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名节: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节妇,确有实迹 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熏莸,苟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
族禁六条
以下六条,仅就其大者言之,皆断断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妇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节为贵.然此非可强自他人.惟既经改醮,即非本族之妇,古人所谓"出则与庙绝者"也.虽有子孙,谱中必削其名氏.续修之日,概不许刊入.其余亦概以族禁为准.至于乱宗一事,关系尤重.查<< 例 >> 载,"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许择立远房为嗣".又有"于昭穆相当亲族内,择贤择爱,听从其便"之例.是立嗣,总以同宗为准.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归宗"之律.吾族二百余年以来,尚末闻有此弊端,自当永远为法.如有螟蛉乞养、出自异姓者,虽不能绝其往来,而其名及所后子孙,则概不入谱.嗣后修谱时,务当严守勿易.倘徇情迁就,即属不肖子孙,必遭祖宗阴殛.慎之,志之。
禁当差:皂、快、壮各班,门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统名之曰“隶”,例不准考,本族子孙不得充当。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为匪:盗必干诛,窃亦罹罪,诱拐等事,均犯科条,辱宗甚大。族中子孙,不得有犯。违者,预行逐出,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入会: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飘、结盟、拈香,皆匪徒所为,显干法纪。族中子孙,不得听其引诱,致罹重咎。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从教:白莲、闻香、灯花等名目,屡奉严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实繁有徒。或传自远方,或起自内地,总之不可学习、信从。族中子孙,惟宜守孔孟之规,勿为邪说所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出家:释老之宗,流传虽久,而为僧、为道,则已弃父母,何论祖宗。族中子孙,不得甘于削发、易服。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自贱:优伶等诸乐户、生、旦、净、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无论矣。族中子孙,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
家规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 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孙玷辱祖宗,必须公同告庙出族,以全清白家风。然系万不得已之事,须郑重,慎经率。各开后:
大不孝者,出。如骂詈父母、夺产、养之类。大不悌者,出。如骂伯叔、殴辱兄嫂、凌虐弟侄之类。为盗贼者,出。为奴仆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录者,出。妻女淫乱不制者,出。盗卖祭产者,出。盗卖荫树坟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长传单通知合族会集,告于祖庙,吊齐各谱,削去名字,祠墓不得与祭。但须确有实据,众论佥同,方准出族。如其传影响,总宜容隐。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凡有过失,另当酌其轻重,以示罚。
第二章、 伦理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儒、墨、法家百家伦理思想及佛学理念,各自论述相互吸收和补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
“仁”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倡导与和为贵,常常为别人情感、利益着想,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孔子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磨擦都是“亏人而自利” 的自私思想造成的。在中国传统美德中, “兴天下人民之大利”是最大的“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坚持 “先义后利” 、“义以为上”。 古人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儒家提出详细的道德修养方法,特别注重“立场”,“立志”是成才的根本,有远大理想,崇尚“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要学习经书的同时也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吾日三省吾身” 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就算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自己道德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经书,要[学而时习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就是经典之作要常常看。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