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搬尸工,夜深人静时,敢不敢与我同行》
第29节

作者: 卢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蔡旭此时像刚从惊吓中如梦初醒般,他跑到玉莹的跟前,上上下下地将玉莹打量了好几遍,嘴里不停地问玉莹:“那才那个怪物是被你打败的?”
  玉莹正专心地研究着石碑,因此她并没有搭理蔡旭。我担心蔡旭会打搅玉莹的思路,于是赶紧将他拉到一边,故意小心甚微地对他说:“别烦她,她可不好惹,把她烦急了把你像刚才那具尸体一样收拾了。”蔡旭惊讶地看了看玉莹又看了看我,我朝着他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蔡旭这才总算安静了下来。
  玉莹站在石碑面前,一动不动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她才像缓过神来一样。她用嘴将自己的手指咬破,将手指上流出的鲜血涂在了石碑上面,然后嘴里念起了咒语。
  这一招我见过,那天在医院的实验楼前,蒋倩也是将自己的鲜血涂在实验楼的大门上,然后大门就自己打开了。难道说玉莹认为这块石碑其实是一扇门?我并住呼吸,睁大眼睛盯着石碑。
  果然和那天蒋倩施放的法术一模一样,随着玉莹念咒的速度越来越快,她的鲜血在石碑上如同藤蔓一样向四周散开,最后爬满了整座石碑。
  玉莹口中大念一声:“破!”
  我原以为石碑会像武侠电视里演的那样裂开,可是石碑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本像藤蔓一样爬满石碑的鲜血却像是被石碑吸收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石碑上却显现出了两列红色的大字。蔡旭也看到了,我俩赶紧围上前去,想一看究竟。

  石碑上的字应该是用小篆刻的,不过很可惜,我只知道这是小篆,而具体是什么字,我却一个都不认识。蔡旭比我更直接,他竟然大言不惭的站在一旁说:“这是什么鸟字?”
  玉莹白了蔡旭一眼,嘴里略带自豪地说:“是小篆,始皇帝陛下统一六国后,由丞相李斯大人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出的统一文字的汉字形式,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说完她鄙夷地看了蔡旭一眼。
  蔡旭并没有把玉莹的轻视放在眼里,他大大咧咧地对玉莹说:“别管它什么大篆小篆的了,这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呀?”
  我也转身看着玉莹,我想她一定认识这些用小篆刻写的文字。
  果然,玉莹照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出来。
  天命潜移四海心,龙归沧海碧云深。
  “天命潜移四海心,龙归沧海碧云深。”玉莹读完,我又跟着念了一遍,我感觉这两句话字里行间既充满了蓬勃的大气却也透露着无奈的心酸,我被这两句话的语境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心里又默默念了两遍。
  我平时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喜欢看些唐诗宋词的,可是这两句话我却从来没有听过,不过我在心里断定,这一定出自古代哪个大文豪的笔下,于是我问玉莹:“知道这两句话是谁写的吗?”
  玉莹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她只说了三个字:“朱允炆。”
  我一下子在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个在靖难之役中被他叔叔赶下台的明朝第二个皇帝竟然有着如此的文采,可惜他生在了帝王之家,如果只是普通百姓,或许也会成为一代文豪,可是如果他没有这些经历,他又是否能写出这么摄人心扉的诗句吗?或许这就是因果之说吧,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见我站着发呆,蔡旭推了推我的肩膀,我将自己从神游中拉了回来,蔡旭一脸疑惑地问我:“朱允炆是谁?很厉害吗?见你听见他的名字都不说话了!”
  我笑了笑对蔡旭说:“让你平时多看点书来着!朱允炆,明朝第二个皇帝,也就是我们说的建文帝。”
  蔡旭这才恍然大悟,他对着我和玉莹说:“你说建文帝我就知道了,就是那个被他叔叔赶下台出家做和尚的明朝皇帝。”
  蔡旭的话让玉莹大跌眼镜,她没好气地对蔡旭说:“那只是民间传说,朱允炆被朱棣赶下台以后,下落一直是个谜!”
  “难道说这个陵墓的正主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我的脸上露出了兴奋地神色,我喜欢历史,如果这个是建文帝的陵寝,那么一个数百年来未曾解开的谜团不就被我们误打误撞给解开了吗?
  “可这不是小篆吗?从秦朝开始一直用到汉朝就不再使用的文字吗?怎么会又出现在明朝?”蔡旭虽然看的书不多,但是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我还是很欣赏的。
  我对蔡旭说:“小篆是在西汉末年被隶书所取代的一种文字,但是它并没有失传,相反,人们觉得小篆字体优美,经常使用在碑文的刻制上。”说完,我又转向玉莹,问她说:“你怎么看?”

  “你记得刚才我和你说过这块石碑和那具石棺从石头的材质上来看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样推算的话,修建这座陵墓的时候正好是明朝,要知道,朱允炆的诗词自朱棣夺位以后,就如同反诗一般,一般人怎么会往石碑上刻,即便采用的是这种隐秘的手法。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正主很有可能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
  如果两句话真的出自朱允炆之手,再加上玉莹对这块石碑的年份没有推测错的话,我觉得这个陵墓的正主很有可能就是建文帝。史书上记载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就下落不明,后来的事情正史上虽未曾记载,但是根据历史上对朱棣的描述,以他的性格是不肯能放任这个被自己赶下台的皇帝流落在民间的,他一定会派出大批地人手四处寻找。虽然朱棣就算发现这两句诗词也未必知道这就是朱允炆所作,但是古人不同于现代人,他们对古诗词意境的感觉要比我们敏感的多,通过这两句话的语境,他们一定能猜到也许就出自这个流落民间的废皇帝之手,那么如果不是建文帝的陵寝,立碑者就没有必要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在别人的墓前刻下建文帝的诗句。即便是建造这座墓碑的人用了一定的手段,这两句话必须用玉莹刚才所使用的方法才能显现出来,但毕竟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玉莹见我想得出神,她问我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对她说:“我只是在感叹命运对人的捉弄,22岁继皇帝位,23岁开始在民间隐姓埋名的逃亡,从天上到地下,就一年的时间。我想,也许当时他也会感叹自己为何要生在帝王之家吧!”
  玉莹没有我这般的感性,她提醒我说:“如果这里的正主真的是朱允炆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小心了,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大起大落,我想他身上的怨气应该比一般的冤魂厉鬼要深重的多!应该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我依旧沉浸在自己感性的世界中,对玉莹的话不置可否。我正面石碑,表情严肃的肃立,此刻在我的心里不管他现在是什么,几百年前,他曾是一名帝王,流落民间后又才情四溢,我尊敬他、欣赏他却又深深地同情他,我觉得此刻唯有对着他的石碑行一个大礼,才能抒发我心中的情谊。
  日期:2018-09-13 18:4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