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你亲身经历过的灵异故事》
第11节作者:
阳光下的老猫 日期:2018-01-02 21:34:41
今天看了一个关于科学的文章,说的是海市蜃楼。
这个在古代已经被很早发现并记录了的自然现象,经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出了大气折射这个结论,中国古人更是用“海市蜃楼”这个美丽的名字冠之,更平添了几分仙意和优美。
然而有一个事实是,古今中外凡被记录的海市蜃楼现象,都找不到现实生活中对应的实景。
古代基于落后的通讯和观测技术,找不到与“蜃楼”对应的实景尚可以理解。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日,也未曾听说过被证实了的蜃楼原景地-即使近些年不乏发生蜃楼的事件,希腊某旅游景点甚至一度出现过两千多人同时观测到的蜃楼现象。
这个又是怎么解释呢?
甚至有人曾目睹过出现古代楼宇和画舫的蜃楼,其中人物穿着衣戴与今人迥然相异,所用陈设和器具也似古人所有,这个又是什么现象呢?
有前卫的科学家用平行宇宙和时空的原理试着分析这个现象,我愚钝不化无法理解如此高深的理论。有物理学大神能不吝赐教吗?
日期:2018-01-09 10:43:06
老牛
在民间的传说中,很多动物都是有灵性的,
我家门前是一个大坑(我们方言把塘叫做坑),老家的气候雨旱分明,夏季丰水季坑里就会被雨水住满,野生出很多小虾小鱼,吸引周围的鸭子、鹅、水鸟来坑里找食吃。
记得小的时候庄子上一户人家养了一群鹅,晌午的时候他家小孩子把鹅赶到坑里觅食,等到了傍晚太阳快下山,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鹅群不像鸭群一样一窝蜂乱糟糟涌回家,而是排成了两队,夏季的水齐岸深,两排大鹅就漂在水面上静静地等着前面的“队友”先上岸,自己再次第上岸。我当时年幼无知,又对很多东西好奇,曾经观察过几天这群大鹅,它们总是左边一列先登岸,然后再是右边一列,两队列的“人数”也基本等同,不挤不闹、不喧不哗,真是有趣极了。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是我家里发生的,关于另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家畜-牛。
那个年代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一个庄子上能有一两台拖拉机就很不错了,居多人家还是养牛,靠着这个世代相传了几千年的原始耕作方式熬过一个又一个农忙季。
我家养了一头老牛,当时年幼也记不清她有多少岁了,总觉得从我记事她就在牛屋里,春秋耕作,冬天就卧在她的牛屋里吃秋收后储存下来的秸草。
这头老牛说来也有意思,胃口比较重,喜欢吃盐,每次喂食之后你都要在饮牛的桶里撒一把盐,不然她就不喝而是静静地跟你对视。久而久之,这个习惯被惯出来了,中途她都会停下来好几次让你去给她加盐,我家的牛屋和灶屋一墙之隔,所以每次母亲喂牛中途老牛停下来不喝的时候,她都会大声地招呼我去灶屋抓盐,然后我就风风火火煞有介事地去灶屋,然后走过来往饮牛的桶里作出撒盐的样子,当然我并没有真的抓盐,那个年代刚刚解决温饱,没有过多的食盐给牲口吃,但是这个方法却屡试不爽,“哄骗”老牛喝完了一桶又一桶刷锅水。
我曾经好奇地问母亲,难道老牛能听懂我们说话吗?她总是一副自信的表情笑着说:咋能听不懂?
这头老牛也不见衰老的陪着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悲剧发生。
日期:2018-01-09 11:30:55
隐约还记得那是一个春上,门前的柳梢刚抽丝,但天气仍然春寒料峭。
年前腊月的时候来了两个收牛的人(牛贩子),前前后后来了我家几次跟我父亲谈想买这头老牛,那个时候老牛生了小牛,还在哺乳,而且家里繁重的农业劳作根本离不开老牛,所以虽然收牛的人来了几次,开的价格也很高了,但是我父亲还是拒绝了,并承诺牛贩啥时候老牛老的干不动了,就送到他们那里去。
听起来虽然残忍,但是这也是大多数老牛唯一的归宿,老了老了还能给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我当时担心父亲真的卖了老牛,每次牛贩走后都着急问父亲是不是卖给他们了?当得到父亲否定的回答后又大松一口气。
那年春上的一个早晨,我还在被窝里赖床,就听父亲大呼母亲去东院喊叔过来(本家爷爷辈了),继而就听到牛屋里很大的动静,接着就是老牛厚重的喘息声。
我赶忙起床穿衣,到院子里就看到老牛挣扎着痛苦地躺在地上,四肢抽搐,口鼻里喷出大口的气体。更夸张的是老牛的肚子整个像一充气的皮球,圆鼓鼓看着像是要撑破的样子。老牛极力想站起来,但是拖着这么大一个肚子让它徒劳地尝试几次之后而无力地继续躺着。老牛身后,还在牛屋里没出来的是同样肚子圆鼓鼓的小牛,还未满一周的健壮小牛犊,小牛头部蹭地想要靠近老牛,但是也同样不得动弹。
我惊呆了,站在院里不知所措,直到本家爷爷来了之后我被父亲招呼去找他的皮鞋出来才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爷爷拿着皮鞋开始用力地击打老牛的肚皮,想要把里面的“气”拍出来,但是越拍老牛的肚子越大,最后在挣扎了很久之后老牛彻底不动弹了,小牛也躺在一旁没了生气。
平时健健康康的老牛,平白无故死掉了,而且死的这么离奇,自然而然地让人想到了食物中毒,而且是恶意投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