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46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8-07-02 06:58:19
NO.65
对北魏来说,和胡夏的战争已经打了差不多两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魏军也需要时间休整,因此也没有马上发动新的军事行动。
但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好战的拓跋焘又按捺不住了。
公元429年四月,他决定再次远征柔然。
由于久战疲乏,北魏从上到下都不愿用兵,就连宫中的保太后(拓跋焘的乳母窦氏,在拓跋焘上台后被尊为保太后,大概是保姆兼太后的意思)也极力劝阻,只有太常崔浩对此表示赞成。
太史令张渊、徐辩两人以天象不利、出兵必败为由,劝谏拓跋焘不要北征。
张渊这个人资历很老,以精通术数著称,据说四十多年前他曾力劝前秦主苻坚不要南征东晋,苻坚不听,结果不幸被他的乌鸦嘴言中—最终苻坚在淝水惨败,身死国灭,从此张渊名声大噪,一下子成了名闻遐迩的顶级预言家。后来他历仕后秦、胡夏等多国,在北魏攻下统万城后,他又成为了北魏的臣子。
因此张渊这么一说,群臣也都纷纷附和: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百发百中的,一个是陛下您的箭法,另一个就是张渊的预测。他讲的话,陛下您可千万不能不听啊。(否则,苻坚就是你的榜样!)—当然,括号里的话他们是在肚子里说的。
拓跋焘让崔浩在殿前与张渊辩论。
崔浩只用一句话就堵上了张渊的嘴:既然世人都说你张渊通晓方术,能预知兴亡,那么臣倒想问一下你,在夏国的统万城被我们攻克前,你有没有发现预兆?如果知道了却不说,那就说明你不忠,如果没有预测到,那就说明你根本没有这样的水平!
张渊要想证明自己的水平和人品,这个问题唯一的答案只能是“我说了,可是赫连昌不听”,可是此时赫连昌也在现场,他当然不能这么说—否则会被当场拆穿的。
张渊只能无言以对,冷汗直流,脸色比粪坑里的蛆还难看,样子比吃了粪坑里的蛆还难受。
见此情景,拓跋焘不由大喜:崔太常说得对,这事就这么定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出征前,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南方的刘宋皇帝刘义隆派使者前来讨要之前在刘义符任上丢失的包括洛阳在内的河南之地:河南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宋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你们非法占有已经几年了,请马上归还,千万不要低估了我们宋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拓跋焘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
但那些反对出兵的大臣却因此又找到了新的理由:如果我们大军北征的时候,蠕蠕(北魏人对柔然的蔑称,据说这个绰号是拓跋焘亲自起的,意指其为不会思考的虫子)远逃,而宋国却乘虚从南面入侵,我们前无所获,后有强敌,问题岂不是很严重!
这次又是崔浩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反驳道:我可以确定肯定一定地断定,在我们击破蠕蠕一去一来期间,宋国必不会有所行动。而蠕蠕自恃偏远,加上我们之前几次对他们发动攻击都是在秋冬(那时马匹在经历了草料丰富的春夏后大都膘肥体壮,有利于骑兵作战),因此他们每到夏季就放松戒备,把部众解散,各逐水草放牧。这次我们出其不意,偏偏选择在夏季出兵,必可将其一举歼灭!
这下子再也没人敢说什么了。
北魏大军就这样踏上了征途。
他们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长孙翰指挥,取道大娥山(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东路则由拓跋焘本人亲自统率,取道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约定两路大军一起在柔然王庭(今蒙古国境内,具体位置不详)会合。
五月十六日,北魏大军抵达漠南,拓跋焘下令抛弃辎重,率轻骑兵对柔然发动突袭。
日期:2018-07-04 06:38:13
NO.66
春夏之交的大草原,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绿,草在结它的种子,马在吃它的叶子,美得可以拿来做电脑桌面。
柔然人三五成群,一边悠闲地放牧,一边对唱着情歌。
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可惜对他们很多人来说,这也是最后的时光。
因为,此时凶神恶煞般的北魏人突然出现了在了他们的面前!
漂亮的电脑桌面瞬间变成了惨烈的地狱画面!
无数离得近的柔然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身首异处,血染草原。
离得远的则慌忙四散奔逃。
柔然可汗大檀也混在人群中狼狈西窜,一时不知去向。
拓跋焘率军沿栗水(今蒙古国翁金河)向西追击,到处追杀星散躲避的柔然部众,大有斩获。
草原民族向来是崇拜强者的,见柔然失势,原本依附于柔然的高车诸部也争先恐后地投靠北魏,对柔然人反戈一击,趁火打劫。
北魏军一口气一直追到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一带),众将见那里地势险要,加上已经深入敌境太深,担心会遇到柔然的伏兵,纷纷请求退兵。
尽管事先崔浩曾建议这次对柔然人一定要穷追不舍,一举将其彻底荡平,但由于此次崔浩并未随军,最终拓跋焘还是听从了将领们的意见,撤兵回到了北魏境内。
这时,他从投降的柔然人得到信息,说大檀那时已经身患重病,行动不便,带着数百人躲藏在距离涿邪山仅百余里的地方,只因北魏军没有再继续追击,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拓跋焘不由大为后悔—唉,不听崔浩言,吃亏在眼前!
尽管如此,北魏军这次出人意料的突袭还是极大地重创了柔然人,柔然可汗大檀也在不久后忧愤而死,其子吴提继位后不敢再与北魏对抗,此后多年再也没有侵犯北魏。
当然,拓跋焘也知道,只要柔然还存在,和平就只是暂时的。
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在北部边境自西向东设立了沃野(今内蒙古临河)、怀朔(今内蒙古固阳)、武川(今内蒙古武川)、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和怀荒(今河北张北)等六个军镇,作为拱卫内地的屏障。
北征的胜利,也让拓跋焘对崔浩的神机妙算更加佩服。
他加封崔浩为侍中、抚军大将军,还在新归附的高车酋长面前用手指着崔浩大加赞赏:别看此人看上去文文弱弱,既不能拉弓也不能持矛,但其实他胸中所怀的谋略超过了百万雄兵,我这些年所建立的功勋,可以说都是拜此人所赐的。
他还专门给尚书省下诏:崔浩的想法就是你们的做法,崔浩的意图就是你们的蓝图。以后凡是军国大事,你们所不能决定的,都应该向崔浩请教,然后才能付诸实施。
打服了柔然,安定了北方,拓跋焘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应付刘义隆的挑战了。
公元430年三月,刘义隆果然开始行动了。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他先派使臣告诉拓跋焘:河南是被你们侵占的我国固有领土,现在我打算要出兵把它们收回,但我们是热爱和平的人,绝对不会进入原本不属于我们的黄河以北。
拓跋焘当然不可能让步,大声咆哮道:我生下来头发还未干,就知道河南是我们的,怎么可能让你们拿走!你们如果一定要来攻取,你们就来吧,等到冬天黄河结冰后,我们再重新拿过来就是了!
这话其实说得很夸张—北魏夺取河南土地是在公元423年,那时拓跋焘已经16岁了,说乳臭未干还勉强能接受,说刚生下来头发未干,就未免是信口雌黄了。
不过,谨言慎语从来就不是他的风格,敢说敢干才是他的本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