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9-07 11:50:38
第四实例:田三牛记得前生事(录自中文文摘第五期)
一年以前,亦即去年(一九六七年)九月,笔者于台北近郊某训练机场,听到这一则「田三牛再世为人」的真人实事。事迹旋由前经济部次长王抚洲先生证实,而亲见其人的现任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韦德懋(勉齐)先生,尤曾向笔者复述一遍,历历如绘,丝毫不爽,具见其真实性百分之百,不容置疑,因敢濡笔记下,以充「中外」篇幅。
民国三十一年韦勉齐先生任陕西永寿县长时的一位元部下,国民兵团事务员张生有,陕西邠县人,邠县与永寿相邻,两县距离仅祇五十华里,因此,张生有等于是当地土著。张生有这个人很老实,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资质不高,学识能力平平,但是他身上却有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灵异—他记得他前生的事,巨细靡遗,而且不差毫厘。
日期:2018-09-07 14:08:14
张生有记得前生事,在邠县、永寿一带,不但父老相传,而且尽人皆知。因为他的前生便是娜县县城西南三十里的某村人氏,姓田,叫三牛,世代业农,家道小康,妻子儿女俱在,娜县乡间居民多半都住窘洞,窘洞有两种,一种是就着山坡挖掘,越掘越深,越挖越宽,于是分为客厅、卧室、仓贮,乃至厨厕齐全。另一种则先在平地掘一个大坑,作为院落,然后在院落的四面墙上,再往里挖成一个个的房间。
凡是窘洞,必定冬暖夏凉,安全而有保障,尤其祇要有人手、有时间、有力气,随时可以大加扩充,而且永远不需修辑翻建。所以窘洞小的三室五室,大的十进八进,甚至有聚族而居,一洞能容数百人者,可谓为相当理想的国民住宅。
日期:2018-09-07 15:05:08
当地乡民多住窘洞,是因为邠、耀、泾一带,地处高原,土质坚硬如石,掘地十余丈,亦不见水,一洞之凿,往往累世不坏。外人不识究竟,笑他们穴居野处,回到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殊不知此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特殊,造物者予他们特别优待,在地价飞涨,建材如金的此时此地,被高价房租累得喘不过气的小市民,那才真叫「窘洞」而不可得。
日期:2018-09-07 15:46:22
田三牛一家和乐融融,就住在窘洞之中,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邠县久雨成灾,他的窘洞大门下面,积了不少湿土。田三牛一俟天晴,便去将湿土刨开,清扫出路。讵料久雨土松,骤如山崩,以吨计的湿土将他活埋,当时他便一命呜呼,可是,他自己却觉得既不曾进鬼门关,也没有上酆都路,更不要说是见到孟婆,硬要给他喝那一碗似酒非酒的孟婆汤。他还以为自己已经奋力从大推泥土中爬出,居然又回到了坦荡乾坤,光明世界,他惊喜交集,一口气奔回自家的窘洞,看见了他的妻子,开口便说:
日期:2018-09-07 15:52:15
「今天好险,我差一点儿就压死在山下泥中,好不容易给我挣扎了出来!」却是奇怪,田三牛的妻子,竟然对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正眼儿也不瞧他一瞥,脸上不曾有任何的反应与表情。他妻子对他「阴阳怪气」,不理不睬,使田三牛十分愤怒,然而一转脸,又见到
他的儿子,于是他又去向兄子欣欣然报「佳音」。
日期:2018-09-07 16:52:17
「你听见没有?刚才大堆的泥土坍下来,就像山崩!我居然能拿开那些土,逃出了一条性命!」
然而,他的儿子明明跟他面对面的站着,竟也是头也不抬,不屑一顾,他高声报喜,儿子象是一个字也没听见。这下子,田三牛是忍无可忍,心想自己大难「不死」,「拣回命来」,连老婆儿子都漠然淡然,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儿,可见妻儿对自己是何等的绝情绝义。心中无名火起,怒不可遏,恨恨的一顿足,转身便走,田三牛不要这个家了!
日期:2018-09-07 16:52:30
田三牛愤而出走,信步所之,来到邠城,然后一时兴起,又赴东郊,离城八里之处,一个叫做「鸣玉池」的名胜。这「鸣玉池」的泉水出自山腰石龛下面,崖崖滴溜,其声琤琮,泉水凉意袭人,凄寒不可久处,由于水声琤琮,所以取名为「鸣玉池」。田三牛有意到呜玉池一游,可是眼看将到,偏又多出一道小门,使他无法通过。当时他便使劲的往门外挤,也不知道挤了多久,猛然挤身而出,顿觉头目昏眩,茫然莫知所以。俄而张眼一望,怪了,他发觉自己正在裂嘴哇哇的哭。
日期:2018-09-07 17:03:0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