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小事情,师姐经常对我说(记录亲身经历的怪事)》
第5节

作者: 原野六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4 16:20:19

  【NO:011】你家的狗狗是什么毛色的?
  和我混熟的人都知道我爱养狗,平时下乡或开会,总有人推荐某某有狗崽,几个月大很可爱。我总是询问他们:是什么毛色的?
  这不是我喜欢什么毛色的狗狗,而是我家养的狗是黑毛的,才活得久一些。诸位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从小到大,爸爸总告诉我,养狗必须养黑狗。我不信,参加革命工作后,有了工资,我试了几次,买那些不是黑毛的小狗来养,印证爸爸的“只有黑狗才长命”的观点是否属实。
  刚开始长势很好,毛色也靓丽,特别是长毛如德牧金毛之类的,短毛如猎犬格力之类的。正当我准备与爸爸摆事实讲道理的时节,狗狗出问题了,不是误食农药就是被车碾死,或掉粪坑、鱼塘淹死,或被偷走,或被别的狗咬死等等不一而足,活不到七、八个月。有三条狗狗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条小狗,我用150元人民币买来的,养了九个月发情怀孕将要下崽了,因平时我很忙,有时几天不在单位,怕照顾不了狗狗就带回老家,让父母帮养着,反复强调要看好它,它是名贵的狗,它的崽已有人预定要了,每只300-500元。可是我从省城开会回来,爸爸电话里说狗病重了不吃饭了。我赶到到老家,大肚便便的狗已奄奄一息,抱上车赶去兽医站,半路狗死在我怀中,不声不响如同睡着。我去开会加上来回仅仅两周时间,那条灰白色的格力串串就这样离我而去。

  后来,有外国朋友送我一条圣伯纳,白色黑斑点的雄性狗崽,据说是二个月,已有十五斤,蛮可爱的,我想照顾儿子一样的姿态照顾它,来我家六个月长成巨犬,体重35公斤。不幸是某晚,在四楼的一位同事窗口上,元用来插塑料花的玻璃水瓶,突然掉下来,正好砸中圣伯纳的头顶,一声都不叫倒地伸腿,抢救无效离开人间。同事很内疚,连连向我和圣伯纳陪个不是,后把他家养的那条母猎犬下的4只黑崽,全送给我(那四条全培养成猎犬,这是后话)又送给我十多斤干果子狸肉。

  还有一条小京巴,雄性的狗狗8斤左右。在我处养了十八个月,每季度体检各项全优,我因工作调动,新单位无房可住只好租房,居所太小无法养狗,就送到老家让妈妈代养一、二个月,等到我找到大一点的房子再它带回来。天有不测风云,跟妈妈去放鸡的小京巴,不自量力和一条4斤重的山万蛇决斗,结果同归于尽,蛇死狗亡。
  我就纳闷,为何那条40多斤的老黑,在我家整整15年,直到牙齿掉光,最后连路都走不动,才在牛栏边寿终正寝。而有一条样子很丑,吊眼短尾黑背肚黄的短腿母狗,吃死老鼠多次中毒,却奇迹地挺过来,活了十三年直到生不了小狗崽以后,才被家人卖给村中几个单汉(四五十岁娶不得老婆的人)吃股(合伙聚餐)。爸爸说:“我们家养狗就养黑毛的狗,其他颜色的不养,白送给也不养。”我当时不服,经过多年的实践,才确定爸爸是对的。《增广贤文》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来不假。

  (1994年9月19日整理,1998年7月录入DW—QL,NO:011)
  (待续)
  日期:2017-10-26 15:55:20
  发二则——
  【NO:013】有趣的实验
  初中毕业那年,某次听到一位大嫂说,拜山扫墓用过的书柔和糯米,味道变淡。我也问过邻居,他们也承认有这回事。于是我在读高中三年中,分别作了实验对比,现把结果晒一下:

  我故乡有个惯例,祭祖扫墓一般在清明节前的几天,选用礼拜天进行。第一年,我让爸爸多宰一只鸡,二挂猪肉,同样的重量;同时在开水里烫过,煮熟的五色糯米也是一起和着韭菜温炒过,在分成两碟摆上神态。就是说,每份分别有一只鸡、一挂猪肉、一碟糯米。留一份在神台上,另一份拿去拜山扫墓,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才结束,回家后,把这两份祭品的各一半切块,分别炒熟上桌,问家人各种菜的味道,一致认为,有三种菜味道变淡了。特别是鸡肉,味变得很淡,几乎吃不出鸡肉的味道来。糯米不重新炒过,尝吃的人也说,有一种味道变淡了。原先我在碟中做了记号,经过二桌人十七八个人的品尝(扫墓时,姑姑和姐妹都来参加,人很多),选出味道变淡的菜、糯米,结果是拿去拜山扫墓的那三样。而直摆在神台的那三样基本保持原味。

  我认为,是不是带到野外取得样品,因风吹和气候作用的结果,导致味道变淡了?拿不定主意,也办法下结论。
  第二年如法进行,改变了方式,两份都带到野外去,一份摆放在祖墓前做祭品,另一份放在离墓门二三十米处,也打开使它露天通风,目的是让这两份都在同样的气候作用下,看看结果。胡来时分别炒着装碟上桌,经家人鉴定比较,是那份摆放在墓前的祭品味道变淡了。
  我认为,是不是燃柱香、烧鞭炮和纸钱的原因,让那份祭品变淡了?
  第三年,我就把那份用来当祭品的,用保鲜薄馍包起来,还骗家族说“防止烧鞭炮烧纸钱的纸屑落在上面。”而放在离祖墓五米远处的另外一份,全打开竹篮盖子,让它充分暴露在阳光底下,我想:如果祖宗真的吸吃不到这份被保险薄膜包住的祭品,他们会去吸吃无米外的暴露的那份。回家分别炒熟装碟上桌,结果还是那份摆在墓前用保鲜薄馍包起来的,味道变得很淡。无论是做汤,爆炒,焖炖都是比那份没当做祭品的淡得多。

  我百思不得其解,问过妈妈,她说:“枉费读过书的人,连这点都不懂,祖宗吸走气味了,能不淡吗?”我还有疑点,说:“为何拜祭祖坟的食品,如鸡猪肉都要用开水烫过?”妈妈摇头笑道:“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祖宗是无形的,平时吸吃空气,拜祭时才得吃子孙们的祭品,只有沸水烫过的冒着气的祭品,才闻得到吃得到呀。”
  过后,我又做一些类似的对比,比如节日或初一十五,去前村土地庙上香,摆供品时,我也用上述方法,二挂猪肉二只鸡,作比较一下。结果是,如果只有一两家同时去摆供的,回来吃用时味道变得很淡,如果大伙儿一起去摆供的,味道就不会那么淡了。
  我怀疑土地公公食量有些大供品少消耗就多,供品多他老人家各家都尝一点,消耗就小了。哈哈。这是我私下猜测的
  水果也一样,苹果、雪梨、香蕉、葡萄,凡是当供品去摆给土地庙后,它的味道逗比那些放在家里的淡得多。我家常养狗,有时把祭品的肉炒熟后喂狗,连狗都不吃,即使狗狗很饿,我询问过村中老人。曾有人嘲笑我:“狗鼻子很灵,能闻到800米以外的气味。这点都不懂,真是书呆子。”
  从此,农村这些常见的现象,在我心中却变得神秘起来。
  (1985年9月12月整理,1998年12月4录入QT—QL,NO: 013)
  日期:2017-10-26 16:00:24
  【NO:34】旱穴传来锣鼓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