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幻事——五代宋初的奇闻异事》
第2节

作者: 凌天青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官稍微”只见老汉从身旁木箱中拿出一只筷子,两个碗,三个鹅蛋大小的木球,“列位,请看三仙归洞”。只见老汉依次把三个木球放在地上,手里攥着筷子.
  “列位,请看这三个木球,来娃娃你看看”,老汉把木球递给围观的一小孩,“娃娃,你看这球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毛病”
  “没毛病”,“列位,请看这碗是家常用碗”。大伙齐喊“时辰也不早了,老汉快点开始”。
  这干瘦老头把碗盖着一木球,又用碗盖着另外一球,手里攥着一球,老汉用筷子猛敲右手边的碗。
  “列位右边的碗中,有几个球?”
  “一个”。
  干瘦老汉慢慢把碗掀开,碗中却是两个木球,老汉把手张开,手中也空空如也,这老汉筷子又一敲,右手边碗掀开,却是三个木球了。
  “这老头有点门道啊”大伙都在窃窃私语。干瘦老头把三球仍然依次排开,一碗扣一个木球,手里拿一个,“列位请看”,干瘦老头手掌慢慢地按向碗底,“大伙请看”,手中已经没有木球,掀开碗却是两个木球了。
  “好!”大伙齐声喝彩。
  “我来试试”,底下有一大汉叫到“老头,你让我拿着这木球,还能不能灵验”
  “小郎,你手拿着,就怕你也攥不住”。那大汉不由分说,已抢到一个木球,自顾自分别用两碗盖着两木球。
  “老头,你敲筷子吧”。
  “那我可要敲了”。

  “敲吧,休得啰嗦”。
  老汉筷子一点碗底,随即离开“小郎,张手”,大汉把手张开,手中却已没了木球,大汉把碗掀开,却仍是两木球。
  “那个木球去哪了?”大汉说道。
  “小郎,另一球在你的肚子里”。
  “这老汉妖言惑众,莫不是白莲社教众”大伙脸上已经面露惧色。
  干瘦老头说道“列位莫怕,老汉行走江湖数十载,只为糊口饭吃,也不是什么妖人,只是我这三仙归洞若有外人参和,就会有祸事发生。小郎,你把衣服掀开”,大汉依言,却见肚皮上果然有一鹅蛋大的凸起,刚和木球大小类似。
  “老爷,这小哥与你无冤无仇,还请老爷取出来”大伙说道。
  “好,大伙请看”

  那干瘦老头把手放在大汉肚子上,猛的一抓,那大汉已把衣服放下,只见干瘦老头把手张开,木球已然在手中。
  “好!老汉好本领”。大汉随即从身上摸出二两散碎银两“老爷好本事,小子有眼不识泰山”。汴梁城煊赫多年,城内豪爽淳朴,纷纷拿出银钱。不大一会,干瘦老头拿到有七八两银子,径直向东离去。
  日期:2018-08-06 12:48:04
  第一章
  开封城北百余里有一凌家堡,这凌家堡东西有两里长,村庄周围有一人多高的土墙围着,村东头有七八余米宽的河,据说这河与黄河想通,也不知真假。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垂柳树,每棵都如水桶般粗。村北却是一大片槐树林,春天槐花开时满村都能闻到槐花的香味。这一大片槐树林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人所载,村里人有做桌椅板凳、锄头杆铁锹杆的,也都到林子里去砍,村民人风淳朴,用多少砍多少,砍过之后再在原地种一棵,是以这么多年下来,这槐树林反而越来越大。村庄西北和西南却是两大片坟地,村民只有在逝者祭日才会去那,闲时倒去的少。

  在凌家堡有一户人家,村人都喊他凌老二,这凌老二兄弟五个,其余几个兄弟家中都是丫头,只有凌老二家有个小子,因此这几家都对这孩子稀罕的不得了。堪堪这孩子长到五岁,这凌家兄弟几个商量该给孩子起个大名了,凌家兄弟几个只会写自己名字,没啥大文化,凌家兄弟让这老二去开封城找个先生给起个名字。凌老二起早到了开封城,找了先生,先生问了八字,最后起了凌天策这名字。

  凌天策从小体弱多病,三岁之前经常半夜哭闹,有一次小脸憋得通红,两眼闭着,只是酣睡。村上的赤脚大夫束手无策,恰逢当天有个到凌家堡卖艺杂耍的老头,那大夫说一般行走江湖的都见多识广,何不请他来瞧瞧。凌老二急忙出门,喊了那卖艺老头,引着老头到家。那老头围着孩子转了几圈,在院子里找了几块木柴,在大门口点着,喊了几声,等在回屋时,孩子脸已经不大红了。
  “爹,那老头是不是就是鱼爷爷啊?”
  “嗯,就是你鱼爷爷”
  “那后来,鱼爷爷怎么就住到我们村上了?”

  “听爹慢慢给你说”。当晚,凌家兄弟几个杀鸡宰鹅,凌天策爷爷凌老汉一高兴,又把自己养的小羊杀了一只,众人在屋里坐了,那老头行走江湖数十载,见众人如此,也不好推脱,互相较量些乡村奇闻异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凌老汉问道“老哥,我这孙子是怎么回事?”
  “这个一言难尽,孩子这是丢魂”
  “丢魂?!”凌家兄弟本是乡村农汉,听到丢魂一说,不禁大为惊惧。
  “众位也不要害怕,人有三魂七魄,少一魂,人就会呆滞,少两魂,人就会昏迷不醒,如果三魂皆丢,就是我们说的魂飞魄散。不过,这个人啊,小的时候,魂魄不稳,容易吓着,吓着以后,这魂魄就会离体,离体的魂魄也不会离本身太远,但是时间一长,魂魄就很难回来了”。
  众人听到如此凶险,都大为后怕,也都感到庆幸。“今日幸好遇到老哥,帮我凌家解次大难,我凌家全靠这孩子传宗接代,老哥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不知老哥后面有啥打算?”
  “不瞒老哥,我这跑江湖的,这么多年,也想找个养老的地了”。
  “老哥要是不嫌弃,我凌家堡祠堂旁边有一屋子,这么多年虽没人住,倒也年年打扫,收拾的干净利落,明天我在族里知会一声,老哥就可搬过去”
  “那就有劳老哥。”
  众人话罢,又吃会酒,当夜无话,各自安睡。
  第二天,凌老汉召集全族人,将事情一说,族中人也大为赞同。当天卖艺老头就搬到祠堂旁的屋子,凌家兄弟几个帮忙置办了一些常用物品,这老头算是在凌家堡安置下来。

  凌天策五岁起了名字,身在乡下,自不比开封城里,时人也少喊他大名,仍是想起来什么就叫什么,只有那卖艺老头喊他大名。卖艺老头在凌家堡已是第四个年头,平常就靠在村东的河里打渔为生,每天卖个几条大鱼,凌家兄弟几个也时常帮衬,卖艺老头不打鱼的时候就去开封府周边里卖艺为生,日子倒也过得下去。村里人也不知道这卖艺老头姓氏,老头也不讲,村里人就称呼他鱼老汉。
  凌天策打会跑,就经常缠着鱼老汉,鱼老汉也乐意和这娃娃打闹,每去开封府就会给凌天策带点开封府的稀罕东西,有时是一串糖葫芦,有时是一块枣酥,有时呢是一只小兔子。常常惹得其他娃娃跟在凌天策屁股后面“哥哥,哥哥”的喊着,只为见见外面的稀罕玩意。
  转眼已到夏日,凌天策和一众娃娃整日想到河里洗澡,只是凌家兄弟几个看的紧,只要看到一次就狠打一次,揍得凌天策再也不敢下水。凌天策不敢下水,天气又闷热,也不和其他娃娃胡闹,没事就随着爹娘去河边乘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