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讲讲那些不为人知的玄门异事。》
第22节作者:
滼洳 日期:2019-03-13 14:05:29
前年他在村里的大路边开山建房,为了稳固山石土坡,沿着山体用钢筋水泥砌了三层楼高的壁垒,砸了几十万,就光这些钱都可以修两栋一般的农村小洋楼了。开山做水泥护墙,一般是政府工程,他却仅凭一人之力完成了。这一举动,让他在村里县上,一炮而红!
作为儿子,非常担心母亲的身体。另外他也算是有点头面的人,他妈却冷不丁地敲着铜镲,咣咣咣…在大路边或去别人家里念经,也不管别人家愿不愿意,或者万一被车撞了咋办。
这让他非常苦恼,但又说不得骂不得!他一开口,他妈就振振有词。他也孝顺,经常给他妈钱,但一转身,他妈就会一口气买几百块钱水果,什么贵买什么。如果水果吃了,他还不会说什么。
他妈把水果摆两大桌,上香敬神。完了就把水果全部扔到门前的坡下。现在乡下,还有些人水果都不舍得吃更别说买贵的。他妈却这么浪费,看得人焦心。
这也是为什么连夜,S先生要带我们去他家,看他真的心急。
日期:2019-03-14 15:44:30
陕西的冬天,临近下雪的温度。乡下山里,人少树多,气温更是比县城低。
到达S先生老家,天早已全黑。大叔非常热情地在门口迎接,屋里的烤火炉烧得正旺,把堂屋边上的次房烘的暖洋洋。我们一群人就围坐在火炉边歇息,暖暖手。
刚坐下,阿姨就端了花生、瓜子过来,抓了一大把一大把,放我们手上,叫我们吃别客气。大叔在一旁忙活着倒水泡茶。
这老两口热情的,让我们年轻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老人家返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这时S先生赶紧带着玄叶,看看他家的情况,把下午远程看到的物品一一指给玄叶过目。
我一个广东人,来到陕西,真是受不了这种寒冷,就想一直坐在火炉边,最好能守着炉子哪也不去。
但一想到路上S先生说,他妈可能会砸罗盘的,我就坐不住了。还是跟在他们后面看看,若真是闹不愉快,那撤离也方便点。
当说到门后面那个柜子时,阿姨不知啥时候已经站在我们后面。“这里面都是我的宝贝呀,收藏了几十年的东西。今天难得老师来了,一定要给老师看看。”
日期:2019-03-15 23:22:14
老师?难道阿姨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是干嘛的?或者是刚才在堂屋和门口搭罗盘,阿姨看到了?她不是在做饭吗,什么时候过来围观的?
看着她在开柜子上的锁,我更是疑惑,S先生不是说,他妈从来不让人碰她的东西吗?现在怎么主动给我们开了,还要拿出来给我们“欣赏”!
S先生看我一脸的不解说,刚才我们坐房间里烤火休息时,他去厨房问他妈,她柜子里是不是放了什么神佛用的东西?他朋友在朋友家里就看到了!
他妈当时什么表情,我不知道,但老人家的热情态度,是真的。
S先生一直想了解,却一碰就被骂的柜子,终于被打开了。他好奇地往柜子里探了探,想看清楚有啥宝贝。
其实柜子里也没太多东西,就整齐摆放着锣鼓、铜镲,几种行家人用的法器如铃铛、告子之类。还有两个长方形的物品,用布包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堂屋大门敞着,站久了人都打哆嗦,阿姨叫我们坐房间里暖和,自己拿了长方块也一起进来。
日期:2019-03-17 14:48:44
阿姨小心翼翼,打开包着长方块的红布,兴奋地拿到玄叶跟前说,“老师你看,这是我专门找人刻的模板。现在很少人做这种东西了,你看刻得多好。”
屋里光线不好,几个人都打开手机电筒,凑过来看是啥东西。
那木块有一本书大小,两个大面刻满了文字和图案。我想起来了,很多人家门头上,就贴了这样的符画。通常配有彩色三角令旗,符文多为黑色。
日期:2019-03-17 15:31:03
通常请这种符文,会贴一套好多张。把门头都占满了。先不管效果怎么样,光看颜值本人就不喜欢这种,花里胡哨,夸张招摇。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这家人出过事找人处理了!就算家里装修的再高档漂亮,看到这种门头就让人感觉阴森恐怖,不敢进门。
高能量的符文,通常是法师亲手画制的,符文才能承载一定的能量。并且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是普通人画画那么简单。
另外真正好的风水,很隐秘,处理完让人看的舒服和谐;敏感的东西一般处理得看不见,只是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阿姨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S先生也难得有机会,深入了解关心他妈。所以我们也很配合,饶有兴致地听着阿姨分享。
借着大亮的手机电筒光线,阿姨突然看到我们同行的老H。激动地要握住老H的手,华文老师好!真的没想到您来看我了。我从浙江庙里回来那么多年,一直想去看您的。您能来真好!
一旁的我们都很莫名其妙,急忙解释说道,他不是华文老师。可阿姨不管,她说是就是,还双手合十,朝老H拜了拜。
老H做了几十年生意,在县城最风光的时候,大家都叫他“半城哥”,半个县城都是他的。虽然奉承他的人很多,可把他当庙里的老师拜的人,阿姨还是头一个。这场面让老H有点尴尬,但阿姨盛情难拒,只得勉强应和着。
大叔在堂屋叫我们吃饭,才终于帮老H解了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