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第38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良嗣向徽宗提出:“辽国天祚皇帝荒淫无道,而女直恨辽人入骨,如果宋朝通过海路联络女直,一起夹攻辽国必然成功。”宋徽宗有点动心,但当时参与此谋的人都很反对,主要理由是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宋帝国还占了人家不少便宜,没必要为一个小小的女直部落而挑开战端。更重要的是西夏马上就可以拿下了,就算要对契丹动手,也应该先把西夏这边解决干净再说。但李良嗣马上又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意思是说:幽燕本就是大宋的国土,人民急切盼望宋廷来解放他们,大宋要抓紧时间,不然被女直抢了先就麻烦了。这样一说宋徽宗立即就同意了他的观点,下令准备伐辽,赐李良嗣国姓,任秘书丞,负责联络女直。这种弱智决策在正常情况下是肯定通不过的,但是有了蔡京的无条件支持,硬是给通过了。快被压死前的一刹那,西夏人突然觉得头顶的天空变得开阔了许多。

  于是赵良嗣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多次绕开契丹的陆地,通过海路与女直部的使者谈判,基本确实了南北夹攻的战略,并向女直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培训。女直这个部落又译女真,据说是肃慎或者靺鞨的一支,主要生活在契丹帝国上京临潢府更北的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附近,主要以渔猎为生。注意是渔猎,而不是游牧,也就是只会猎取野生动物,连放牧的技术都还没有掌握,非常落后。这个部落算是契丹下辖49个小部族中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但远不能跟汉、渤海和四大王府相提并论,也不可能对强大的契丹帝国产生真正的威胁。当然,在天祚年间,辽帝国内部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经过钦哀之乱、楚国王耶律重元叛乱、萧海里叛乱和耶律乙辛专权等内乱,内耗非常严重,经济发展形势也确实不向好(这可能主要还是岁币引起的),但汉、渤海、四大王府和49个小部落节度仍然很稳定的团结在帝国中央周围,并未表现出明显异常。赵良嗣可能是看到了一些问题,急于立功,于是编造了一个女直部落很强大的说法,诱使宋徽宗出兵,助他完成盖世奇功。

  赵良嗣编女直还是很有道理,如果编的是汉、渤海或者四大王府中的大部落,宋人也比较了解他们,容易穿帮,他们也不太容易被挑唆起来反辽。只有最北边的女直部落,宋人基本上一无所知,而他们生活很艰苦,造反的机会成本也很低,恰逢小冰河时期,必须向南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所以赵良嗣的挑拨很容易就成功了。当然,由于后来的清朝是由建州女真部落所建立的王朝,附会自己是女直的后代,所以将女直部吹捧得很厉害,其实也就是个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小部落,完全是宋徽宗确定了和它一起夹击辽国后才专门扶植起来的。至于后来有人说女直部叛辽是因为辽帝国长期压迫剥削所致,或许辽帝国确实对他有一些压迫,但如果宋帝国一直不扶植他,他也就只能一直屈服于这种压迫苟活,这种情况在地球上并不罕见。在得到了宋帝国的扶植后,女直也嚣张起来,生女直部节度使乌雅束的弟弟阿骨打在朝见辽帝时拒不服从命令,后来又带兵劫掠咸州(今辽宁铁岭附近),从此开始了反辽生涯。辽帝国开始没有当很大的事情,以为仍然是像以前一样的部族滋事,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是有宋帝国在背后阴谋支持。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西元1113年)乌雅束卒后,没有向辽帝国告丧,其弟阿骨打直接继为女直部族大勃极烈,即为部族领主,不再接受辽帝国下派的节度使和祥稳,脱离辽帝国直辖。

  宋徽宗扶植辽帝国下辖的部落起兵反抗,应该说在国际关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辽帝国也始终贯彻扶植西夏牵制宋帝国的战略。但是辽帝国本身作为一个文明帝国,也是蒙古草原上出现的第一个文明帝国,很好的将众多部落统和在了一起,省去了中央王朝许多麻烦和风险,中央王朝可以给他制造麻烦,但不能让他彻底消失。
  灭掉一个文明帝国,你想面对的是什么?
  阿骨打最初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由于辽帝国的不重视,他得以较轻松的攻掠北方一些边城,兵临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时,才引起辽国高层的些须重视,派东北路都统萧嗣先率大军围剿。但萧嗣先轻敌打了败仗后,其兄萧奉先正任枢密使,力保无罪,辽军赏罚分明的优良传统被彻底败坏,从此军纪无存。
  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西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改元收国,色尚白,阿骨打取汉名完颜旻,即为金太祖,以完颜阿离合懑为国论勃极烈,相当于汉族的丞相。北京大学的刘浦江教授经过考证,认为金建国的这一段历史均为后世所杜撰,其以汉制建国的实际时间大概在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或七年,西元1122年)。金太祖即位后又攻克了黄龙府,这一下终于引起了天祚帝(耶律延禧)的重视,开始调集大兵征剿,并且准备亲征。但这个时候形势已经相当恶劣,渤海人也起兵叛乱。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西元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刺杀了东京留守萧保先,带领渤海人重建大渤海国。渤海族是契丹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的独立比女直带给辽帝国的打击更大,而且渤海和女直相互支援,顽强抵抗住了辽军的征剿。为征讨渤海,辽帝国征集饥民组建了一支二万八千人的“怨军”,意为报怨女直之意。怨军中有一位将领叫做郭药师,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即使到这个时候,焦头烂额的辽帝国仍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事为兄长的宋帝国在暗中搞鬼。

  天祚帝确实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当女直进军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上京和中京都已经沦陷,他却没有想过要振作起来顽强抵抗,保家卫国,而是想到有大宋这个哥哥、西夏这个侄女婿,实在不行跑过去也不失富贵,当皇帝当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无耻之极。可怕的是群臣大多持他这种想法。由于辽国的防御主要是针对南方的宋帝国,在山后和三关修筑了大量工事,但在北方缺乏战略屏障,极容易被骑兵突袭。为了自身安全,天祚帝竟然放弃了京城,任彰圣军节度使耶律淳为秦晋国王、南京留守,自己跑到夹山去躲藏起来。枢密使萧奉先还说:“女直虽然可以陷我中京,但终究不能远离巢穴三千里直捣云中(今蒙古)吧?”言下之意是中京不要了。辽军士气更加消沉,女直军进展更加顺利,比较轻松的攻克了上京、东京、中京后,又吞并了高永昌的渤海国,控制了辽帝国东、北方的大片领土。东京附近居住着大量熟女真部落,他们本来和生女真是同族,但是较早走出苦寒之地,和汉族、渤海族邻居,进入文明的时间很早。他们当然很容易和生女真融合在一起,也极大的拉动了生女真的文明进程。

  由于天祚帝深入草原,和朝廷音讯不通,留守南京的南府宰相张琳、参知政事李处温联络都统萧干,谋立耶律淳为帝。开始张琳觉得摄政即可,不一定要即位,耶律淳本人也极不同意即位,因为这实际上是篡位。但是天祚帝人心尽失,大敌当前,南京臣民纷纷恳请耶律淳即位,并以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取代唐玄宗的历史故事劝进。最后又是一场类似于陈桥兵变的故事,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西元1122年),耶律淳即皇帝位,改元建福,即为辽宣宗,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这个国家史称北辽,实际控制的地盘主要是幽云地区,而沙漠以西、以北的西南、西北两招讨府属下的部族仍由天祚帝所控制。当然,这个国家并没有得到宋、金、西夏乃至高丽任何人的承认。北辽的兵力很薄弱,翰鲁朵军、皮室军、奚部、乙室部军都被天祚帝带走了,只剩下怨军,辽宣宗将其改名为常胜军,扩大编制,以郭药师为都统,成为北辽的主要国防力量。

  宋帝国方面,虽然伐辽的大计是宋帝国首先定下,但是宋帝国的决策机制比游牧部族效率要低得多,而且西夏仍然在负隅顽抗,所以宋军迟迟没有出兵。最后,童贯及其副将刘延庆、种师道痛击夏军,使其暂时伸不出头来,宋廷将陕西军和河北军换防,准备用常年战斗在宋夏战场上的陕西军来攻打辽国,西夏大松了一口气。紧要关头方腊又在江南叛乱,无奈,童贯又只好带着陕西军去讨平方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宣和四年,童贯终于将十五万陕西军和数万藏、羌军集结于雄州,可以出兵伐辽了。而伐辽的战略一经廷议即引起一片哗然,这明显是违背祖宗家法的的不义之举,文武百官多有反对。童贯的陕西军部将熙河铃辖赵隆指出攻打兄弟之邦是败坏了祖宗百余年的一贯国策,童贯无言以对。太宰郑居中质问蔡京:“您身为首相,为何要违背盟约,无故挑起战端,这是庙算的态度吗?!”蔡京解释道是不想给岁币了,郑居中又问:“难道你没看到汉朝讨伐蛮族,致使百万生灵涂炭,你现在也是在作这样的事情!”蔡京也无言以对。这些人是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而一位平民安尧臣上书徽宗,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指出宋辽兄弟之邦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灭辽后会有更多更大的麻烦。此人确实深有见地,徽宗也终于有所觉悟,授予安尧臣官职,并暂停伐辽之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