削、切割出适合制作车轮的木材,难度之大,也是需要人类几万年、几十万的的积累。
在金属工具应用非常普及的时代,人们自然会觉得,这种事就是小菜一碟的事。问题是,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的时代里,这可实在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最简单而言,一群现代人,不让他们携带任何生产工具,让他们在一个荒岛上制作一辆实用的小推车,大家觉得能制作出来吗?我估计是不能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车轮的样子,也知道车轮的原理,但是没有顺手的金属工具,单就砍削、切割出合适的木材,也会把所有的人都难住。
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事实,自然就会知道,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伟大发明,都不是某个天才灵光一闪就可以实现的;它都需要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才有机会实现。
日期:2018-05-05 19:16:03
制作车轮(车)需要金属工具相对普及,制作轮船呢?也是一样的。
一切是显然的,制作轮船也需要砍削切割木料。有顺手的金属工具,砍削切割木料就是小菜一碟。问题是,没有顺手的金属工具,这种事多少有点难得好像要上天一样。
所以,人类知道懂得利用浮力的基本原因很容易,但是想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严格意义上的轮船,必须得等到金属工具相对普及时。
在金属工具相对普遍之前,人类对滚动、转动省力的原理利用,只是把重物放在一些圆木下面,利用圆木的滚动,让重物实现物移。
在金属工具相对普遍之前,人类对浮力的原理利用,大约也就是把一些木头捆绑在一起,或是把较大的木头加工成独木船。
科学技术的许多原理,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很容易就发现它。但是,在比较先进的工具出现之前,人们发现了这些原理,也不能充分的利用它。
所以,说历史发展时,唯物史观始终把工具的改进,看成标志性的东西;所以唯物史观在说历史发展时,通常把它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金石并用、青铜器、铁器.总的来说,每一次工具的升级换代,人类的文明就会有质的飞跃。
因为每一次工具升级换代后,许多人类以前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渐渐都可以做到了。
在石器时代,人类未必不会想进一步利用滚动、转动、浮力的原理。问题是,没有金属工具,一切都只能想想罢了。
日期:2018-05-05 19:17:13
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不可能孤立的影响人类社会。
最简单而言之,蒸汽机在欧洲广泛使用后,以大清帝国当时的工业水平,能仿制出一台蒸汽机吗?能让它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蒸汽机的原理并不复杂,至少在别人制作出来之后,我们对着实物看它,它并没有任何神秘的,但是想制做它,想让它广泛的应用于社会上,就需要整个社会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否则在仿制时,最简单的金属工艺,就足以把我们都难住;这就好像,电子芯片的技术,从理论上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是相关的工艺要求,就足以把我们都难住。
甚至而言,就算我们花大价钱买来了蒸汽机,但是我们无力生产蒸汽机驱动的火车、轮船、大型机器,孤零零的一个蒸汽机,也就是一堆废铁罢了。
从这层意义上,蒸汽机可以在18世纪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工业水平发展到了那个阶段。
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常常地因为专利权而斗的一地狗血。因为当社会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许多伟大的发明,就是标准的没有张三也会有李四发明。
日期:2018-05-05 19:18:29
比如,我们通常的说法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实际上,在莱特兄弟前后不久,法国人、巴西人都曾发明了飞机。
法国人发明的飞机,比莱特兄弟早十多年。
巴西人发明的飞机,虽然比莱特兄弟晚三四年,但是据巴西人所说,他们发明的飞机,才是严格意义的飞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的根本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飞行。
我们通常认为美国人莱特是飞机的发明者,无非是因为美国控制着更多的话语权。如果法国、巴西控制着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熟悉的飞机发明者,可能就另有其人了。
更主要的是,如果飞机的发明,一直停留在上述几个发明者的阶段,那飞机多少还是一个大玩具罢了;至少与我们现在看到的飞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飞机的发明,为什么会出现二十世纪初,并且就就短短十年多年时间内,先后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在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更是日新月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呢?
显然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累积到了那个阶段,社会相关的配套东西都存在了。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张三发明飞机,也会有李四发明飞机。
日期:2018-05-05 19:19:20
人类还有一项重要的发明,也因为专利权争得一地狗血。那就是电灯。
我们通常的说法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但实际上,在爱迪生发明电灯前20年,就有一个科学家发明了电灯,并且成功持续亮了400个小时。关键是,后来还有人不断改进电灯。
因为类似的原因,爱迪生发明电灯后,一直围绕电灯发明的专利权,和人没完没了的打官司;最后各种能见人不能见人的手段一块上,终于让自己取得了电灯的发明权。
我这样说,无意贬低爱迪生。我这样说,只是希望大家知道,任何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都是时代的产物。
如果社会的的整个配套工程,达到相应高度,没有张三、也会有李四把它发明出来。
反过来说,如果社会整体配套工程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不要说让我们发明、改进这个伟大的发明了,就是让我们仿制它,也是近于不可能的任务。
最简单而言,电灯发明后,以大清帝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能仿制出它吗?估计是不可能的!
因为仿制它,也需要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玻璃的工艺问题;再比如,相关金属配件的工艺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的欧洲,自然有大量第一流的专家、专业机构去解决,而且也没有什么难度;如果在大清帝国,谁去解决它呢?这种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再深的问题就更不用说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