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林场诡事》
第17节

作者: touchakill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8 11:47:04
  现实并不像电影里一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美的结局。
  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不提老何一伙如何如何。我和大炮坐上去叶云岛的车,那时候的路修的也不如现在这么平整,一段儿黄土路,一段儿泥泞路,有的地方需要绕道而行。颠簸了大概两个小时,到达远山港经济开发区,从县最东部沿海到了最南部沿海。名义上是经济开发区,以前这边是我县最贫瘠的一块区域。距海不过十里,海风凛冽,土地盐碱化严重。每到春旱季节,远看土地一片反光刺眼,是土里盐水的结晶。磨豆腐的人从庄稼地里抓把土,就能回去熬卤水,这儿真不是长庄稼的地儿。在农业社会,农民把土地土质看的很重。认为地不肥沃,人也不发迹,嫁娶置业的选地儿都不愿意往这来。近年开来海港,兴码头,周边经济有些起色,但还都是建设起步期,基础设施匮乏,基本还是海边原生态。

  赶到开发区时天色已晚,护送的公丨安丨小哥还要返程。当晚我们被安排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待所休息,第二天再启程去叶云岛林场报道。我和大炮的心情可想而知,本以为和老何斗智斗勇的有个了结,结果还没明白怎么会事儿就被发配了。这个叶云岛林场只是听说过,具体什么样心里也没个底儿。我俩心里没个着落,懒散的做在屋里的沙发上。还是大炮先打破了沉默
  “哥,是不是到饭点过了,听说这儿的伙食不是一般的好,这个点儿还有饭吗”
  “.”
  没过几分钟,有人敲门叫我们吃饭。两位领导模样人接待了我们,说了些官话,大概意思就是,代表叶云岛林场欢迎你们的到来,有什么困难的话尽管说.
  我和大炮也没心情听他说话,嗯嗯啊啊的随口应和着。不过招待的饭菜倒是很有诚意。靠海吃海,海洋生物和地里的庄稼一样,季节性很强,什么季节产什么样的海鲜。清蒸鲈鱼,清蒸东方虾,清蒸虾爬子(皮皮虾),红烧偏口鱼,白灼花蛤,蒜蓉扇贝,辣炒籽墨鱼,凉拌海蜇头.应季海鲜经过最简单的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海之鲜。
  吃饱了不想家,味蕾得到了满足,我俩心情也畅快许多。有什么可发愁的,庸人自扰罢了。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吃饭完我俩走出招待所溜溜弯,西边的天被火红的晚霞照亮,天地的交界分不出是天是地还是海。晚风拂面,风里夹带着海盐的味道,脚踩着松软的沙地,很是舒爽。
  大炮边走边问我“哥,你说苏场长的话是啥意思,咱们是升职了还是被贬了?”
  “这个事儿不是苏场长一个所能决定的,只能说咱们赶上了错误的时间。没什么升职降职,平级借调”
  “在信义庄待习惯,突然来这儿,心里不太适应,叶云岛也一次没去过,不知道啥样”
  “大男儿志在四方,出来闯荡闯荡有什么不好的。别看叶云岛地方小,水好人美,古时候可是给皇上进贡妃子的地儿,说不定你能娶个漂亮媳妇儿带回家,到时候多惹人嫉妒”
  “说的是,这个好,这个好”大炮听了哈哈大笑
  这段话是我唬大炮的,沿海地区光照强,多数人的肤色和宋小宝差不多,更别提进贡妃子了。
  “说正经的,大炮,和我一起来这碱滩子,有后悔吗”毕竟这事儿都是我的注意
  “哥,这个事儿要是重来一遍,我还是义不容辞的和你一起干老何,有什么好后悔的,别这么磨磨叽叽,义不容辞 这个词用的对吗”
  “对,用的很好”
  回招待所的路上,耳边还是响起了大炮那的熟悉的旋律“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早早的躺在了床上,期待明天的朝阳
  日期:2018-03-30 12:48:56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一点没错,第二天是个大晴天,那时候的天还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按计划,我们将坐上十一点左右,路过叶云岛林场农用运输车,中午到达目的地。我俩翻看了一下地图,两地直线距离不过三四公里,只是沙土路多一些。大炮耐不住性子,要一起走过去,中午之前也能赶到。那时候常用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就是鞋,走路不是难事,顺便了解一下附近环境。打理好要运输车捎带过去的行李,我俩找准方向,开走。

  从管委会到叶云岛林场林场,最近的距离是沿着海边走。沿途植被,景色和信义庄林场的边界的海边(东部沿海)大同小异。只是沙质不太一样,东部沿海的沙质细腻,这边沙子的沙子颗粒比较大,有点类似石头。而且这边有除了比较大的沙坨还有光秃秃的低矮石头山。
  海边的沙子在阳光照耀下已经不算凉了,我和大炮索性脱下鞋袜,光脚踩着沙子沿着海边溜达。 看着海水拍打着沙滩,波涛海浪声不绝于耳。 天地苍茫,人与天地之间强烈的大小反差,让人惊叹于自然的的博大与壮丽多姿。大炮像孩子一样追逐着海边沙土里露头的小螃蟹。
  心里越愉悦感觉路途就越短,沿途的植被也越来越好,一排排柳树的嫩绿色逐渐映入眼帘。沿岸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地粮食产量不高,土地不养人,只能靠劳动的双手讨生计。而恰巧柳树喜光,耐寒,湿地、旱地皆能生长,根系发达,抗盐碱化,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易繁殖。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所以诞生了一条围绕柳树加工的专业化手工业地带。柳条编织提篮、抬筐、柳条箱,柳树枝干做农用器具。

  叶云岛林场场部就在叉子窑。叉子窑是一个村,大家叫叉子窑叫习惯了。叉子窑产的叉子不是吃饭用的叉子,是农业工具的木叉子,上点岁数的农村人应该见过的。随着社会进步,农业机械化普及,这种制作工艺几近失传。制作这种木叉子,需要选取一段半人高笔直旱柳,上端剪齐,插在土里栽培。柳条上端滋出新芽时,选出两个或者三个距离相当的枝芽,固定好枝芽的生长方向,其他枝芽锯掉。等两到三年左右柳树长到一人多高,铁锹柄粗细。虽然大体方向长成叉子的方向,但是细节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动。这时候就需要把叉子收割下来,上叉子窑上加工了。叉子窑不大,像一个大火炉一样,底下生火上边开口,一人来高。窑里底下生火时,热量集聚在窑的上口。依靠热量的来给叉子做最后的定型,然后把柳皮去掉。说到这,肯定有人问,这叉子费时费工为什么不选木柄的铁头叉子那。叉子是和柴草打交道的农具。铁叉子是钝器,比较笨重,而且铁叉子越磨越锋利,越锋利越容易插上柔软的柴草。而木叉子轻便耐用,木质光滑。在农活繁重的农村,人们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买一把得心应手的工具,所以木叉子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本来这一片没有村的,远远望去,只有这一片一片的叉子窑。后来劳动力集聚,形成了这个村,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在村里一打听,叶云岛林场就在村子那头。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村头这有几间破落房砖瓦房的院子,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林场场部”这个词的概念。要不是看见门口挂的牌匾,我们还以为谁家的厕所盖这了。青灰色的砖被土里的盐碱腐蚀的掉粉面,顶上的瓦被海风吹摇摇欲坠。我和大炮有种被贬到困难山区的既视感。现在回去是肯定不可能,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和大炮迈进了新林场的大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