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鬼话经历故事整理贴》
第59节

作者: 真庆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庆曰:富翁病入膏肓了,道士带着前世的债主刚好来到保定府,富翁还了前世五百个大洋的旧账,债主发了财,而道士积了功德,皆大欢喜。但道士如何知道富翁在保定府生病呢?就算看了甲一眼就知道他的前世今生,又如何知道富翁的住址,看样子道士的修行不止相面、望气,而应该是相全城的面,望全城的气。
  日期:2018-07-12 22:49:51
  122、自选

  这是一个同事讲的,他太叔祖的故事。
  那时候他的太叔祖三十多岁,但是在本乡已经是个名人了。他成为名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行善。太叔祖是父母老来所生,自幼就体弱多病,很小的时候,父母为了他一场大病,在神前许愿做多少多少好事,后来他病好了,但是家中做好事这个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不但他的父母,就是兄长和姐姐,每年也要至少做多少件好事。
  太叔祖本人就更不要提了,助人为乐几乎成为自幼锻炼出来的本能。同事老家有一条河,说宽不宽说窄不窄,人们为渡河,都要绕近20里去过桥。太叔祖不到20岁的时候就弄了条小船,每天干完活,免费摆渡。他的志愿,是造一座石桥。但是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这很不容易。
  一年太叔祖免费摆渡的时候,度过一个道士。道士教给他一种奇怪的拜祭星星的仪式,什么作用没说,太叔祖认为拜神是好事,每晚回家就拜一遍。
  十来年过去,他终于攒够钱,盖起一座小石桥。立成桥那天,县里的头面人物都来祝贺,太叔祖着实风光一把。那天晚上的庆功宴他喝的也不少。回到家睡不着,又独自踱到桥上来。发现月光下桥头坐着个人。
  太叔祖走近,发现就是当年教给他拜星的道士,借着酒劲,他拉道长回家喝几杯。道士不去,告诉他你马上要死了。
  一句话吓得太叔祖酒全醒了。定了定神才说道爷你别开玩笑。道士说你看背后是谁。太叔祖一回头,只见自己背后跟着几个鬼差。为什么他知道是鬼差?因为那几个家伙长得完全不是人样,而且漂在半空中。
  太叔祖马上给道士跪下求他救命。道士说不救你我来干什么呢。人的命运不是法术可以救的,但是你自己做的好事却真的可以改变……你自己选,两条路。第一就是你原来的阳寿,转世托生为贵人;第二加你一纪(12年)的寿命。太叔祖想了半天,说出一句让道士没想到的话,我就不用改了,能不能给我父母加阳寿,道士听完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可以可以,那不是你父母吗。说着用手一指。太叔祖回头看,什么都没有,连背后的鬼差也不见了。再回过头,道士也凭空消失。

  太叔祖垂头丧气的走回家。心想这事是瞒不住的。不如早说了,让家里有个准备。和家人一说,自然全家都很悲痛。但是半月一月,乃至半年一年,太叔祖不但没有死,他的父母身体也越来越健康。而太叔祖也逐渐从一个打工的,变成一个好大铺户的老板。他老人家只活到改革开放,有八十多岁了。他父母的寿命都过了百。

  真庆曰:主人公原本四十多就该死,但活到了八十多,这样看是加寿三纪了。在志怪故事里,阳德不如阴德,阴德不如孝子,有句老话叫孝感动天,看样子老天爷也是有父母的,孝子的行动总让老天爷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但为什么孝能在众多功德中位列首席?功德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排行榜,做好人好事一般都是把自己多余的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但在父母面前的孝却不止分享多余的物质那么简单,父母面前的孝是财富、精神、观念、理想、时光的放弃,所以孝的功德应该比做好事要大的多。

  日期:2018-07-12 22:50:21
  123、老师
  这是我一同事的爷爷讲的,故事开始当年他是国民党军少尉,年仅20岁。
  20岁就当上少尉不是他老人家多么能干,而是他参加的是一支非中央军,也就是杂牌的部队,在这种队伍里,他高小的教育水平就是大知识分子。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桐柏山区。这里是李宗仁将军开辟的敌后根据地。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上的误区,敌后游击战,不仅仅是***的队伍打得有声有色,桐柏山区,日寇就没有有效占领过。
  既然国土控制在我们手里,一些行政上的事务也要部队接手。到底是国难时期,年轻人大部分参军打仗,深山里多剩下老人妇女,他们就逐渐合成一个大村落,搬到接近山外的地方。同事的爷爷,因为有文化,负责处理这方面的事。一天听说深山里有个荒废近20年的村子,里面白天据说都可以见到鬼火。山民相戒,那个山坳附近是谁都不去的。去年来了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样子很儒雅,住进那个村子。隔十来天出山一回,买点食品日用品什么的。有胆大的傍晚接近那个山坳(实在没人敢晚上过去),远远听到那村子里又哭又笑的一片声音。

  同事的爷爷一来年轻气盛,二来信奉科学,三来到底是军人,怕是敌方间谍故弄玄虚。向上级请示,带了一个班的兵,第二天直奔村子而去。
  村子其实离得并不远,但是比较绕,而且很荒僻。只见断壁残桓的7,8间屋子而已。中间的一间,稍微完好一点。看来人住的话只能是这里。他分散开战斗队形过去,同时留下一个小组警戒。刚进院,顶头看见一个老人正坐在小凳子上看一本古书。
  老人看到进来几个军人,很奇怪,但是看得出也很高兴。问他们有什么事吗?少尉不露声色,说我听说老先生独自住在这里,这里条件艰苦,请老先生下山。老人笑着说我这里还有很多学生呢,多谢美意吧。少尉很奇怪,说我看此地不就是老先生一个人吗?老人大笑,说不错,我的学生都不是人啊。
  少尉确定了,老人不是间谍。间谍一定会把自己的来历说的天衣无缝。他也坐下,和老人聊家常。这一聊了不得,原来他们还算熟人,少尉还得叫他一声伯父。
  少尉当年参加过中央的一个短期军事培训班,和他住上下铺的那个军官——————俩人关系好还拜了把子————————是老人的二儿子。

  一谈才知道。老人是河北人,有四个儿子。七七抗战以前,只有长子在部队里。抗战开始以后,他通过长子的关系,把那三个儿子都送进部队。小儿子才十六。他因为年纪大了,腿也瘸了。所以不能参军。但是他变卖家产,跟着国军后撤。用他的话说,七十老翁义不受辱,不能留在老家被日本人管着。
  一路撤到桐柏山,他生活费只靠卖的那点家产,手里比较拮据。儿子们有时候会给寄一点钱,但是第一在战时,第二他来桐柏山以前漂泊不定,第三此地的邮政又不好。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既然没钱,就要省着花。首先说找房子,他找了几处都不合意。越走进山越深,他发现了这个荒村。
  既然有没倒塌的房子,他自己又有现成的行李,就在这住了下来。从第一天到这,他就发现外面鬼声呦呦,不只是在夜晚。他还见过黄鼠狼用筷子,当然是两只小爪同时捧着,再比如见过刺猬学人走路,当然走的摇摇晃晃。他抱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心理,也不去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