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颠覆我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知》
第35节

作者: 遇瑾_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叶秋薇说,“91年到93年,市一院究竟发生了哪些技术革新呢?我通过朋友联系上市一院的一位老医生,以写论文为借口,问了她这个问题。她想了很久,说那两年,市一院并没有引进太多新技术,唯一的重大改变,可能就是93年春天,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二手CT设备。”
  “CT?”
  “这一点很重要。”她耐心解释说,“我开始在CT技术和陈曦病情的检查之间寻找联系,这种联系实在是太明显了。在CT技术应用之前,对人体内部的无创检查手段主要是B超。
  日期:2018-01-21 09:29:55
  B超的缺陷在于,声波的可控性与稳定性较差,成像不够清晰,因而无法探明体内的微小病变。CT在成像准度和精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检查出十分细微的病变。据此我推断,陈曦的病症,一定是只有CT才能查明的细微病变。”
  “然后呢?”我急切地问。
  “然后,陈曦平时一切正常,只是偶尔发生突发性的高血压和昏厥,说明体内的器质性病变并不十分严重。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小时,就会出现类似的病征。而体积较小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恰恰是CT能检测到,而B超无法发现的。”

  我沉思片刻,简要记录,说:“请继续。”
  “虽然这只是我的推测,但与陈曦的情况非常契合。顺着这个思路,我又有了更多的发现。陈曦说,遗传病困扰了她多年,却在她进入大学后自行消失了。疾病的自愈肯定是有原因的,联想到她第一次发病,我突然明白了:病症的突然消失,应该和当年的突然出现一样,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理因素?”
  “就是她逐渐形成的沉稳性格。”叶秋薇说,“不必细想,先跟我梳理一下陈曦的成长过程吧:儿时母亲离去,诱发神经官能症,引发焦虑、紧张、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同时,偶尔因突发性血压升高昏厥。母爱的缺失,父亲的忙碌,使她逐渐学会了压抑情感—包括正面的与负面的。
  日期:2018-01-21 09:32:55

  到了大学,压抑、沉稳的性格形成,焦虑、紧张等情绪被深埋心底,遗传性高血压病症也突然消失,再无病发。张老师—”叶秋薇看着我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我把她梳理的语言记录下来,沉思片刻,感觉视野一片开阔:“我明白了:她成长过程中的昏厥,和不时喷发的负面情绪有关!而到了大学,在陌生环境的暗示下,她彻底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将负面情绪完全掩盖,而这,正是病症彻底消失的原因!”
  说完这些,我头皮和后背都是一阵发麻。我第一次发现,人的心理,居然会对生理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我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第一次产生了明显的动摇。
  叶秋薇端起杯子湿润嘴唇,扭头看了一眼窗外,又回过头,缓缓说道:“说说更深层的原因吧:遇到激动或紧张的情境时,大脑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嗜铬细胞发出信号,命令其释放儿茶酚胺类激素,使人体产生兴奋或紧张的感受。而陈曦对负面情绪的深埋,使得大脑几乎不会发出这样的信号,长此以往,连肿瘤化的嗜铬细胞都受到影响,停止了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但,就如同她深藏的负面情绪一样,这些肿瘤细胞从未彻底消失,而是在悄悄积攒力量,等待一次突然的爆发。我所要做的,就是引爆陈曦的负面情绪,从而引爆她体内的细胞丨炸丨药,让她从内部杀死自己。”

  我放下笔,双手捂脸,心中像压了块石头。
  “接下来呢?”许久,我叹了口气问,“导火索和丨炸丨药都找到了,怎么引爆?”
  “是啊,怎么引爆?”她反问了一句,随后平静地说,“杀陈曦这样内敛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至此,还差最后一步,就是找到点燃导火索的方法。”
  我看着她。
  “张老师。”她问我,“负面情绪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恐惧。”我肯定地说,“一切负面情绪的根源,都是恐惧。”
  “嗯。”她点点头,坐直了身子,“那么接下来,就听我说说最后一步,陈曦的恐惧—她内心深处、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恐惧。”
  炎热的7月里,我身上浸满冷汗。
  日期:2018-01-21 09:34:55
  我写下“恐惧”二字,暗自揣度: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恐惧,究竟是怎样的恐惧呢?
  “每个人心中都长期存在形式各异的恐惧,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恐惧才是心理活动的根本动力。”叶秋薇说,“但正如你所说,恐惧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根源,而彰显正面情绪、阴藏负面情绪,正是人类无法改变的本能。”
  听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传统文化。就心理来说,正面情绪为阳,负面情绪为阴。《黄帝内经》里说“阳表阴敛”,人类将积极情绪表露在外,而把消极情绪藏于内心,正是这个道理。

  “有点像阴阳的关系。”我忍不住说了一句。
  “嗯。”叶秋薇不做评述,而是继续她的分析,“本能使人类不愿直面内心的恐惧,这一点放大到整个社会,就成了对恐惧的遗传性避讳。比如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说‘这次考试考了第一,我很高兴’,会说‘能嫁给你,我真的很幸福’,但绝对不会说‘我看见了一条虫子,它让我觉得很恐惧’,人们一般会说‘我看见了一条虫子,它让我觉得恶心、觉得厌恶、觉得心烦’。”
  “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本能的借口。”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恶心、厌恶、心烦,都只是在掩饰恐惧罢了。”
  她点点头:“所以说,尽管‘恐惧’一词十分常用,但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恐惧,他们认为自己无所畏惧,所以会用其他负面情绪来掩饰恐惧。
  日期:2018-01-21 09:39:55
  他们失望、伤心、愤怒、紧张,都只是为恐惧找借口而已,正因此,心理学者们才认为,恐惧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根源。其实说得直白点,人只有一种负面情绪,就是恐惧。”

  她的话很有说服力,我一边思索,一边请她继续。
  “明白了这些,你就能理解我对陈曦接下来的分析了。”她说,“通过之前的分析,你应该已经明白她的心理状态:外表沉着、冷静、城府,潜意识里却深埋着种种负面情绪。要引爆这些负面情绪,就必须从根源入手,找到她的恐惧来源。”
  “怎么做呢?”
  “如之前所说,她写成长经历,正是为了宣泄负面情绪—也即恐惧。尽管她并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你知道,潜意识会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其中就包括写作。写作不是一种完全受意识掌控的行为,而是潜意识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所以很多时候,作家发现自己的作品与想象中的并不一致,但这样的作品,才是他真正的作品。”

  我感同身受。
  在杂志社工作,写作是我的主要任务之一。每一次,我都会先列好提纲,设计好架构,但写着写着,却总会不知不觉地加入新的东西,甚至表达一些违背初衷的思想。那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好像文章并非我一人写就,而是与他人共同完成。以前,我从没思考过这种现象的原因,听了叶秋薇的话我才明白,这正是潜意识对意识的修改与抗争。
  日期:2018-01-21 09:44:55
  “我明白了。”因为这种感受,我迅速理解了叶秋薇的分析,“请继续吧,说说你的发现,你是怎么在书中寻找她的恐惧根源的?”
  “昏厥。”叶秋薇说,“她的每一次血压突升和昏厥,都是负面情绪的喷发导致的。而负面情绪突然喷发,肯定与现实中的某种事物有关。这种事物就像一种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触及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从而引起负面情绪的震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