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第46节

作者: 秦阳草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9 23:48:53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37
  我们认为霍去病返程并未走今日武威—景泰路线的依据之一是匈奴遫濮部落的降而复叛。
  就在同年夏季霍去病发动第二次河西之战时,史料有匈奴遫濮部落参战的明确记载,遫濮王被霍去病部下阵前斩杀,那么匈奴遫濮部是在什么时候降而复叛的呢?

  最有可能的时间节点就是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返程期间,已经投降的匈奴遫濮部在其他部落的利诱威胁下降而复叛并一起封堵今日武威—景泰通道是有极大可能的。
  当然霍去病最终选择走古浪峡溯古浪水而上翻越乌鞘岭最后到达陇中高原这条返程路线可能还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在押解大量重要战俘情况下十分不利于在开阔地带与早已列阵以待的匈奴骑兵展开对攻决战,同时这种拼消耗的阵地战也绝非本次战役的目标。
  其二,霍去病既已获知匈奴人在今日土门镇地区集结大量兵力,他也应该能够有情报获知在今日古浪镇至黑松驿镇也有匈奴伏兵,受地理条件限制,古浪峡地区无法展开大规模军团,极有可能埋伏在今日古浪镇至黑松驿镇之间的匈奴伏兵数量相对较少,且发挥不了骑兵作战优势,山地步战并非匈奴人强项,存在击溃此部匈奴伏兵的可能。
  其三,大军进入古浪镇地区,因为地形缘故,虽有可能被封堵包围,但只要占据有利地形封堵古浪峡口,追兵同样也无法继续涌入古浪峡,同时,以一部兵力全力攻击突破今日黑松驿、安远镇一线,大军仍有较大把握最终突破包围顺利返回陇中高原。
  迅速做出决定以后霍去病号令三军急速向古浪镇方向转进,尾追而至的匈奴主力部队和先期到达土门镇地区的匈奴骑兵也共同向古浪镇方向压来,于此同时,埋伏在黑松驿附近的匈奴伏兵立即封堵古浪镇以南的古浪峡,阻击霍去病大军向南翻越乌鞘岭。
  公元前121年的“皋兰之战”就此展开,从地理形势看,霍去病大军的确进入了一个军事上所讲的“死地”,如果不能及时突围,即使匈奴人不发动进攻,在给养断绝的情况下最终也必将是失败。

  事实上匈奴人没有那么安静,人家的儿子和祭天金人在你手里呢,安静得了吗?
  汉武大帝的那份上谕对这场战事的描述用了“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醜”这样的词语,这充分说明匈奴人当时的进攻宛如潮水,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折兰王阵亡了没有关系,卢侯王接着上,最终也光荣牺牲,牺牲了两王的战役要说不惨烈那也说不过去。
  惨烈是有原因的,古浪峡地区根本就不可能让你骑马厮杀,没那场地,你能做的只有舍马步战,也就是“合短兵”,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双方都杀红眼的那种状态。
  对于霍去病和他的将士而言最艰难的并不是和敌人正面肉搏,关键在于腹背受敌,此刻的一万汉军将士在匈奴人眼里那就是必须要生吞活剥的羔羊。
  置之死地而后生,关键是看谁在死地而后生,一代战神霍去病和他的将士们做到了,即使两线作战,那也是毫无惧色、勇往无前,你一波一波的来,我就一波一波的砍,只杀得乌鞘岭下匈奴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天昏地暗。
  浴血鏖战的结果出乎匈奴人的预料,“锐悍者诛,全甲获醜”,匈奴军队里能砍、能冲、能杀的全部被汉军斩杀,后面围上来的被这场面完全震慑住了,自觉放下战刀,就地投降。

  一代战神霍去病和他率领的铁血将士也付出了牺牲七千人左右的代价,但他们赢得了胜利、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大汉帝国和华夏民族光明的未来。
  日期:2018-02-10 19:43:38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38
  发生在公元前121年几乎被历史湮没的“皋兰之战”相关史料记载实在是太缺乏了,也许在强盛的大汉王朝,此类战役算不上需要大书特书的重大战事,但对霍去病而言,这是一场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重大考验,自此以后一代战神横扫大漠南北直至封狼居胥,而这一切的真正起点我们认为就在“皋兰之战”。
  公元前121年以前霍去病参加反击匈奴的战役全部由卫青统帅指挥,霍去病率领之部队仅为其中之一部,其作战计划和行动必须服从于卫青掌控的大局,或作偏师、或为奇兵,都是为了实现卫青制定的总体战役目标,相对缺乏独立性。
  “皋兰之战”完全不同,公元前121年春季发生的这场战役是完全由霍去病独立统军的第一战,而且是仅率领一万人马就长驱直入河西走廊平推狂扫近千里的闪电战,战役前期霍去病将当时最先进的骑兵战法发挥到了极致,他利用一万铁骑的速度和冲击力在渡过石羊河后竟然六日内狂扫河西匈奴的腹地焉支山,将最善于骑兵战术的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几乎失去正常反应,四散奔逃。

  “皋兰之战”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在此之前霍去病虽然马踏燕支山,但匈奴的主要作战力量只是在短时间内无法组织抵抗而仓促逃散,不大可能被霍去病就地歼灭,这就注定在匈奴人迅速反应过来后必将组织大规模的反击,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尊重匈奴人的战力与军事谋略,况且他们还有主场地形熟悉之利。
  “皋兰之战”的本质是匈奴人不甘心失败利用地理地形组织发起的追击战、包围战,霍去病即使想躲他也躲不掉,关键是年仅22岁的统帅霍去病压根就没想躲。
  霍去病在“皋兰之战”前可能对此早有预判,并对河西地理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没有选择在相对开阔地区与敌决战,而选择乌鞘岭下的古浪峡作为歼敌战场无疑是正确的,这不是明明往“死地”钻吗?怎么还说是正确的?
  这个选择看似毫无道理可言,其实不然,在冷兵器时代,华夏部族在与匈奴几百年的较量中对于利用山势地形阻挡、击杀来犯之敌的战术是十分纯熟的,打山地战匈奴人占不到便宜,而在开阔地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打对攻消耗战未必就能胜利,毕竟霍去病只有一万人马,还押解着一大批战俘。
  支撑霍去病做出这个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己和将士对国家的忠诚充满了不容一丝质疑的自信,所谓国之柱石,大抵如此,只有对国家真正忠诚的战士才能在战场上慷慨赴死、为国而战,才能爆发惊人的战斗力,才能经历九死一生的残酷考验。
  在孤立无援、强敌环伺、生死存亡于一线的“皋兰之战”中,霍去病和他的将士迸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并没有仓皇撕开一个口子后狼狈逃窜,而是以一当十、浴血奋战,将敌人彻底打怕、打服、打投降以后从容撤离战场,尽管以惨胜而告终,但在经历这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后,一代名将霍去病将真正走向成熟。
  来吧,让我们最后重温一下公元前121年春季霍去病第一次西征河西走廊的进军路线,当然这个结论仅仅是一家之言,我们以现有史籍相关记载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旺加猜测和推理,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了我们的观点,我们也有预判,此文有可能会抛砖引玉,也有可能迎来的是飞砖无数,什么都可以,只要你热爱咱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头破血流能算个多大事呢。

  “皋兰之战”后,霍去病与三千勇士千里爬涉,最终返回长安,数月后的夏季他们将卷土重来,对盘踞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发起真正意义上的致命攻击,这就是汉匈第二次河西之战,与第一次河西之战相比,本次战役的规模更加宏大,霍去病掌控战争进程的指挥艺术更为神奇,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春将至,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