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闻秘事》
第28节

作者: 无水洞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和古枚笛赞赏地冲叶教授竖起大拇指,教授不愧是教授,原本看上去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在教授的解析之下突然就变得容易多了。

  在黄河古道上一连行驶了数天,这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虽然有些舟车劳顿,但我们却沿河领略了不少迤逦风光,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如果不是背负着任务,我想这一趟肯定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妙旅行。
  当然,除了美丽的黄河风光以外,还有古枚笛这个大美人朝夕陪伴在旁边,和她一起看风景、品美食、谈理想、聊人生,两个人深藏在心底的情愫也在不知不觉地萌芽。
  日期:2019-01-01 08:51:47
  这一日,我们的铁皮船已经驶入了宁夏境内。宁夏省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西夏王朝曾在宁夏银川建都,所以我们推测,那座西夏的皇家大墓很有可能就在宁夏境内。
  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还有江南风光般的肥沃土地,这就是著名的塞上江南。进入宁夏境内,这样的景色愈加明显,大漠金沙、黄土丘陵,水乡绿稻、林翠花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截然相反的不同景色,而且你还会惊奇地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景色融合得竟是那么巧妙,交织出一幅瑰丽多姿的美好画卷。
  就连爷爷都忍不住感慨道:“我一直以为大西北就只有高山荒漠,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够看见如此美丽的江南风光,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呀!”
  叶教授也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当铁皮船行驶在塞上江南的时候,他从船舱里找出了一根鱼竿,竟然悠闲地坐在甲板上钓鱼。塞上江南可谓是肥鱼成群,叶教授不一会儿就钓上来好几尾肥鱼。

  我和古枚笛将肥鱼打理干净,在船尾架了一个火炉,将肥鱼放在火炉上翻烤。肥鱼在火上烧得滋滋作响,浓郁的肉香飘散出来,馋得人直流口水。
  古枚笛拂了拂额前秀发,拍着我的肩膀道:“拓跋孤,你快看对面的山壁上!”
  日期:2019-01-01 08:58:46
  我抬起头来,眺望对面的山壁,其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山壁。只见对面的山壁上赫然出现了一幅又一幅巨大的图画,那些图画内容丰富,线条简单,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气息。大的图画长宽可达数十米,小的图画也有十几米,有些图画的线条是灰白色的,有些图画的线条则是彩色的。即使经历了数百上千年的日晒雨淋、水汽侵蚀,那些图画依然绚烂夺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西域人喜欢在山体或者洞窟里面作画,绘画风格粗犷张扬,带着很强的视觉冲击,这从著名的莫高窟壁画就能够看出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们一路行去,只见大约有千余幅个体图画分布在河道两侧绵延近一公里的山岩石壁上。
  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而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日期:2019-01-01 09:21:49
  一幅又一幅图画令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完全被古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震撼了。要知道,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古代艺术家要想在山壁上作画,那是怎样艰巨而困难的一项工程呀,这不得不让我对古代的艺术家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叶教授告诉我们,这些刻在山壁上的图画叫做“岩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岩石上留下的画作。当地人又称为“天神图”,他们认为这些图案都是天上的神仙在山壁上刻画出来的。这些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非常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这些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就在我们醉心欣赏这些岩画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了喧嚣的爆竹锣鼓声,打碎了黄河古道傍晚的宁静。
  嘿,这个时候谁在黄河上放鞭炮呢?
  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在百米之外的水面上出现了三艘大型渔船。三艘渔船首尾相连,不徐不缓地行驶在河面上。令我们感到诧异的是,三艘渔船竟然全都是张灯结彩,船上挂着大红幔布,看上去非常喜庆。
  第一艘渔船上面载着十人左右的鼓乐队,他们的腰上缠着红色丝带,欢天喜地的敲着锣鼓,吹着唢呐。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是一支送亲的船队,但是当我们看见第二艘渔船的时候,我们都被惊呆了。
  第二艘渔船中央竟然放置着一具黑木棺材,更加诡异的是,棺材上面竟然挂着一朵大红花,棺材两旁贴着大红色的喜字。四名壮汉守在棺材周围,时不时地点燃一串鞭炮。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站在船头,用一种古怪的腔调在吟唱着不知名的悼词。
  第三艘渔船上面也有七八个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陪嫁品,有梳妆台、衣柜等物,上面都贴着大红的喜字,还有几个装满白酒的大酒坛和烧鸡烧鹅等东西。
  日期:2019-01-01 09:23:29
  这支诡异的船队令我们头皮发麻,大红色的喜字与阴冷冷的黑木棺材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都搞不清楚这到底是送亲还是送葬,如果是送亲,为什么船上还载着棺材?如果是送葬,怎么又搞得如此喜庆?
  就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爷爷告诉我们,这是黄河古道上有名的“送鬼亲”。
  送鬼亲?什么是送鬼亲?
  看着我们一脸迷惑的样子,爷爷向我们解释道:“在黄河古道上,很久以来都流传着送鬼亲的习俗。如果谁家的女孩不幸死在黄河里,人们就认为这是黄河大王看上了自己的女孩。于是人们就会把女孩的尸体装殓,然后组织一支送亲的船队,一路欢天喜地将船开到女孩死亡的河段。然后,他们就会把棺材连同那些陪嫁品一块儿沉入黄河,让死去的女孩嫁给黄河大王做新娘,从而保佑全家平安!”

  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有想到古老的黄河上还有如此诡异的风俗,这还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对于这样的习俗,我们都感觉有些荒唐和不可理喻。
  古枚笛蹙眉道:“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这样古怪的习俗存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