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身边发生的灵异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第14节作者:
隐暗世界 没办法,既然找上门来,也只能跟着人家走了。
到了楼下,早就有一辆车等在小区门口,等我走近一看这车,就吃了一惊,心说这死大背头,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
虽然我对车不懂,但是那车标我还是认识的,两个小翅膀中间夹着一个B,虽然不清楚什么款式,但估计价格不菲。
我又自言自语,嘴里嘟囔着骂了一句,“大背头个二逼”。
等拉开车门,这才看到,车里后排已经坐着两个“二逼”了。
日期:2018-10-06 21:20:15
一上车副驾上的人就说了,这两个是当初跟大背头混的,这次的事儿有些棘手,主家让拉过来给你当个帮手。
这俩货看起来是在找到他们的时候就被收拾了一顿,鼻青脸肿的。看见我上来,还以为跟前排那俩一伙儿的,忙不迭自我介绍起来,一个眼睛乌青的说他叫黑子,一个脸上有个巴掌印的说他叫尾巴。
好嘛,原来这俩就是“镇魂柩”中,驾着大背头跑了半夜的伙计。
我本来想着在后排座位上问问黑子和尾巴到底是什么事儿的,但是想想还是忍住了,心里却细细的盘算起来,这大背头倒腾的都是法器,法器能出什么事儿呢?实在是想不通。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好骑的车,油门儿一加,推背感就来了,小车通过梧桐山隧道不久,转弯就上了北环,又过了大概二十分钟,从香梅路下来,在一处叫做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的建筑前面停了下来。
那两个带我们过来的人停好车,就引着我们进入大楼。
进了大堂,走进电梯,那两个人就按了18楼,而我却注意到,这一部电梯没有其他楼层的按键。
只有18楼,这是一部专为18楼定制的电梯。
我们从电梯里出来,我一下子就被惊呆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一个极度现代化的城市的现代化大楼里,满目见到的全都是传统的玩意儿,而且这里玩意儿,品类非常特殊,绝对称得上是杂项中的杂项,这里收藏的,全部都是各种各样的门。
没听说过深圳有这样的地方啊,我心里就估计,这八成是一个私人的收藏会所。
再往里面走,我看到两侧的展览品就更加惊讶了。这里的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各朝各代,各式各样,大的小的,各种材质,真是让我开足了眼界。
我甚至可以肯定,我刚才路过的一扇门,是明代全黄花梨的“朱门”,而且看上面的图式、纹样和“朱门”上的配饰,极有可能都是原装货,这可真是难得好东西啊。
这“朱门”,就是我们打小背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面的“朱门”,那可不是字面儿上的红色大门。古时候等级森严,能称得上“朱门”的,必须是天子所赐,天子对大臣的赏赐最高规格是“九锡”,其中“朱户”排在第四位,可见能用上“朱门”是要多高规格的待遇,而我见到的这扇“朱门”,又保存的如此完整。
再往里走,更是让我目不暇接,我竟看到了一扇“销器儿门”,这“销器儿门”又叫“七巧儿门”,有点类似我们小时候玩儿的华容道一样,不论从门里还是门外看,门板上都镶着七块儿带有花纹的小板,真要开门,需要推动七块木板,形成固定的图案,那门才能打开,算是自带密码锁。
继续往里面走,是一座大屋,那两个带路的就把黑子和尾巴拦下了,让我独自进去。
我想了想,既然来了,就把事儿办到底,于是一推门,就进到了内堂。
内堂里面是古香古色,屋子里的布置有点类似于古时候厅房,我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捻着佛珠,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看着我。
这老太太一看年岁就不小,但保养得却是极好,浑身穿戴珠光宝气,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富态。
还没等我开口,那老太太就先说了:“您就是黎先生吧,实在是不好意思,确实有事情要您帮忙,又怕您不同意,所以这么请过来。”
说完又指了指边儿上椅子,示意我坐在她旁边。
不知道为什么,我本来心里还有股气儿的,但这老太太一说,我的怒气竟全消了。
我就打了声招呼说老太太好,顺势坐下。
老太太叫人进来倒了两杯茶,我们就聊了起来。
我就问,府上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儿,跟我那个姓贝的朋友有什么关系。
这老太太倒是没先说事儿,而是自我介绍起来。
她先说自己姓杨,我哦了一声,等着她继续。
老太太又道:“我丈夫姓黄,全名是黄**。
说到她丈夫的全名的时候,我正端起茶碗来想品一口,但等到听到这个名字,我手就一抖,茶水差点没有洒出来。
日期:2018-10-07 22:07:40
我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但她说出来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气了,起码在深圳,提起他的大名,十有六七的人能说出这位黄老先生的某一段轶事。
这位黄老先生,是潮州人,农民出身,早年独身到深圳打拼,不多时便创下家业,年轻时敢于冒险,一生只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年纪大些了,老成持重,几次的危机都被他轻易化解,就单说深圳,几乎有二十分之一的房子是他盖起来的,这是一个很让人敬佩的数字,提起他的故事,绝对是深圳商界的一个传奇。
黄老先生发家之后,却毫无暴发户的陋习,捐助了大量的善款,给家乡修桥铺路,又在老家的边远山区修建学校,是个出了名的大善人。
黄老太太又说:“黎先生,看您的反应,就知道我们家是做房地产的,这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师,房地产的祖师,一般人想不到,我们拜的是门神。”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黄老太太怎么话头一转,转到拜祖师上了,但既然他们大费周章把我请过来,肯定是遇上了不小的难题,所以我还是耐心的等着她继续说。
“其实也好理解”,老太太怕我不懂,继续解释,“以前把盖房子叫做‘安宅定向’,安宅就是起屋,定向就是制门,门决定着房屋的风水朝向。久而久之,这盖房子的就把门神当做了自己拜的祖师,而门就成了这个行当供奉的‘拜物’。”
原来,黄老先生是靠房地产发家,几十年风风雨雨过去,一路上虽然坎坷,但是倒也顺利,赚得家大业大,他总觉得自己是“老天公”赏饭吃,于是就生出这么个收藏门的嗜好。
一说到门,黄老太太突然就露出愁容,“可这大半年,黄老先生性格大变,变得不可理喻。比如说,原来黄老先生做什么重要决定,都会多听听跟着他创业的老部下的意见,但这大半年,就变得独断专行,以前性格很沉稳,现在变得非常暴躁,一句话说吧,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直到最近,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尤其是因为决策失误和独断专行,让公司接连承受了几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有几个跟了几十年的老部下,不忍心看到公司风光不再,甚至提出退出,告老还乡了。”
黄老太太也是经历过风浪的,这种事儿虽然看在眼里,但是嘴上却没说,悄悄的查了起来,她需要弄清楚缘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