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语者】和人说话是本能,和鹰说话是……》
第12节作者:
北冥鬼叔 日期:2019-01-17 17:19:20
“好,我对你也有信心!”陈娟和孟凯握了握手。
看了看周围,这里的民众对于外界来的人都很热情,很亲切,可能是长期处于孤岛式的地方,塔县的人见到任何人,第一个反应都是露出笑脸。
笑容很纯净,清澈的眼睛凝视着你,与他们对望,仿佛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宁静了。
孟凯对着牧民们笑了笑,这里的牧民都会说维语,他们常常会赶着牛羊去喀什噶尔的牛羊巴扎卖牲畜,当然也会说汉语。
虽然他们的汉语说的结结巴巴的,但他们特别喜欢和孟凯交流,每一次,孟凯都会很耐心地听他们说完。
这样是有收获的,他就在一位牧民家里发现了一条很珍贵的古代波斯地毯。
日期:2019-01-18 13:32:32
波斯手工地毯,在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贸易品,那些地毯可以存放上千年岁月,是纯手工制造的。孟凯发现的那块儿地毯是用羊绒手工编织的,被烧了几个窟窿,牧民是用两只羊子从一个放羊的老汉手里换来的地毯,用来铺在床上,当做垫子。
虽不是特别起眼,但孟凯还是一眼看出了那东西的价值。
和热情的牧民们打过招呼,孟凯挤向朱跃红:“你准备一下,我们要去做资源普查了。”
“这里有什么资源!?”朱跃红反问。
这话还真的把孟凯问住了。
是啊 ,塔县有什么资源?除了石头,就是山,还有积雪,但这里在古代本应该很繁华才对,除非…
那些繁华和西域三十六国一样,都被掩埋在了尘埃里。
日期:2019-01-19 21:27:46
孟凯心想,不对啊,这里的山这么高,底下就算埋着什么东西,也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基本上没有文字和史书记载,所以相当多的东西都泯灭在了历史长河里。
正好,这次探险队去考察塔县周边,可以好好发掘发掘。
“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了不起的东西,很多年之后,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孟凯道。
“切,谁在乎青史留名,我只想回上海去!”朱跃红哼道。
“不是我打击你…”孟凯摇头:“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做出点成绩,你很难很难回去,而且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这里还好,至少不用担心…”
有些东西孟凯没有明说。
塔县远离了革命的风暴,在革命浪潮的边缘,但这里也要提高政治敏锐性。
日期:2019-01-20 13:34:25
朱跃红也适时地打断了话题。
两个人住的地方其实很近,朱跃红就在他旁边,这一夜他都在犹豫,是不是该去敲一敲朱跃红的门。
塔县是一座语言的宝库,朱跃红如果安心的将自己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实际,肯定会有极大的收获。
这里有汉语、塔吉克语、柯尔克孜语、维语、蒙语等等多种语言,还有巴基斯坦语,在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翻过喀喇昆仑山,就进入了广袤的西亚。
多个文明在这里交汇,孟凯很想让朱跃红写一篇关于这里语言文化的论文,这里就像是学术钻研的实验室,能够给她提供很多素材。
在不同的时期,这里被不同的语种支配,在唐朝时期,还曾是唐朝统治的疆域,那时候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这里保卫大唐的丝绸之路马队。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
日期:2019-01-27 23:45:48
中巴友谊支路,喀喇昆仑公路在这里修建,有很多很多上海知青,知识分子投身这里,还有人飞蛾扑火一般,长眠在了异国他乡,喀喇昆仑的山涧里。
多少故事啊,多少热血,就算是慕士塔格峰的雪水也浇不灭。
犹豫了大半夜,他还是没能迈出那一步,这事情恐怕只有朱跃红自己去体会,孟凯开始构思起了这次探险队的行程,他们首先要做的无疑是对塔县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做一个初步的勘察。
这里的盗猎分子这么猖獗,不是一朝一夕了,保护动植物资源迫在眉睫。
接下来,是这里的矿物资源,可惜现在留在塔县组织部的上海知青没有学地矿专业的,不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勘探,喀喇昆仑公路项目部上倒是有几个孟凯的同学,但他们的任务比孟凯更重要…支援巴基斯坦兄弟的无产阶级大革命事业。
推开门拉开了门走出去,外面很冷,孟凯裹紧了身上的皮袄子,在这里似乎人距离天更近,天上的星星一颗颗的就悬在头顶,伸手就能摘到似的。
县城两边的山岗上,隐约还有野狼的嚎叫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