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吴王有点意思。
朱元璋被封为吴王的时间是龙凤十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364年。而就在前一年的九月,张士诚同志已经提前一步称王了,称的也是吴王。
当然张士诚同志的吴王是真真正正自封的,因为他上面已经没有更高一级的领导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张士诚都已经当上吴王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当吴王呢?
其实问题不在朱元璋,而在张士诚。
朱元璋很早之前就打算使用吴王的商标了,但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做准备工作,而没有正式注册,令他没有想到是张士诚居然抢先注册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法律规定,而且即便有,以现在的观点看,朱元璋的这个知识产权官司也很难打得赢。
朱元璋的准备工作确实做的比较早。
首先就是应天这个地方,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这样应天与吴就有了联系。
其次,朱元璋在这之前已经被封为吴国公了,既然都是吴国公了,进一步当吴王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且不仅朱元璋同志是吴国公,甚至连朱元璋同志的老爸、爷爷、太爷爷都是吴国公。在前一年的三月份,也就是朱元璋把韩林儿从安丰救出来不久,韩林儿就追封朱元璋的太爷爷朱九四为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追封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为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追封朱元璋的爸爸朱五四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
虽然这些追封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对于活着的朱元璋来说还是有些用处的。
再次,朱元璋在控制应天的那几年,在那里一直流传一首民谣。民谣是这么说的:“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羊儿年就是龙凤十年。
也不知道是哪个无聊的人随口编了这么几句无聊的话,一点不押韵,一点不朗朗上口,没有任何文学性、艺术性可言。
但这不都重要,重要的是在朱元璋看来这里面包含的是民意,是人民让他当吴王。
以上这些都是朱元璋用吴作为自己王号的原因,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无所谓。
不错,当什么王无所谓,只要是王就行。
因为这个王只不过就是个临时的过渡,现在随便用用而已,反正很快就会换掉的。
毕竟当王并不是朱元璋的目标,或者说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小目标,他的真正目标是那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皇位。
真要较真起来,其实朱元璋想当的是明王,这从之后他的开国年号定为大明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事情我们以后再说。
实际上朱元璋同志当时没法叫明王。
朱元璋的领导是小明王,你一个下属叫明王,这不乱套了。
当然,朱元璋也可以叫小小明王,但是怎么都觉得这有点搞笑的意思。
反正也就是个临时的称呼,朱元璋也没有计较太多,索性就用了吴王的商标。
从现在法律角度看,其实朱元璋是有侵权之嫌的,但是张士诚当然不会来找朱元璋打官司,他躲还来不及呢,还会主动找上门吗?
成了吴王的朱元璋开始设立自己的行政机构。
首先设立了中书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
朱元璋任命李善长和徐达分别为中书省的右相国和左相国,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也就是说当时实行的是双总理制;任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副总理;任命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差不多是国务委员的级别。
同时朱元璋还册封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
这一切都表明朱元璋不同于以往了,他距离自己的最终目标越来越近了。
日期:2018-08-16 18:11:16
59.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朱元璋加快了实现目标的步伐。
第一步是陈友谅的旧部。
陈友谅死后,他手下的大将张定边带着他的儿子陈理逃回了武昌,陈理登基做了皇帝,张定边做了太尉。
陈理这个皇帝做的很不开心,用现在的话说,他一定是做一个假皇帝。
虽然名义上顶着一个皇帝的帽子,但与皇帝有关的一切好处他都享受不到,本来他父亲陈友谅建立的大汉政权就是匆匆忙忙聚拢起来的草台班子,现在陈友谅死了,就更是乱七八糟了。
陈理名义上是皇帝,但也没人听他的,心里是很闷的。
很快陈理就不郁闷了,为他排解郁闷的居然是朱元璋。
在龙凤十年的二月,也就是朱元璋当吴王之后的第二个月,朱元璋就亲率水路大军进攻包围了武昌。
陈理很无奈,他父亲那么强悍的人物都干不过朱元璋,更别说是他了。
于是陈理赶忙找手下最可信任的大将张定边商量。
我们以前说过张定边是员勇将,很勇敢,但是再勇敢也扛不过命啊!
于是两个人就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对他们也确实不错,不仅没有杀他们,反而给了很多的封赏。他封陈理为归德侯。张定边在归顺朱元璋后,因为感念以前陈友谅对他的恩情,他也不愿意继续为朱元璋效力,朱元璋居然也没有生气,反而放他走了。
张定边后来出家做了和尚,据说还成了得道高僧。
陈友谅这边的事情料理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张士诚了。
张士诚也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之前就已经有过几次出场了。
张士诚是反元的,但和朱元璋不是一个系列的。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反元力量大体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红巾军系列,包括以韩山童、刘福通、韩林儿为主导的东系红巾军,郭子兴、孙德崖、赵均用,包括朱元璋都是东系红巾军的;还有以徐寿辉、陈友谅包括占据四川的明玉珍在内的西系红巾军。这些都是属于红巾军战斗序列,朱元璋在灭掉陈友谅以后,实际上等于是控制了整个的红巾军序列。
另一部分是非红巾军序列,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张士诚、方国珍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是个贩卖私盐的,也就是个走私犯,他不同于红巾军系列的贫苦农民,他的指导思想是以利益为先的。他选择敌人的标准是谁动了他的利益。因此他有时候跟元朝打仗,有时候跟元朝做朋友,因为元朝有时候哄他,有时候揍他。
但是对于朱元璋,张士诚没有选择,他们一直是敌人。
因为他们的利益是永远不可能一致的。
张士诚想的是守住自己手中的一亩三分地,朱元璋想的是把你那一亩三分地拿过来,我要统一全国,这还怎么一致?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在公元1355年渡江的,占领应天是在1356年,而从朱元璋占领应天之后,他跟张士诚的斗争就没有结束过。
我们之前讲到过,在朱元璋占领应天后不久,张士诚就派自己的弟弟张士德带兵来攻打朱元璋,结果被朱元璋打败,张士德被俘而亡,这些大约都是发生在公元1356年7、8月份的事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