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1-17 23:09:11
这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几个意思?刚开始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周建民的嫌疑是最大的,但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已经把他排除在外,事发当晚,他根本就不在现场。
很多人都曾在市区里见过周建民,虽说他嫌疑最大,但姜帅不太可能是他杀的。
不过有一点,叶肃秋和安如山倒是一直怀疑。事发当晚,他的五菱宏光就在警车前边,一路开回了村子,但是到了村子之后,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五菱宏光上的司机就是周建民本人。
村民们看见了他,但并不是直接从车上下来的,而是从家里出来的,设想一下,别人开着车去到周建民家里,周建民再从家中出来,这完全可以伪造成自己开车回来的假象。
假设他送完最后一趟货,自己骑摩托车先回来,或者坐别人的车回来,从某条隐蔽的小道进入村子,再让别人开着他的五菱宏光跟在警车后边赶到村里,以此举动来告诉大家,我跟着警车一起回来的,凶手怎么可能会是我呢?
周建民的自行车就停在警局的门口,而他本人已经坐在了审讯室里。
他说:“姜帅是我杀的,你们抓我,这事跟陶小玲没有任何关系。”
安如山说:“交代一下你的作案细节。”
周建民面无表情,低着头想了想,说:“姜帅不停的找我借钱,借了也不还,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去我家找我,又要借钱,我不借,他就骂我,当时我也没在意,可是后来越想越来气,就去他家跟他理论,说着说着就怒了,我就杀了他。”
果不其然,安如山往下一问,说:“杀死姜帅的凶器,在哪?”
日期:2019-01-17 23:09:47
周建民说:“不就是那把铁锤吗?”
“还有一把插在心脏上的刀,这把刀一直没找到,你藏到哪了。”
周建民说:“我给扔井里了。”
安如山并没有着急派人去井里打捞,而是继续问:“你拉货的时候,很多人都见过你的,这期间你一直在市区,不可能出现在家里,这个怎么解释?”
周建民说:“拉货的过程中,我回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回来拿点东西,第二次就是为了杀姜帅。”
果不其然啊,郭长顺说他亲眼看见周建民从姜帅家里走出来,手套上都是血,原来真是周建民杀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不是审讯了,迅速找到那把杀死姜帅的匕首,所有的一切就都解决了,就在安如山起身准备布置警员的时候,坐在一旁始终没吭声的叶肃秋说了一句:“杀人的那把刀上,为什么沾有食盐?”
周建民明显一愣,随后说道:“可能是那两天我买了一只卤水鸡,回来用匕首切着吃的时候,沾上了盐吧。”
叶肃秋又问:“这把刀你平时都放在什么地方?都用来做什么?”
周建民说:“就放在家里的桌子上啊,平时削个苹果,切个东西什么的。”
叶肃秋又说:“在死者姜帅的伤口里,检测到这把刀上还沾有农药成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安如山一愣,心想:有吗?是自己没有仔细看过尸检报告还是最新检查出来的结果?
周建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我怕一刀杀不死他,所以在杀他前,在刀上抹了农药。”
叶肃秋问:“农药在哪买的?哪个牌子?”
日期:2019-01-17 23:10:09
叶肃秋分析,他这么做的动机只有两点,第一,替真正的凶手顶罪,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说明周建民知道凶手是谁。
第二,替陶小玲顶罪,警方封锁了一切消息,他应该不知道陶小玲具体犯了什么罪,以为警方调查出她杀了姜帅,所以她被抓走。可今天这么一来,周建民或许也会知道,姜帅不是陶小玲杀的,凶手暂时还没抓到。
叶肃秋一个头两个大,这个案件当真是让人绞尽了脑汁也摸索不到头绪,他从未遇见过如此复杂的案件。
他在心里把这一切都滤了一遍。
姜帅被杀,随后嫌疑最大的周建民被调查,然而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据,本来脱离嫌疑之后,郭长顺又实名举报了他,郭长顺在举报之前曾经想敲诈他,但没有成功。不管郭长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反正实名举报的时候,他是一口咬死,敢承担法律责任,亲眼看见杀人凶手就是周建民。
可经过一番调查,还是把周建民排除在外,随着法医的深入解剖,倒是意外的查出了陶小玲侮辱尸体罪。而在抓捕陶小玲之后,周建民又来自首,难道周建民和陶小玲之间有什么隐情?又或者两人都是这起谋杀案的参与者?
周建民来自首,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混肴视听?难不成…
叶肃秋的心里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周建民那张老实人的脸立刻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那看似毫无表情的脸上,嘴角间似有似无的露出一丝诡笑。
还有第三种可能!
真杀人,真自首,假口供。
周建民或许在用事实来刻意编造一个谎言!
日期:2019-01-17 23:10:19
这样,他就可以率先被警方排除在外了,叶肃秋当即决定,借来安如山的私家车,询问周建民当晚所走的详细路线,他要重走一遍,看看究竟有没有可能挤出时间回家杀人。
杀一个人,可以用一天,也可以用十年,但科学意义上的真正死亡,也就是最后一秒钟的事。刀子刺进姜帅的心脏时,就已然注定了他的死亡,所以周建民杀掉姜帅,前前后后的作案时间,顶多不超过三分钟。
叶肃秋想试试,他能不能挤出往返赶路的时间,以及杀人的三分钟。
事发当晚,周建民六点二十出门,叶肃秋从村口出发,时速四十公里。乡村道路不是很平整,四十公里已经是极限,速度再快的话会颠得受不了,尤其是突发情况下无法刹车。
乡村之中,交通安全法规普及的不是那么广,骑电动车的行人较多,所谓十次车祸九次快,在刚出门送货的过程中,叶肃秋暂时推断,周建民也就四十公里左右。
以四十公里的速度到了海鲜批发市场之后,叶肃秋看表,在不拥堵的情况下,需要用时三十五分钟。他所走的道路就是事发当晚周建民所走的路线,红绿灯时间算上,晚上车流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推测到四十分钟左右,因为这条路线百分之八十全部都是从县城往市区赶,只有进入市区之后的一小段路,才有一定数量的汽车。
而且出了乡村都是好路,时速至少可以提到六十公里,这样算,时间还要减少。
询问到当晚周建民批发海鲜的商人,问了一下周建民当时都拉了什么货,叶肃秋估摸着,自己搬完这些海产品,大概需要八分钟。
周建民身材微胖,那是人到中年发福的体现,此人常年下地干粗活,孔武有力,如果他加快速度的话,仅仅是几箱鲍鱼海参一类的海鲜,他五分钟之内绝对可以搬完,毕竟这不是多么重的物品。
叶肃秋问老板:“八月四日(农历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周建民一共来了几趟?他每次搬货需要多久?有没有出现过某一次搬货特别快的情形?”
日期:2019-01-17 23:10:3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