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5节作者:
龙的航程
日期:2018-02-14 22:01:49
后世人读史书,洞彻敌对双方信息,往往习惯用上帝的视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免深感奸臣误国,痛责庸将无能,恨不能以身代之。殊不知,当事人的思维带有时代局限性,且身处于战争迷雾包围中,所感知的信息都是片面化、碎片状的,而现实战局瞬息万变,稍有延迟就可能酿成惨重伤亡,必须于毫秒之间作出生死抉择。设身处地,后人并不一定能比古人做得更好,但通过构建战争中“人”的模型,一点点对战争进行检讨复盘,穷尽各种可能的选择,终究会找到有限信息条件下的最优解。
日期:2018-02-14 22:03:04
第四步,导入战争的特质,完成由历史到战史的转变。完整的战史分析,应分为政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级。政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国力而做出的政治和外交总体策略;战略,是从政略出发,策划和指导军事斗争的总方针、总策略;战役,是军队为实现战略目的,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所进行的作战行动,由一系列战斗所构成;战术,是指导和实施战斗的方法。
我国近现代以前的战争史,重在刻画帝王将相在朝堂上谋划政略和制定战略的过程,对具体国情分析往往轻描淡写,对战役组织和战术指导更是一笔带过,有时甚至只有“大胜”、“败”、“再败”等只字片语。由于旧中国军人识字率不高,将领普遍动手能力强、动笔能力弱,作战命令大都是口口相传,一线的原始资料留存不多,战报要靠文人幕僚代笔,战史靠文官记录。而文人论兵,天生就带有浪漫主义的劣根性:在战争指挥上,推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极不精确的地图和想象中的战场态势来延时指挥千百里外的战争;在选将用将上,偏好“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把“喜怒不形于色”而非军事能力作为将领的必备素质,相当于把古筝十级作为国务院办公厅招考公务员的硬指标;在克敌制胜上,期望“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忽略了战争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殊死拼杀,满溢着恐怖、兽性和痛苦,容不得羽扇纶巾地讲优雅、讲品位、讲风度。更有甚者,有的文臣通读《孙子兵法》,倒背《三国演义》,就以“儒将”“知兵”自诩,自荐挂帅出征;有的过度强调政略、战略的重要性,觉得只要庙算正确,执行没有问题,战争成败就不问可知,忽视了战场上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很多文臣和受过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将领,有着刚烈的风骨,舍身报国的忠诚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毅力,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对敌人妥协,他们的伟烈事迹,千载之下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日期:2018-02-14 22:07:04
第四步,导入战争的特质,完成由历史到战史的转变。完整的战史分析,应分为政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级。政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国力而做出的政治和外交总体策略;战略,是从政略出发,策划和指导军事斗争的总方针、总策略;战役,是军队为实现战略目的,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所进行的作战行动,由一系列战斗所构成;战术,是指导和实施战斗的方法。
我国近现代以前的战争史,重在刻画帝王将相在朝堂上谋划政略和制定战略的过程,对具体国情分析往往轻描淡写,对战役组织和战术指导更是一笔带过,有时甚至只有“大胜”、“败”、“再败”等只字片语。由于旧中国军人识字率不高,将领普遍动手能力强、动笔能力弱,作战命令大都是口口相传,一线的原始资料留存不多,战报要靠文人幕僚代笔,战史靠文官记录。而文人论兵,天生就带有浪漫主义的劣根性:在战争指挥上,推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极不精确的地图和想象中的战场态势来延时指挥千百里外的战争;在选将用将上,偏好“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把“喜怒不形于色”而非军事能力作为将领的必备素质,相当于把古筝十级作为国务院办公厅招考公务员的硬指标;在克敌制胜上,期望“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忽略了战争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殊死拼杀,满溢着恐怖、兽性和痛苦,容不得羽扇纶巾地讲优雅、讲品位、讲风度。更有甚者,有的文臣通读《孙子兵法》,倒背《三国演义》,就以“儒将”“知兵”自诩,自荐挂帅出征;有的过度强调政略、战略的重要性,觉得只要庙算正确,执行没有问题,战争成败就不问可知,忽视了战场上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很多文臣和受过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将领,有着刚烈的风骨,舍身报国的忠诚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毅力,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对敌人妥协,他们的伟烈事迹,千载之下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在近现代战争中,精神力量是赢得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却往往难以成为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1838年12月16日,非洲祖鲁人为了保卫家园,手持长矛和盾牌,冒着布尔殖民者的炮火浴血冲锋,其英勇无畏让布尔殖民者惊叹不已。祖鲁人损失惨重,但他们的牺牲没有赢得胜利。战争成败,既是战时将领战术指挥的博弈,也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直接体现。如果战斗力存在“代差”,又不讲求战略战术,单纯靠士兵的勇敢精神以卵击石,往往落得头破血流、卵碎石不碎的下场。
强大的军力,是国家的底蕴和支撑。平时不注重军队战斗力建设和维持,讲形式主义,搞花花架子,倘若战争突然降临,一仗打下来就鸡飞蛋打、原形毕露。回顾甲午战争,战前清军的组织形态、军事训练和战役战术指导,存在的贻误、缺失和懈怠,令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尽管有着大量先天不足,诸多清军将领仍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竭尽所能地进行了战争准备,拼尽全力想要打赢,却最终一败再败、大败惨败。为真正做到检讨和反省,我们必须就战争而论战争,直面战争本身存在的疑难问题,重点从三个层面对战役和战术进行切片剖析:
日期:2018-02-14 22:09:04
首先,分析战前态势。主要是:①战场及周边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和河流、道路、桥梁、进攻(防御)要点等情况;②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经济、资源、民心向背等情况;③敌情,包括当面日军兵力部署、作战力量、进攻(防御)企图、武器装备、可能的攻击方向和进攻手段等情况;④我情,关于清军兵力编成、武器装备、部队管理状况,以及作战指导等情况;⑤敌我作战力量对比,从兵力、火力、机动力、后勤装备保障、训练水平、战斗意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日期:2018-02-14 22:09:46
其次,复盘战斗进程。重构战斗进程,有时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战争的原始资料,作战准备、战役部署、战斗行动记录和阵中日记等一线史料比较少,兵力补充、后勤保障、国防动员、装备损耗等缺乏数据性管理,难以量化评估。特别是以往清军战争报告中“猪肉注水”现象严重,字面上的出兵规模动辄翻倍,“遭敌数千”可以报成“斩首数万、流血漂橹”,自身伤亡掐头去尾,讳败为胜、夸大战果更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只能以战役结果来艰难回溯过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