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成公兴便再次离去,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他终于成功地重登仙界!
寇谦之没有机会跟着一起去,心中闷闷不乐。他按照成公兴的嘱托,独自走下嵩山,走进了山下的滚滚红尘之中!
日期:2018-04-25 16:51:54
龙虎山第十代天师第十代天师张子祥。轮到他当天师的时候,已经是隋朝了。这位天师是个读书的料子,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尤其对儒家的书籍更是喜欢。这一点和第七代的张回天师截然不同。张回是他爸爸要他多看儒家的书(可能是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但张回小小年纪,却很是顾家,他断然拒绝:“祖书不读,读他书何为
”
张子祥先生后来还当了官,而且还当得不小:洛阳尉。相当于是现在的北京市公丨安丨局局长,应该是蛮威风的。不信你哪天骑个自行车,到北京市公丨安丨局门口去看看那个排场。不过,张子祥这官没当多久。家乡来信通知他:你老爸飞升了,家里等着你回来当天师呢!
听了这个消息,张子祥先生一点都没有犹豫,立刻辞官归故里。他这个果断的抉择,使张家自第四代张盛以来唯一的从政记录戛然而止。同时,也让张家的后裔,侥幸逃过了隋末那段血腥的乱世!
说到张子祥,不妨提一提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法术高明。
自从张道陵先生飞升后,历代的张天师们,似乎都是修养有余,而法术不足。顶多,是像五代天师张昭成那样,死后坟上长满灵芝草;或者七代天师张回,辟谷加上日行百里。但到了张子祥先生,则明显有了一个法术上的突破。
他会驻颜之术。活到120多岁,样子看起来却好像20多岁。还好张子祥先生是活在一千多年以前,要是现在呀,光是天下女同胞们的羡慕,就可以把他“羡慕死”!
其次,他在内丹上面,炼出了惊人的成绩!后人炼内丹,要打坐了一个甲子(60年!)左右,方才觉得肚子里面有点动静。但要看到还很不容易,必须端坐云床,五心向天,屏息内视。忙了半天,才可以模糊地“看”到丹田之处,有个圆圆的,黄黄的,乒乓球大小的东西。
张子祥先生没有这般初级!他可以把内丹吐出来,放在手心当健身球玩弄。因为内丹这宝物可以发光,所以晚上的时候,他偶尔也吐出来当作蜡烛的替代品。古书上记载,“光芒穿屋”!可见比蜡烛好用多了。幸好当时还没有发明乒乓球,否则,张子祥先生一定可以想出更新颖的玩法。
据说张子祥先生还有另外一个奇遇。有次他到嵩山去游玩,爱其石室,晚上就住在那儿。到了半夜,突然阴风惨惨。风过之后,是一阵“兵骑之声”
张子祥先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不要命的邪魔外道敢来惹张天师?
结果不是邪魔外道,而是两个丈二金甲神人。他们恭恭敬敬地对张天师参拜,说他们是东岳主者。为什么要来拜见天师呢?因为“昔会圣师于青城,今四百余载……”
原来是张道陵在青城山时遇到的那伙人——不!那伙鬼。估计其中的两位从那时便改过自新,积德行善,最后被封了神。多亏了以前张道陵先生的教诲啊!饮水不忘挖井人,所以今天特来拜谢。
——你看,有个厉害的祖宗,是一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
日期:2018-04-26 05:49:33
神光驻照信良法师 :北方盛产将军、南方盛产富商,武当山盛产---神仙。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陆军上将李品仙将军的自传《戎马生涯皖疆述略》中记载了这么一段神奇经历:《武当山上一异人》(李品仙 述 ) 抗日战争期间陆军上将,曾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统率大军数十万,并兼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后又任安微省主席的李品仙将军,当民国二十八年第五战区第十一集团军总部设于唐河时,经第一次随枣会战胜利后,敌军蛰伏于武汉,不敢妄动,应随员之请求,顺便至武当一游。谨将李将军当年游武当之见闻,恭录于下,以饷读者: 民国二十八年秋天,大概是重阳前后,那时前方相当平静。我率领随员数人,由樊城至石化街视察后勤设施。视察完毕,当晚住在石化街。石化街在武当山东麓,上武当山不过数十里。武当是国内名山之一,是道教圣地,在武术方面提起武当派,也是大大的有名。我随军襄樊已近一年,对近在咫尺的武当名山,早有一访雅兴,只是平时难抽出时间。当天晚上闲谈,大家认为秋高气爽,不可错过机会。向我请示,因不致妨碍公务,乃欣然应允。
翌日,清晨出发,先赴草店,再由草店换乘山兜登山。所诈山兜,就是类似四川的滑竿。草店正在武当山下,据原为荒僻小村,后来建筑武当山因工程浩大,工人荟萃于此,日久竟成一大市镇,迄犹相当繁盛。
武当山传说当初祖师张三丰居此虔修,后为明燕王朱棣罗致军中(按:助燕王靖难之变等,乃僧人姚广孝,而非张三丰祖师),颇著战绩。及即位,为酬庸其勋猷,乃敕建此一庞大林苑为其养真之所。一说是燕王几经寻访建文踪迹,均无结果,后闻建文也在武当入山修道,乃留张三丰于此镇守,不准再出(按:上述传闻与事实不符)。但为笼络其心,乃不惜巨资为其建此胜地。计有三十六宫、七十二寺,规模之大,其它名山罕与伦比。全部建筑系用湖北二十四县的七年粮赋建筑而成,其耗资之巨亦可想见。
离草店后,开始登山。九秋天气,阳光和照,微风拂袖,心旷神怕。五里一亭,十里一站,或高歌舒怀,或谈笑为乐。长啸则山鸣谷应,静听则禽声婉转;尘虑顿消,浑然皆有忘机之乐。行近黄昏,偶见樵夫负薪而下,道友戴笠而归。有顷,遥见园体一处,古木搓丫,云烟半掩,近前则红墙绿瓦,楼阁犄峙,入口处有大石碑一方,上书紫霞宫三大字,算是到了武当山的大门。紫霞宫为游武当之第一站,游客多宿于此,庙内备有餐宿设备。入内后旋有十数束发道人,老少不一,趋前问讯,表示欢迎,并请留宿。因请代办经宿各事,是晚即宿于紫霞官。
晚餐前后,庙内道长知道我是五战区的高级长官,都来谒谈,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最后一位最老的道长蹒跚扶杖而来,视之头童齿豁,面上皱纹形同网结。此老道身被单衣,腰挂布袋,脚穿芒履,神气潇洒,耳目聪明,晤对间亦彬彬有礼。与言世事尝答非所问,与谈天道则津津有昧,了无倦容。我问他:“高寿几何?”他答道:“早已忘却岁月,无法奉告”。转问旁边一位七十余岁的道长,据他说亦无法得知这位老道的确实年龄,只记得自己十岁左右到此山修道,那时此老道亦有他本人现在的年纪,据此推算,则老道当在百三十岁以上。后来我再问他是何处人,他答道,记得是山西解县人,是关公的同乡。又间他多大来此修道。他答是十几岁。我暗自盘算,他在此修道,竟已一百多年。于是我再问他,曾否看见以前的长毛贼在襄樊一带打仗。他答曾有此事。又问他见长毛贼时,多大年纪。他答大概和施主你的年龄差不多。我那时年龄四十九,距太平天国之乱为九十余年。那么此老道的年龄,确是百三四十岁了。这令我对他肃然起敬,对他的来历与修真的情形也更感兴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