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第36节作者:
秦阳草堂 日期:2018-01-17 17:24:24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25
有读者在某平台上留言指责我,大概意思是嫌弃我磨磨唧唧、唠唠叨叨,把一场霍去病摧枯拉朽一般的闪电战写成了老驴拉磨,都写完24节了,还在兰州附近转悠,到底过不过黄河?到底几个意思?还问我是不是抽疯了。
在这里解释一下,黄河一定是要过的,太多的意思也没有。
我们的历史从来都是专注于记载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只专注于结果,对于过程的细节很多时候不屑一顾,所以那些史书你读起来就没有温度,很少有生命的气息,而且处处都有让后世之人弄不清楚的悬疑和迷案。
我是一个追求温度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触及历史的细节,也可以触及自己的灵魂,当然能够触及你的灵魂最好,否则就没有写作的动力,我又不靠写字生活,只是满足一种写作的欲望和对历史的好奇,所以请原谅,可能会让你失望,没办法,人人都有自己的坚持,这样的写作风格是我的坚持,屡教不改。
此外,我也对这位指责我的读者提个意见,说我的写作风格像驴拉磨就算了,还老驴拉磨,太损了,以后不带这样损人的。
之所以让霍去病在兰州迟迟不过黄河除了想彻底弄明白其行军路线以外还有个人因素,那就是兰州于我人生而言格外重要,没有之一,虽然仅仅在兰州生活了四年,而这四年是我人生真正意义的起点,所以无限眷恋。
我会把对兰州的情感写进《生命记忆》这个系列,因此,让我们暂时告别兰州,告别黄河,伴随霍去病沿着皋兰、白银、景泰这条路线向介于腾格里沙漠南缘、乌鞘岭北缘之间的景泰西北地区前进。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泰西北地区我没有徒步走过,开车、乘坐火车经过几次,而腾格里沙漠西部地区我徒步走过一次,地理环境基本相同,相差不是很大,因为要写霍去病西征河西走廊,所以经常想起那次不平凡的徒步行进。
1994年至1997年之间,我经常与同伙马海邦流窜于河西走廊,睡车站,搭顺风车,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省钱怎么来,只要可以走走看看就觉得挺好哒。
应该是1995年的8月,突发奇想,想去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三面夹击的民勤看看,正好我有一个堂姐嫁在那里。
说走就走,我和马海邦的旅行从来都不磨叽,逛完民勤县城后还想去看腾格里沙漠,我们决定乘车前往收成乡,顺道看看我姐,再从她家所在的珍宝村出发前往腾格里沙漠西缘地区。
正午时分车到收成乡不再前进,这是终点,找路人打听珍宝大队,都说不远不远,远也没有办法只能步行。因为考虑到路人说距离不远,所以给姐姐、姐夫和没有见过面的外甥、外甥女买了罐头、糖果,给姐姐的公婆买了酒以及那个年代的保健品算是见面礼,大概有满满一纸箱十多公斤左右吧。
我想路程不是很远,自己扛在肩上就可以了,让海邦轻松点,毕竟自己小时候走过山路干过农活,海邦在玉门市长大,石油子弟没有受过苦。
想法挺美好,现实很残酷。
从收成乡到珍宝大队的乡间小路遍地是绵软的流沙,刚开始走上去感觉还不错,走着走着就不是那个滋味,我们冒着骄阳踩着黄沙前行半小时后,已经是屁滚尿流的状态,找个稍微背阳的沙窝子躺下去再也不想起来,想找个遮阴的大树都很少,能看见的植物大多不到一人高的低矮灌木和沙地生长的小草,因为干旱缺水,全部蔫头耷脑。
我们也蔫头耷脑,那个箱子在我的左肩、右肩和海邦的左肩与右肩之间不停的转换,我好后悔买这么重的礼物,害死人了。
就这样一走就是将近三十里地,中途我们可能停歇了六十次,不远不远,真的不远,在那个没有手机导航的年代,所谓的不远可能是三十里地,也可能是三里地,随缘也随意吧。
这次徒步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让我知道在沙漠边缘地带或者半荒漠化地带行进没有想象中的浪漫,更多的是苦不堪言。
霍去病和他的将士不用徒步,他们是铁骑,铁骑当然就是骑马狂奔,多帅呀!
别幻想了,没有你想象中的雄壮威武,一定是同样的苦不堪言,只是他们比我们更加坚强,比我们更加能吃苦更加能战斗。
也许有人会说两千多年前,那里可能还是水草丰美之地,要我说,绝无可能,那个地区的半荒漠化状态绝非人类破坏形成,地球诞生之初可能就是那样了。
又会有人说既然环境并不怎么好,匈奴遫濮族干嘛非要在那里生活?
这个问题你问对了,遫濮部族仅仅是匈奴的别部,别部啥意思?我理解就是沾亲带故,有点血缘关系,但不是匈奴的核心部族,所以祁连山下水草丰美的牧场怎么可能有他们生存的空间,遫濮部族在匈奴内部也就是个受气包而已。
因为不是核心成员,常年受气,日子过的有点艰难,所以霍去病大军一到,匈奴遫濮族立即投降,不做任何无谓的抵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