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桃花源里出来的乡巴佬——茅山道士流浪记》
第47节作者:
愤怒的小乞丐 日期:2018-05-10 20:57:46
如胶似漆的我和小颜很快就被分开了。
明知道只是分开一小段日子,但我们还是像生离死别一样,紧紧地抱着一直不肯撒手,小颜更是眼泪一个劲地掉。
就在那天晚上,我和张克锋坐上了去四川乐山的汽车,那身份证,果然是真的。
我甚至都没有和我的老板王建军请个假,我让小颜替我告诉他一声,好好修养,方青那小子被抓了,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还当他的员工,不知道他还要不要我。
我也没有和我的虎皮鹦鹉告别,它也算是立了功,听说现在在刑警队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呢。刑警队那帮人天天没事干,都拿它当大爷。
我那两天和小颜腻歪在一起,一来没想起它,后来想起了,但一想到它满嘴脏话就头疼,没敢让刘文把它带医院来。
我也变成了张克锋,手机不离手,不过张克锋是整天嬉皮笑脸地打电话,各种肉麻话往外冒,我没那么厚的脸皮,发个短信被旁边人看到都会小脸一红。
有需求才有动力,为了和小颜发短信,我用很快的时间学会了笔画输入。
这次和我们一起的还有刘文,倪芳芳和陈凯盛,由陈凯盛带队。
这案子毕竟一开始由他们刑警队负责,调查取证,且取得了重大的线索和突破,等将来破案了,第一他们好向上面交代,第二嘛,这么大的案子,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能让旁人把肉给吃光了,他们什么都捞不着。
陈凯盛这家伙一直对我很不服气,他觉得我是个懂点江湖骗术的小瘪三,骗得了他们老眼昏花的领导却骗不了英明神武的他,后来我给张红丽抽魂又还魂他才彻底相信了,从那以后,对我客气的简直不像样子,让我一度产生是不是对以前的他有什么误解的错觉。
在去乐山的路上,车行驶在沉默的黑夜里,刚开始人声鼎沸,都是四川那边的方言,语调忽高忽低,像唱歌一样好听,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夜深了,没人说话了,就只剩下满车厢的臭脚丫味包围着。
我还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也是第一次坐这样外表高大上,里面却各种脏乱差的大巴去另外一个城市,早就没了第一次出山那样狂热的惊讶,靠着车窗看着路边静默如漆的夜,偶尔一两点亮光闪过,只是眼皮轻轻眨一下。
到了半夜,车里也开始凉起来,有女人抱得小孩突然哇哇大哭,就像是给车厢装上了开关,小孩‘哇’的一哭,开关打开了。一时间整个车厢开始骚动起来,有女人催促男人给孩子活奶粉的声音,有周围人被吵醒不满的怪罪声,也有无可奈何只能去泡杯泡面解解困的撕纸声,有男人尿急希望司机停车的声音,还有司机让找根带子绑起来的怒骂声。
刘文和倪芳芳在我对面,刘文听见车厢里吵,连忙抬起头看倪芳芳被吵醒没有,看她睁开眼睛,又问她要不要吃点东西,要不要喝水。
刘文看倪芳芳那眼神,真是甜的要化了。
日期:2018-05-10 21:11:42
看到他们我就想起小颜,她刚刚才被我闭着去睡觉,让我一下车立马给她发消息,她明早还要一个人去学校,不知道能不能起得来。
陈凯盛的铺在我脚底下,看到刘文弄出来一大袋水果,讨了两个芒果,硬塞给我一个。
茅山没有芒果这玩意,出山以后也只是见过,不知道怎么吃,不好露怯,便照着陈凯盛的样子照猫画虎,陈凯盛见我态度热烈,便跟我攀谈起来,说不了几句,忽然转到他当初为什么怀疑我上面。
他说,他这个人第六感强的很,女人的第六感都没有他强。以前他主持破掉的好几起案子,在没有头绪的时候,他都是凭着第六感深挖下去,最后查出凶手。他从第一眼看到我,就觉得我跟这案子一定会有关系。虽然他猜错了,我并不是凶手,但是,我成功地挖出了线索挖到了凶手,这说明,他的第六感还是没错的,只是他理解错了。
我不知他这话几分真几分假,但想来他没有骗我的必要,再说了,我看他之前除了对我不满之外,对工作还是对同事,还都挺不错的。
不过我也慢慢学到了一项技能,听到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一时拿不准的,就算没什么价值,我也会相信一般保留一半,经过仔细的分析辨别,才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
以前的我大大咧咧,听别人一面之词就激动的哇哇大叫。这样一想,出山以来,我确实已经在不知不觉见改变了不少。
下车的时候天刚亮,阴沉着,一团团浓厚的乌云压在人头上上,让人鼻子里都不舒服。
我们刚下车,裴千山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一口气还没喘匀就抓着我表情严肃地说:“事情有点棘手,你们赶快去临江镇,去找一个叫穆婆婆的人,就说我裴千山求她帮忙”。他满头满脸的汗水,头发跟刚洗过一样,我本来还想再问几句,他又扯身走掉了。
这老头打一开始跟他的徒弟一样,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可一旦认真起来,立马让人感受到一股不可违抗的压力。
老人家都这么拼命,我们也不敢大意,颠簸了一夜又算得了什么,当即坐车,赶往临江镇。
去临江镇的路上下起了小雨,在路边买了点早餐草草塞饱肚子,车子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临江镇。
事出紧急,张克锋他师傅只说去临江镇,临江镇那么大个地方,我正愁去哪里找,张克锋忽然说他去过穆婆婆住的地方,不过那时候他太小了,记不清楚了。
不过他可以肯定,穆婆婆就住在镇子上。
我们让车子绕着临江镇绕圈了,饶了两圈,张克锋倒是发现好几个似是而非的地方,下车一问,都不知道有个叫穆婆婆的人。
下了车我们没有带伞,只好躲进一家街边的酸辣粉店,青石的大街,每人要了碗热情腾腾的酸辣粉,粉白油亮,又辣又香,我跟张克锋每人吃了两碗,吃的额头冒大汗,一身的寒气悉数除去。
这趟行程的所有花费全部由陈凯盛掏腰包,回去全能报销,看老板墙上挂的油纸伞不错,一人买了一把,临走时又向漂亮的老板娘打听穆婆婆,老板娘还是摇着头说:“不晓得。”
我们大海捞针似得走过一条条街,张克锋一次次激动地冲上前去,又一次次失望地退回来。
走到最后倪芳芳倒没事,刘文先不行了,蹲着路边说什么也不走了,腿疼走不动了。
见他这样,我们商议一下,决定让三个刑警去找个地方先休息,我跟张克锋再找找,一旦有什么发现,电话联系。
日期:2018-05-10 21:21:24
我和张克锋再次上街,一直转到天黑下来都没有收获,在路边吃了两碗担担面,面条劲道,辣酱鲜美,吃完饭这小子忽然吃开窍了,一拍桌子说他想起来了,他想起来了。
我也激动起来,我说:“想起什么来了,快说呀。”
他说:“我记得穆婆婆住在一个老屋里,那屋子是石头垒的。”
我忍不住都想赏他一个脑瓜子,这地界,满是石屋,这不跟啥也没想起一样吗。
他又说:“穆婆婆住的屋子一出门就是一个不小的水塘,中间只隔条石板路。”
这倒是个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走了一天,很少见到有建在水塘边的屋子,这种房子一定不多太多,问问当地人,他们一定有知道的。最后一个个找,总能找到穆婆婆的。
买担担面的中年男子笑着说他们来这边开面摊子十几年了,这镇子周围也都走遍了,就没有见谁把房子建水塘边上,一定是记错了,记错了。
我真想吐他两口唾沫,妈的,我们今天明明遇到有在水塘前面建房子的,你几十年白活了说没有。欺负外地人吗?糊弄谁呢,真不知道要搞什么鬼。
走了一天又累又乏,这老板存心骗我们,我真想跟他理论几句,却被张克锋劝下来。
我们又摸着黑问了好些人,其中有一个自称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爷爷边咳嗽边说:“水塘啊?哦对对对,以前是有人把房子建水塘边上,饮牛洗衣服都方便,后来水少了,水塘就填了,要么扩宽马路,要么盖楼房了。现在剩下的,怕是没多少了。”
张克锋连忙说:“爷爷,我来的时候才四五岁,20年前,你想想,20年前还在的那种屋子,还剩下多少?”
老爷爷躺在藤椅上,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着翻转一下身体,接着说:“20年前,20年前我68,我68岁那会,好像剩下的这种房子就不多了。”
老人说话慢,回忆更慢,仿佛记忆要像抽丝一样从体内一点点抽出来,我们也不敢打搅他,生怕他被我们一打搅一哆嗦,那丝就断了。
老人讲着着讲着忽然说:“娃娃,你们找那种地方要干嘛?要住宿还是找人?找人你就说人嘛。我老咯,人还记得清楚点,地方,是一点都想不起来咯。”
张克锋大声说:“我们找穆婆婆,你知道穆婆婆吗,她经常穿一身蓝青色的衣服,二十年轻她还腿脚好的很,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穆婆婆?”老人沉吟一遍,又道:“哪里的穆婆婆呦?”
我几乎快要抓狂,看来这老人家记忆缺失的厉害,在他身上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刚要拉着张克锋走,张克锋又说一句:“就是治病很厉害那个穆婆婆,以前有人生了怪病,都来找她。”
老人眼神顿时亮了一下,他嘿了一声,说:“那不就是穆家七妹子嘛,你穆婆婆穆婆婆的叫,倒把我弄糊涂了。哦对对对,你说得对,七妹是住在水塘旁边,到现在都是。”
听着老人记得这么清楚,我们喜出望外,顺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打听着找过去。果然,在一个清澈的水塘边,看到一间石屋孤零零地立着,屋里亮着昏黄的灯光。
我和张克锋赶过去,走到门口张克锋四处看了一眼,神情激动,道:“对了,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不会错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