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小事情,师姐经常对我说(记录亲身经历的怪事)》
第13节

作者: 原野六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3 14:58:00
  【NO:022】顽强的生命
  1943年旧历七月初三晚,伯母在毫无症状情况下,诞生一个微型的女婴,四肢健全,可惜仅有二、三两重,如猫仔初生一般的粗细,生下后,不哭不闹,乖巧地躲在伯母的怀里。伯母当时已有了一个三岁大的女儿。看到此婴,感到很惊讶,想到如此的弱小,将来养不大。但想到是自己的骨肉,更是无法让人发现,怕让家人蒙羞。便用床头的剪刀剪了脐带,用一件旧衣把胎盘和女婴一起包里起来,放在床底下,又把一洗脸盆扣住。当时农村都是居住于吊脚的木楼,后房是女人睡觉的地方,根本没有外面的人进去。

  本想让她饿死,过后趁夜晚无人走动之时,丢了就一了百了,不了料天还没亮时,这女婴又爬到被窝里,吱吱地叫着要寻找丨奶丨头,吃奶;伯母不理她,用被子严严地盖住,心想:不气息夭折也差不多了,第二晚睡觉时,揭开被子,妈的,她竟然睡着了,小肚子还有节律的弹动着呢。捏住她的小脚撇开竹木编成的墙,向后房的菜地方向丢去!心想,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爬上二层楼来了。可是,他却在三更前爬回被窝里!如此三番五次的。按常理,虎毒不食子。好歹也是自己的孩子,该心疼了;但伯母就是心硬。又等到天蒙蒙亮之时,又把她抛到房后的菜地去,对着竹木编成的后墙缝隙,观

  看女婴是怎么爬回来的?
  只见那菜晆上的那一垄青菜微微动,象一只老鼠在哪里翻身,吱吱叫几声,四肢着地向房子爬来,慢慢地慢慢地,很艰难如重伤的战士,从阵地上硝烟中爬向掩体战壕。求生的欲望是那么的强烈!因菜晆高低不平,爬过晆面就滚下晆沟,从晆沟再爬上晆面,总是爬上一半又跌下去,如此多次。这时一只微黄色的黄鼠狼从竹丛窜出来,冲到女婴跟前,盯住她,见她爬菜晆。好像于心不忍,或舍不得吃这个小鲜肉似的;叼着她跑到屋后檐下,放于地面上;臭臭几下,窜回竹丛中去了。女婴眼巴巴地望着后墙,五六分钟后,那只黄鼠狼又跑出来,叼着女婴跑人竹丛中。伯母松了一口气:“你不该来这个家,让黄大仙养着你把。”才走出卧室,做早餐出工去了。

  (待续)
  日期:2017-12-13 15:01:28
  (续上楼)
  第三晚,入房睡觉时没有动静,第一次鸡叫时又见那女婴躺在床上,不哭不闹。伯母想不通:她是如何从地面爬上二层楼来呢?又如何爬上一米二高的床铺来?今早黄鼠狼不是叼走了吗?她又试一次,丢回屋后的菜地;看看怎么回事?难道她飞上楼来?那夜是初五,月光尚亮,可见八米远处物体;看到动人的一幕:刚被抛到菜地上的女婴,在地面翻过身来。又向房子爬回,那只黄鼠狼在竹丛边盯着一会儿,就跑过去叼起,送到房子后墙边躺下,抱着女婴让她吃奶,过后,家里的小黑狗就走到女婴处,叼着她从地面爬上木梯,到第二层木楼的水缸处放下女婴,悄悄地走到后房,伯母睡的房门帘下,听听动静,见伯母正在睡着,就回头叼着女婴放于床头,那女婴立即爬进被窝里去。装睡的伯母看得一清二楚,恨黄鼠狼与家狗多事。

  农村人有积人尿于密封水缸,当做浇青菜肥水的习惯;伯母的床尾处有一个装得20斤重小口大肚的瓷缸,尿水积到一半了,又有一木板盖,就在天亮前把女婴丢到尿缸中,怕她爬出来,又在木板上加一块三四斤重的石块,开始还听到尿缸里拍水动作声,还有吱吱声传来。
  “淹死她算了!”伯母恶狠狠地说。出门时又扣上门锁,而蹲房外的黑狗“呜呜”哀叫,用力地抢进门去,被伯母木棍打了几下下了楼。傍晚收工回家,伯母把尿缸提到屋后菜地,对家人说浇菜,其实趁机埋了女婴。在粪坑边上倒出女婴,见她肚子胀鼓鼓的,溺尿水死了。回屋里找一把锄头挖坑,回到粪坑边却发现那尸婴不见了。四处找找,不见踪影,也许滚下粪坑了吧,就放心提着尿缸回家,装着没事一样。后来又生了一女一男,如同常人。

  这件事,是伯母五十多岁时胃溃疡晚期,临终之日,我母亲去陪她,她亲口说出来的。说时含着泪,很后悔的样子:“我不该这样待她,过后几年每到七八月份,总有几个夜晚在床底下听到她喊“阿么,阿么”(妈妈之意)的声音;起来用煤油灯照着又不见,我作孽啊。”我母亲安慰她:“这么小也养不大,但也让她活一天算一天啊。”伯母说:“我认为太丢人了,怎么这么小的人。”“它也是婴儿吧?”“是个女婴完全的人儿,只是太小了。”“是什么派来的吧?”

  当晚,伯母神秘地告知我母亲:那段我没得与你族哥同房,只是有个晚上,梦见一只像狗又像黄鼠狼的动物,在一条山路上拦住我;我好像去砍柴回家的路上,后来三四个月就有了这个女婴,但是没有什么怀孕症状。我母亲说:莫非是黄大仙托身的?伯母答道:但见黄鼠狼和家狗对她那么好,我就怀疑那个是不是梦?伯母求我母亲,在她死后,去求仙婆一道符,贴在她的墓碑上,以防轮回转入畜生道中。

  “那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人的思想落后,我们不能怪伯母,也不能以心狠手辣来形容;否则,我们就是恶人;我们只能同情伯母,这事落在谁的头上都是棘手的。”我见妈妈讲述时,眼含着泪,很悲伤的样子,我安慰妈妈,同时也在安慰伯母。妈妈说:“你能理解伯母,她在九泉之下可瞑目了。”
  伯母去世的那年冬天,某天早晨,村人去放鸡于山脚下,发现一条野狗冻死在坟墓旁,约二十来斤重。几个青年商量会餐,村中猎人杨老汉阻止,说:“又不是下雪,天气不太冷,平白无故的冻死,别惹事。”于是就地埋了野狗。
  (待续)
  日期:2017-12-13 15:08:39
  【NO:023】猫蛇恋

  这故事是一位老奶奶讲述的,那年她102岁高龄,我叫阿她曾祖母,也简称叫阿曾(意是超过曾祖级别的前辈人);她家和我家同一行,间隔三个木楼,姓古;故事内容有点黄,但是我亲自采访的,也应该把它记录下来。
  1996年清明节刚过,因村庄里的老寿星—古曾祖母过102岁大寿,全村庄村民全部参加,隆重又喜庆,县领导还送来二瓶五斤装的花生油,一床棉被、二件冬衣和蚊帐,外加800元慰问金。村庄68户人家256人个个穿上节日新装;两个巫婆四个道公在那里设道场、追念先人。为老寿星祝寿!宰了二头大肥猪,鸡鸭无数,节日气氛弥漫整个村庄。我是第九个从穷山沟里飞出的山鸡,虽然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但在村人眼中,我是村庄的骄傲。逢年过节常来我家求我写对联,咨询家庭问题什么的。便按时回村,与乡亲们一起过这个节日,吃喝三天三夜,白天喝酒比赛山歌,夜里放电影唱大戏,好不热闹!期间,乡亲们也把平时趣事一一摆出来,让我一愣一愣的。其中,猫蛇恋是独特之一。

  余兴未尽,我便利用一个礼拜天,回家乡向故事的目击证人—阿曾咨询,老寿星当时耳不聋眼不花,还可以到野外放牛。阿曾原籍是越南,从小被领过来当童养媳,十五岁结婚,生育三男二女,可惜只成活一个小女儿,其他夭折;她丈夫比她大十四岁,四十二岁病逝,当时小女儿刚刚满一岁。便招养子,守寡至此。我试探能不能沟通,问道:“阿曾,前晚在门前稻田中,拿尊大石头旁有猫叫声,是谁家的啊?”

  阿曾答道:“是阿曾家的猫,七八年来,都在三四月份在那边叫,惯了。”
  “啊,它不怕被狐狸、狗追咬吗?”
  “这个该死的猫,个子又大,狗不敢惹它,其实它去那边找蛇玩耍的”
  “猫和蛇交朋友,头一回听到的啊。”
  “何止是朋友,凡猫去那块大石头,几个晚上后,回来就有小猫了。”
  “有这回事波?”

  “真的,那尊大石头住着一条山万蛇,估计五、六斤重,猫跟山万蛇就生黑斑小猫;跟大花蛇就生百斑小猫。”
  “大石头中住两种蛇吗?”
  “没有,只有一条,那尊大石头里面是空的,住着一条山万蛇,而北侧山脚下岩洞住一条大花蛇。”
  “有没有见过猫跟蛇亲密的现场?听说您老人家在那尊大石头上种韭菜咧。”
  “有几次见到。头一次见蛇缠住猫,认为要吞噬它,过后猫却歪歪斜斜走回家来;后几次就不担心了。缠住半个钟头,奇怪,猫也乖乖让蛇缠着。”

  “大花蛇也是这样缠住猫吧?”
  “每年三四月份,这母猫发春了,叫得像婴儿哭的那样,我就注意它,跟踪它到北侧岩洞口,见猫蛇这些事。反正蛇不伤害猫,就随他去了。人不能伤害蛇,蛇是记仇的动物,打伤它,它就会千方百计报复你,直至成功。”
  “您家的猫,平时拴着还是让它自由走动?”
  “怕它走丢,平时用绳子拴着。”
  阿曾于2003年9月仙逝,享年109岁,是中越一带最长寿的人,那年,它的女儿已是81周岁高岭。
  (2004年清明节整理,2013年8月录入DW—QL,NO:023)
  附注:这则奇闻很另类,2009年在网上查有猫狗、狗猪等跨种类的恋情,但还没发现有猫蛇恋的记载;这件事也无法解释,可见自然界的奥妙,人类知之尚少。
  2013年8月2日于故乡
  (待续)
  日期:2017-12-13 15:21:10
  《无法解释系列》,编号018—023已上传完毕。
  接下来传【神一样的人物系列】
  024大头娃
  025阿党
  O26没有文凭的草医

  故事更加离奇,让我们无法从中窥视,导致怀疑传统书本的真实性;促进我们三观的倾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