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谈鬼事》
第47节

作者: 倒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种感觉就和冬天盼夏天,夏天盼冬天一样。
  看似忙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四哥看着月亮就能推测出现在才是二更天。火把被重新插到船上,竹篙也静静地漂浮在水面。每个人都在想着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出现,可是每个奇怪的事情背后都有个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自己未必就要知道。
  这一晚,小船息在小拐子,三个人轮流放哨。后夜,天竟然下起了雨,把三人都从梦中淋醒。
  四哥是最先惊醒的,他暗道还好不是又出现什么古怪的情况,不然自己站岗就太失责了。不过,他骂道:“他三爷的!怎么这时候下雨,冬月雨,赛似雪,真他娘的冷。”

  四哥把蓑笠拿出来,他事先准备了三个,这下正好派上用场。劲秋和龙丘日被雨淋醒后就没了睡意,头先是昏昏的,然后慢慢就变得十分清醒。三人都把包袱里的衣服拿出来船上,缩在一起。
  雨下了小半夜,三个人就在船上聊到天亮。雨越下越小,等到天大亮时,雨竟然停了。
  四哥要他俩帮忙收锚,可是锚收起来十分地累,船都被称得直晃。而且锚眼看着就要出水了,锚却变得异常的重。四哥察觉到不对劲就让劲秋拿竹篙往水里戳。
  竹篙在水里明显是碰到什么东西了,而且水下的这东西还很长。四哥说:“不会把棺材带上来了吧!”
  劲秋把竹篙一丢,抓住锚绳,说:“晃几下,看能不能甩掉。”
  三人就一起用力想把被锚勾住的棺材甩下去,突然,船锚变轻,棺材落了下去。接着就听棺材撞击水底的声音,然后河底涌起了一些污泥,弄得水面有些浑浊。四哥放好船锚说:“赶快走!不然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
  四哥把船划向河道的中间,然后乘着激流,向下游驶去。船确实经过一个峡谷,峡谷的一边凸出块石头,上面雕刻着三个字“鱼尸谷”。过了这个峡谷,山势就平缓了下来,水势也有了好转。
  四哥估计了一下最多半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如美,但是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他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到打折渚?直接从这澜沧江南下到大理不好吗?”

  其实在听灵氏讲到四哥对龙丘日提出的疑问时,我也十分好奇。
  话说这茶马古道最早的是青藏路线,由长安开始经甘肃,青海,西行至拉萨,再出境到身毒;而宋朝末期康定都还没正式地通茶马古道,到了明中叶牦牛古道才向川东延伸,将茶叶等物品向藏区灌输。那时候,商人们运输这些干茶时都有厢兵或者士兵护送,也就是“土军三千,茶户八百”这样的规模。
  这样一说,王镖局要走川藏路线是完全没理由的,按照我的推测,那时的川藏路线肯定有,但是古道一定不发达。但是前面王镖局他们从那个盆地出来时,碰巧走到了从拉萨到昌都的路,而且十分的平坦,这说明从拉萨到昌都是有路可以走的,难道说从打剑炉到昌都没有便利的交通。
  他俩都睁着眼,不知道如何是好。龙丘日说:“四哥!我俩也不知道怎么走,只是之前有人把我们从青海带到了吐蕃藏区,说有茶马互市,可以到达打剑炉。”
  四哥大笑:“笑话!哪有茶马互市,只有从长安北上经过青海到达吐蕃这条路可以行得人马。哪有你们说的那条路,就算是惹萨也没好路和东部地区连接呀!”
  龙丘日点着头说:“噢!难怪······”他是在想王镖局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骗自己。
  既然可以不从打折渚走,那么就可以顺着澜沧江往下游驶去。但是四哥说:“你们不必从打折渚走了,我还必须要从那走。”
  “怎么?”
  “去夜郎找你们说的那件东西可不是我们三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话说白了吧,我虽然知道地图上它的位置,但是我实际上不知道怎么到,所以我们还得找帮手,我在打折渚认识一个摸宝高手,看他能不能帮到我们。”
  打折渚是康定的藏语古称,又叫打剑炉,是四川的一个县。清雍正帝时,果亲王从康定到泰宁曾经留下诗句“万里遨游,西出炉关无尽头。”
  从藏区的如美下船要步行至打剑炉,路程大概有四百多里地,但是古人走起来却很快。听我外公说老太(我外公或者爷爷的父亲或者母亲)那时候能挑着担子从家里走到南京,一天跑个来回。
  他们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到了昌都,一双鞋都磨破了。龙丘日就说:“宁愿去家踩粪堆,都不想走这路。”
  拖着一大堆东西,又是晚上,他们仨都觉得十分的累。

  每个县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城池边有许多小村庄。可是这个打折渚,龙丘日觉得走了好远都看不到城池,就问四哥:“这打折渚到底是什么地方?”
  四哥说:“就是一个小山洼子,没多少人。”
  “啊?!”两人都很吃惊。
  四哥望望他们说:“怎么?别看不起这不起眼的小地方,这里南通滇,东通成都,西通昌都,北上青海。你说的王镖局肯定都从这走过。”
  三个人的六只脚都从腿肚处传来一种麻酸的感觉,只要不动腿就难受,就要去动。不过,四哥倒没有什么抱怨。要是我肯定要后悔,后悔和他们走这么远的路。但是,他们的那种思想是很落后的。封建嘛,前面都说了,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所以,走路步行在他们的眼中是理所当然,就像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穷人就得羡慕奔驰?
  四哥说他的友人就在这附近的一个小沟子里住,村里就十几户人家。不过,天色已晚,四哥要先找户人家歇息,等天明再去拜访。
  次日,四哥从这户人家买了一坛酒带他们去找他那位友人。

  这里的人其实,用藏语说叫做康巴,也就是所谓的康巴汉子,人高马大的。不过也难怪,当时那里和雨城都是吐蕃的领土,和汉族有明显的差距。搁在今天,就是说四川的东部和西部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四哥走到一个叉路口往右拐弯,往前走去。前面有座看起来很豪华的大宅,这就是那个高手的住所,看来这个盗墓的还挺有钱的。
  大宅子怕有七间屋这么长,成长方形,四哥说这人故意把房子这么盖,说屋子底下有条龙脉,需要屋子把它给镇住。
  他们扣响锁扣,里面走出一人,看起来是个下人。
  下人叫来了主人,主人长得真是结实,走起路来给人一种腰身笔挺的感觉,不像瘦弱之人走起路来都直晃,看来是个康巴汉子。

  这人开口就客气道:“吆!四哥来了,这二位是?”
  四哥忙介绍道:“这二位都是我朋友,这位是龙丘日,这位是劲秋。”
  这人哈哈笑道,作揖道:“好好!来者是客,我叫任九天,喊我九天就好。”
  龙丘日和劲秋却都蒙着了,显然九天能听懂四哥说的话,但是他俩却完全听不懂九天说的话。四哥忽然想到了就对九天说:“你说的吐蕃语,我朋友听不懂呀!”

  九天立马改口,说了一口不太纯正的川东方言。虽然是一个四川,但是这东西两地区的方言却有很大的区别。这下二人才弄懂九天说的话。
  九天把三人请进屋,下人端来一壶茶。九天请茶道:“上好的猴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