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钱绝对要还。你帮了这么大忙,我们兄弟没得出息,但是这么多人,一千块钱怎么都还是会凑齐的。”
姚义杰的话出口之后,唐五脸上的戏谑之色消停下来,他又转过头来盯着姚义杰半响,毫无表情地从口里蹦出了一句话:
“怎么还?你告诉我怎么还?天上掉钱还是地上长等你们去捡?”
包括姚义杰在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将脑袋低了下去。
半天之后,还是没有人开口,屋里一片鸦雀无声。第一个打破沉默的还是唐五,他先是咳嗽了一声之后才用一种很平淡的口气说:
“铁明,你而今也没得工作了吧?”
“嗯。”铁明不由自主点了点头,马上又斩钉截铁地接着说:
“五哥,你放心,我马上就会找事。怎么都要还你的。”
唐五看着铁明的样子,也非常真诚地轻轻点了下脑袋,待铁明说完,他看着面前这几个年轻人:
“你们都没得工作吧?”
还是没有人作声。
唐五好像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除了一只翘着二郎腿的脚面在空中上下摇摆之外,整个人一动不动。
半响之后,他极为严肃地看着众人:
“我不是看不起你们。但是这个社会,搞个钱不容易,不是嘴巴里硬就可以搞到钱的。老哥比你们痴长几岁,当时自己的弟弟,劝你们一句:年轻人还是要搞些事。不然说不过去。我以前想你们跟着我呢,但是打打杀杀这些事万一害到你们也不好。所以也没有强求。不过而今这个样子,你们也都没得工作。”
顿了一顿,唐五不顾众人有些意外的注视,继续说:
“我最近有个正事,想和朋友合伙一起收橘子桃子,卖到北方。你们自己看,搞不搞?我反正也要请人,如果你们搞得话,这一千块钱就当是我先开的工资,到时候生意出来哒,再多退少补。你们个人看。”
众人待唐五把话说完,对视几眼,没有人说话,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呵呵,哥哥,你不说,我本来也准备喊他们的,你说了那就还好些。喂,搞沙,我们兄弟一路搞,搞不好年底就是万元户哒。想个什么麻皮,我和我哥哥未必害你们啊?又不要出一分钱。”
旁边一林喜笑颜开的说话了,双目放光看着面前这些兄弟们。
他是绝对真心的。
在一林毫无心机的话语中,在唐五万分真诚地眼神里,姚义杰暗自想了又想个中缘由,却也实在想不出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他站起来,也同样非常诚恳地对着唐五说:
“五哥,搭帮你!只要你看的我们来!”
唐五笑了,笑得非常开心。
因为,这件事确实没有什么不对。
不对的只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出现在了唐五话语中,却被刻意地淡化掉了的人。
那个与唐五合作想要做收购水果生意的朋友,是个市里人,名字叫李杰。
我的父母都是传统且又坚强的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心事习惯放在自己内心,极少会说与我这个儿子来听。而我本人呢,也恰恰完全继承了他们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也就很少去问。
但是前几天,听到文中某位人物的原型在电话中给我讲述他们的第一笔生意
不记得有多长时间了,也许两三年,也许四五年前。我的母亲曾经在与我的一次闲谈中,偶然说起了她和我父亲年轻时期的一件事情。
当时,她的嘴角两边微微向下瘪着,脸上的表情彷佛有些戏谑与不屑,给我说:“你爸爸啊,哼哼,当年恋爱的时候,他在北方当兵,一年难得回来一趟,回来的时候就是给我带了几斤苹果。那啊,真的是。我都不好意思说。”
我坐在一边没有回答,只是于心底下暗自庆幸父亲不在,不然向来就如同一片钢板般倔强坚硬自负的他多少都会感到一些尴尬与愠怒的。
没想到的是,大概经过了一分钟左右的沉默之后,母亲又用一种极为低微,似乎在说给我听,却又更好像是在喃喃自语的音调说了一句话:
“哎,笑他是笑他类。那个时候,哪个吃过苹果啦!苹果都是长在北方的,天天就听到别人说苹果苹果,见都没有见过,还哪里说得上吃。那回,是我第一次吃到苹果,几得好吃,记得稀奇哦。后头舍不得吃,舍不得吃,结果还放坏了,心疼了几天好的。而今啊,一个苹果还算什么呢?那个时候,吃回苹果就真的是种不得了的享受。这么点大的九镇,没几个人吃过的,没几个人吃的……”
声音越来越低,不知道什么停了下来,我从倾听中醒来,望过去,看见我的母亲,那个瘦小的女人,正微微抬起头,嘴角挂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眼中放射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整个思绪都好像穿越了时光,陷入到那些永恒回忆之中,熟练地削着手上的一只苹果,那般地幸福安详。
苹果,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唾手可得的食物;对于范冰冰小姐来说,是一种为艺术献身的情怀;而对于二三十多年前的中国人来说,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
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当时的中国,在一片喊打喊杀,坚决割掉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声中,是不允许私人经商的,不单单只是苹果这样的农副产品,基本上任何关涉到民生的东西都是由国家统一配给,限量发行。
这样严苛糊涂的政策干预之下,商品当然就无法正常流通。所以,才造成了南人鲜有尝北果,北民亦少品南橘的奇事笑谈。
这些事,在现如今看来彷如隔世,颇有天方夜谭之嫌,只能博君一笑;但是,那确实是我们父母辈乃至几代国人心中无法忘却的酸楚笑颜。
万幸,泱泱中华终归还是出了一位并不算是太糊涂的邓先生,老人家如同神笔马良一样轻轻在纸上画下了几个圈。
董文华阿姨就开始唱歌了。
人们终于获得了用自己名义来经商的权利,陶朱公、吕不韦等同学在断了香火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精神又开始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不过,那个年代最发财的生意并不是房地产。
房地产这个行业无论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是个高端行业,绝对不是每个时代都会让人暴富的,它起码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行:
一,社会生产力进步。至少也要让人们在能吃的上苹果、香蕉之余,口袋里还剩几个钱在响,不用不舒服。
二,这种响声让一部分卖房子的商人变成了黑社会,而另一部分则变成了王八蛋。
三,王八蛋们又养了一些昵称为“经济专家”的狗来作宠物。
四,思想道德体系崩溃,剩下的只是用高端物资来体现自我价值以及配偶价值,比如:征婚启事逼嫁房,酒吧门前车泡逼。
五,我不敢说了。
好了好了,以上皆为笑言,当不得真。
扯了这么多七里八里,不着边际的话,不是为了凑字数讨骂,而是想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情。
在那个年代,最能让人暴富的生意是低端民生产品。
比如农副产品,棉麻,肉食,以及生活用品自行车,摩托车,卡带香烟等等大家都能买得起的东西。
九镇自古产橘,当时果农卖给九镇粮站的官方收购价是三分二一斤,但是橘子运过黄河,上市之后最少最好也得是三毛二一斤。
好了,当时社会环境与其中利润深浅都已交代完结,大家可以自己算算了。
然后,你们就不会再说:“为了几斤橘子,可能弄出这么多事情吗?楼主又在装逼了,看的没意思。”之类的话了。
那么,故事回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