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马政和呼延庆等人终于到达了金国的首都,并获得了阿骨打的接见。
马政等人的表面身份是中原来的贩马商人,但他的实际身份却远非商人那么简单,他的真实身份是宋朝的登州防御使。
他们是从隔海相望的登州坐海船经过近一个月的漂泊,横穿渤海海峡,才来到辽东半岛的。
而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与金国结盟共同对抗辽国。
当时的宋国与金国的领土并不接壤,两国之间从来没有过正式来往,那么远在中原的宋国为何会派使者到东北的深山老岭中来见一个素不相识的异族皇帝呢?
因此在这里,我有必要把金国的另一个邻居宋国的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众所周知,宋国的建立者是人称“香孩儿”的赵匡胤,这位仁兄在公元960年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夺取了他结拜大哥柴荣的天下,建立了宋王朝。
经过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近二十年的南征北战,宋国终于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成了中原大地唯一的正式代表。
但宋朝的建立并没有解决中原地区的心腹之患,随之而来的危机却无时无刻不在折腾着这个新生的国家。
早在后唐时期,由于中原地区连年军阀混战,给了北方的辽国可乘之机。
军阀兼野心家石敬瑭为了达到个人称帝的目的,不惜将山西、河北北部长城附近的重要军事地带割让给了当时的辽国太宗耶律德光,史称“幽云十六州”,而目的是让耶律德光出兵消灭后唐,帮助自己称帝。
耶律德光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帮助石敬瑭登上了皇位,同时也获得了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幽云十六州,石敬瑭则厚颜无耻地称耶律德光为父亲,当上了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石敬瑭给中原地区带来的祸害是无穷的,自从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后,中原地区对北方辽国的防御屏障已不复存在,辽国可以随时发动对中原的进攻。
幽云十六州便是新生宋国的心腹之患,这了解决这个心腹之患,宋国的第二代掌门人赵老二赵光义在消灭了北汉割据政权后,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但赵老二的能力显然不如老大,可能还缺了点运气,总之这次复仇之战以宋国的惨败而告终。
从此以后,“幽云十六州”就成了宋国历代皇帝“挥之不去的恶梦”。
而围绕着这个“幽云十六州”,宋辽两国间战乱不断,各有胜负,但谁都无法将对方彻底击倒。
到了公元1004年,辽国出个女强人萧燕燕,这位萧大姐在自己丈夫英年早逝,继位的儿子仅有十二岁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挑起了国家的重担。
为了消除南方宋国对“幽云十六州”的威胁,萧大姐率领二十万大军发动了对宋国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进攻。
战争初期,辽国部队节节胜利,先头部队一直打到了距离宋国首都东京城不到五百里的黄河北岸澶州城下。
危急时候,宋国的第三代掌门人,赵老二的儿子赵恒想当跳兵。
幸亏当时宋国还有几位高人,宰相寇准急力劝说宋恒御驾亲征。
宋恒最终还是听从了寇准的建议,亲自来到了澶州城下,看到自己的老大亲自出马,宋国的将士们大受感动。
于是宋军士气大振,发动反击,打败了澶州城下的辽军。
就差一步就可以渡过黄河的萧大姐遭此打击后是心灰意冷,再加上看到宋辽连年战争,造成将士和百姓们痛苦万分,她再也没有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了。
于是,在公元1004年的十二月,宋辽双方在澶洲城下签订了著名的停战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的一百多年内,宋辽双方都和平相处,再也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
时光飞逝,一转眼距离“澶渊之盟”已经一百多年过去了,此时宋国的掌门人名叫赵佶,如果按辈份算应该是赵老二的五世孙。
这位仁兄原本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而碰巧他大哥宋哲宗赵煦没有子嗣,所以大臣们只好从赵煦的弟弟中间挑选继承人。
赵佶先生运气不错,在当时的皇太后的支持下,登上了宋国的皇位。
但很可惜,这位仁兄并不是当皇帝的料,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但他在其它方面有着相当高的天赋,比如说:绘画、书法之类,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水平相当的高,可以这么说,他的水平基本上超过了一般的书法家和绘画家。
另外他还有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信奉道教,还自称是道君皇帝。
当赵佶登上宋国的最高领导人位置时,正逢宋国天下太平、歌舞升平的时候。
对内宋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正在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对外,宋辽之间已经和平共处百年,宋国和另一个邻居西夏之间也签订了和平条约。
因此,赵佶从他大哥手里继承的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但他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份遗产,相反,他正在把这份遗产进行着无休止的挥霍。
史书记载:赵佶在位期间,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使宋国的百姓遭受了无尽的痛苦。
如果一个国家摊上了一个坏皇帝,老百姓的生活就会相当痛苦,但如果一个国家摊上了一个坏皇帝外加一群坏大臣,那么对老百姓来说简单就是无法生活。
当时的宋国就是这么个情况,赵佶自己对当皇帝没兴趣也就算了,那你找一帮高人来管理国家,自己不就轻松了吗?平时经常练练书法、画画图外加和道士们聊聊天,生活岂不忧哉。
对,赵佶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但是可惜他找错了人。
蔡京、童贯、高俅、王黼、朱勔、梁师成、李彦。
相信大家对以上几位的名字不会陌生吧?而且,以上七位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奸臣并贪官。
很不幸,这七位仁兄在同一时代,同一皇帝身边出现,简单就是宋国老百姓的恶梦啊!
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赵佶都会搜罗这些有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一句话“物以类群,人以群分。”既然要被我们的赵老师,那你就得有点真实水平。
蔡京,兴化军仙游人(今福建),曾经还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后来变法失败遭到排挤,赵佶即位,重新得到任用,官拜宰相。
大家可能很奇怪,从蔡京的经历来看,似乎并不符合赵佶的选人标准,那你接着往下看。
蔡京同时还在书法、诗词、散文方面有着较高的天赋,这一点很重要,迎合了赵佶的口味。
至于童贯,更厉害,此人还是个太监,但他很懂得迎合赵佶的口味,虽然自己在书法、绘画方面没什么天赋,但他经常帮助赵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因此也就飞黄腾达,成了朝中仅次于蔡京的二号人物。
高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小说《水浒传》中记载的高俅是因为会踢“足球”,而被赵佶看上的,当然当时的“足球”运动只不过是王家贵族的一种娱乐活动,并非现代有足球。
总而言之,只要你与当今皇帝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你就有可能升官发财,否则你就基本没戏。
以上的七位仁兄基本上都身怀绝技,并且都比较合赵佶的口味,所以他们便成了当时大宋国的实际掌权人。
但是这七位仁兄大大地辜负了赵佶的期望,基本上是好事不做、坏事做绝,整天就是想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至于如何为国家做事,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赵佶用了这七个家伙来管理国家,后果可想而知,宋国的百姓们是怨声载道,整个国家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可以说赵佶与辽国的那位耶律延禧相比,好不到哪儿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耶律延禧。
赵佶和他的那七位“同学”们在宋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如果辽金之间没有发生战争的活,他们可能就这样度过荒淫的一生。
但辽金大战的硝烟终于也将这位昔日的邻居拖入了双方腥风血雨的战场之中。
事情的起因还在于宋国对辽国的一次出使活动。
宋辽之间自从“澶渊之盟”后,外交关系便趋于正常化,双方在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每年都互派使者进行正常的外交活动。
本来这种外交活动也很正常,但就在辽天庆元年,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双方的外交活动中,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因为此次宋国所派的使者身份非常特殊,此人是一名太监,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非常罕见。
这名太监非常受赵老师的信任,不用猜大家都知道是谁了吧,对是童贯同学。
童同学可能是整个宋朝历史上最牛的太监了,不但担任过外交使者,还担任着宋朝枢密院事的职务,相当于是宋朝的军区司令员,手握重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