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第24节

作者: 秦阳草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7 09:28:51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21

  贯通陇山东西最早、最重要的古道是陇关道,因其必经陇关而得名。
  走过天下很多关口,由西往东名气较大的大致有玉门关、阳关、嘉峪关、花石关、仙人关、大散关、七盘关、剑门关、潼关、函谷关、雁门关、居庸关、紫荆关、龙泉关、平型关、娘子关、河防口、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
  这些关隘中只有花石关不大有名,它位于我的家乡宕昌县岷江峡谷之中,三国末期曹魏灭蜀之战邓艾父子统军追歼姜维军团时由此经过,现在没有太大名气,我们正在努力宣传,希望能让它名扬天下,这是我夹带的一点私货,请收好,不用谢。
  作为甘肃人没有去过距离家乡宕昌并不遥远的陇关,常常觉得是比较遗憾的事,还好我还有的是时间。
  陇关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关城,唐代杜佑《通典》:“ 天水郡有大阪 …亦曰陇山 ,即汉陇关也”,实际上陇关何时建成已不可考,但根据诸多史籍记载,至少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一次西征河西走廊时陇关已经存在,而且此时陇关仍叫陇关。
  为何作如是说?因为很快就改名了。
  汉武帝刘彻西巡途中曾经过陇关(具体时间一说公元前115年,另一说为公元前95年,尚有争议),遭遇雷震,随行人马大为惊惧,因为这个原因将陇关更名为大震关,以示纪念,具体位置在今日陕西陇县固关镇,自此以后此关位置多有变迁,基本应在陕西陇县以西、甘肃清水县以东这个范围之内。
  陇关因其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久负“关陕锁钥”之名,被视为关中诸塞中的西塞,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认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五关之中谓之关中。
  老陕呀老陕您是把自己关起来了,别人进来不方便,您出去那也不容易。
  陇关很古老,陇关道更为古老,给周天子放马的秦人先祖非子最早获得的封地“秦地”就在今日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张家川地区,正是因为这个秦地,才有了后来的秦国,请务必记得甘肃天水是秦人横扫天下、一统六合的最初出发地,天水市秦城区的地名那可不是白来的。
  周天子在陇山以东的镐京(今西安)做天子,秦非子在陇山以西的秦地养马放牛,他们之间那条贯通陇山的道路被后世之人命名为陇关道,其实当时叫啥道鬼才知道。
  这还不算陇关道历史的尽头,我们以现在的时间为基准往前推5000年至60000年,就到了大地湾文化时期,这个文化遗存在今天水市秦安县境内。
  如果你不大了解中国古文化也没有关系,我基本能给你说个大概,因为我也是一知半解。
  著名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存距今3000至5000年,著名的陕西半坡文化遗存距今6300至6800年,不太著名的甘肃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存距今5000年至60000年,不太著名是甘肃人太实在不太喜欢张扬和宣传。
  为什么说中国历史文化五百年看北京,三千年看河南、陕西和山西,八千年你得看甘肃,道理就在这里,所谓追根溯源,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人就有路,没有人类征服不了的山脉,喜马拉雅的珠穆朗玛峰都快变成人类的登山秀场了,对于5000年前的人类来说估计陇山也不算啥,所以我们判断即使在大地湾文化时期贯穿陇山的陇关道可能已经成型。
  大地湾文化时期也一定不是这条道路的历史尽头,还得再往前推,您别忘了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谁能保证咱们这老祖宗就没有带着咱们更多小祖宗穿过不远处的陇山去关中平原看看,世界那么大,谁还没有个好奇心。
  说了这么多只想表明一点,后世所谓的陇关道极有可能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古老的道路,有了道路就有了交流与融合,就有了文明的传播,所以我说这个地区的道路是伟大的道路,绝不是随便胡说八道的。
  陇关道东自长安起,经今陇县出陇关,再经张家川、秦安到达天水,或经张家川、清水到达天水,自天水之后你可以去礼县、岷县、宕昌、甘南、青海、西藏;可以去陇西、渭源、临洮、临夏、青海再从扁都口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或由临洮到达兰州附近,在兰州以西渡过黄河前往河西走廊;也可以去成县、徽县、武都、文县进入四川等西南地区,或经徽县到达略阳、汉中再入川,你也可以在汉中再走回长安。

  总之由陇关道到达天水以后的选择可就大了去了,你随便走,想去哪里去哪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陇关道自先秦时期开始直至张骞凿空西域,始终是陇山东西以及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也是陇右地区通往长安距离最近的捷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