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你真的知道吗》
第11节

作者: ty_末学33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6 09:45:56
  学佛就是一种改变、一种改革,改革什么呢?以前造恶业的生活、放逸的生活,每天除了说些无聊的话、做些无意义的事以外,没有其他事情可做,现在我们要把它改过来,生活变得充实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学习佛法。
  —《入行论讲记
  人要学会调整心态,如果心态调得好,内心自然会很安乐,即使身陷污浊的环境,也怡然自得;如果心态没有调好,即便身处黄金的天堂,也会被烦恼驱使而做出不明智的事毁坏自他。因此,人生和人心的关系非同一般,希望大家有所认识。
  -索达吉堪布—人生与人心

  【上师索达吉堪布微博】�6�7
  人的情绪就像天空中的云,不知道突然从哪里来,也不知道突然就到哪里去了。一会儿还因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怎么想都想不通,但一会儿这种心态就没有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们的心真的很无常,不要总把一些烦恼当真!
  �6�7�6�7
  日期:2018-06-17 09:01:08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
  元朝曾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
  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惧,赶紧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死了。但过了七日,他仍身体健朗,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我与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我即便现在死,也比你晚了数日。这是为什么呢?若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他梦到死去的黄州官说:“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了,所以寿命短促啊!”

  俗话说:“禄尽人亡。”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佛教中的历代高僧大德,对珍惜福报尤为重视,他们吃饭能果腹即可,穿衣能避寒就行,其他的并不是特别讲究。
  像汉地的弘一法师就是这样:
  有一次,大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法师。中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您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又笑笑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所以,每个人只要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轻易糟蹋自己来之不易的福报。即使你有十分福气,也应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来日再用。
  倘若你能发大心,将福气布施一切众生,无形之中,自己的福报也会更为增上,安乐不会有穷尽之时。
  日期:2018-06-17 09:33:57
  有些佛弟子来求财,我都劝他们不要求。财不是你烧香求来的。你要努力去做,自然会有财富。而且也不要去看风水,找算命,问八字,乃至求神拜鬼。这都是损福报的。
  天道的规律,用物理学来讲,就是能量守恒。你想想看,一个人本来穷,结果占用风水宝地就发财了。这财富是谁给的。你看起来好像是别人给的,其实不知道,那是因为风水地的作用,把你未来,乃至老年,乃至儿孙的钱财都套出来用了。现在是发财了,未来就苦了。
  有个人占了风水宝地,后来靠放高利贷,每个月就进账好几万。但我一听他的声音,非常沙哑,人的相和房子的相不吻合。这就是他被风水宝地克到了。所以,你求神拜佛求发财,都是不好的。天道要维护他的平衡。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人。

  天道最忌讳小聪明,小聪明赚来的钱,都是损自己的大福报来的。可是人因为小聪明,就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这次再讲财富的一个特征:财富带着十方的业力,最后都要归于十方。
  中华民族很勤劳,但是人却很苦。可见我们财富的福报一般。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老子的财富,无法传给孙子。为什么?因为财富带着业力。这里有善业,也有恶业。因为财富是大家创造来的,绝对不是某个富翁创造的。虽然你会觉得,我现在有几个亿,是我的财富。银行上写着我的名字。但告诉诸位,老天爷可不这么认为。
  一个人现在有福报,就管着这么多财富。但他儿孙不一定有这福报。老天爷就派个散财童子做他儿子,把他财富散出去了。因为财富来自十方,他本来要归于十方。你去观察中国上下几千年来的富翁历史,都是这样子。第一等智慧的人,就像范蠡,自己把财富散掉了。不然剩下都是孩子给散掉的。这些散财童子也是老天爷派来重新分配财富的。
  不要说封建时代,像民国时期,上海几个富翁老大,钱跑哪里去了呢。钱怎么来,还是要怎么去。你如果能想到这一点,你心中不会有不平,感谢老天爷的公平。

  中国许多富人,太聪明了,很难参透这观念。所以很苦,用尽心机把钱装入自己口袋,最后儿孙却败坏了。西方人比较好的一点,他死后会把所有财富布施掉,十方来十方去。西方人财富上,福报比较大。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财富来自十方,就有十方的业力。这在教育孩子上,就要点醒大家了。有人说,我要多赚钱,留给儿孙。你想想看,你钱中就带着业,你有福报给,儿孙要有福报享受才是。他没有福报,你拿那么多钱给他,他消受不起。看起来是对他好,其实是害苦了他。
  所以不懂天道,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有的人孩子不会读书,用钱也要买进去给他读。聘请高等老师来教授。这也是浪费他福报。你要让他按照自然规律去走。学校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因为他福报就只能如此。你要知道。有那么多钱,多去捐助贫困的孩子读书,你的孩子未来会更好。
  天道的规律中,就是你帮助别人,反作用就帮助了自己。你给别人读书,你孩子就聪明智慧。你给别人健康,你孩子就少病。按照这个走,还是大道。如果只为了“自己的”,而损坏别人的。相反的,反而好不了。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修道就已经走在道上了。
  许多人学佛无法明白这点,就很可怜。念破喉咙,磕破头也是枉然。因为他没有走在道上,甚至越走越往相反方向去努力。
  钱财属于十方,你布施出去,业也是出去,你儿孙靠着努力,还能很轻松就回来了。如果拼命留着,盖房子,置田地留给儿孙,也没有用。他福报不足时,儿孙只会用钱财享受,把自己福报享受完了,老天爷就把这些给收回了。

  佛教,仍然也逃不出这个因果的网。多少庙宇,曾经多风光,到后来为什么连痕迹都找不到。而有些庙宇,为什么能一直留着。像鼓山,支提山,还有其他大丛林,几千年香火不断。是为什么?
  大丛林有个特征,第一,钱财归于十方。丛林里头都是自力更生,吃的用的,是自己种田来的。信众供养是用来修庙。而庙也不会修得很华丽,只要坚固耐用就好。这一点上,保证了丛林少受众生业。以前虚云老和尚盖庙,都很粗糙,但坚固。包括建寮房,很小,条件很艰苦。
  庙盖的太多奢华的,也要很谨慎了。这些是古人的经验啊。盖的条件那么好。你现在福报大,能承载得住。你的弟子,子孙,福报有没有那么大,能不能承载住。承载不住,很容易庙就坏了。所以庙一定要旧,要艰苦,要坚固长久。这样子佛教就有希望。
  世俗人喜欢享受福报,虽然每天辛苦工作上班加班,但福报总是涨不上去。就因为一边在拼命漏,拼命地享受掉了。修道人要不同,要努力修福,但也要努力培福报。
  也有人要问,如果钱财都归于十方,那我就能享受尽量享受。错了。你享受过度了,还是损你的福报。古人有句话,纵然是英雄豪杰,你对世间的东西,都不能豪取。

  许多人有财富后,拼命挥霍。结果财富没有挥霍完,但福报先挥霍完了。很早就夭折了。这就是过度消耗福报的缘故。所以哪怕有钱财万贯,仍不能挥霍。老天爷不同意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