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凭什么从一个小人物登上历史的制高点》
第19节作者:
映雪青松翠 匡胤笑笑,俯身探入马腹,用手轻轻摩挲,驭风竟露出很顺从的表情,匡胤猛然发力,在马肚子上重重一按,马儿受此穾然袭击,仰头长嘶,从嘴里吐出一滩粘液,
。肖卓见状,正要上间质问,却被石守信伸手拦住,再看驭风已缓缓站起,虽仍显憔悴,精神已是大为好转。匡胤命道,令坤,取些水来。
韩令坤忙递过随身水袋,匡胤倾了些水在手中,捧着喂马,那马不一会儿便将一袋水饮尽。匡胤转头道,肖兄弟,再寻些青草喂食,应无大碍了。
肖卓大喜,上前抱住马颈厮磨一阵,韩令坤道:“你一个男人怎么象个婆娘似的,它是你情人么?”
肖卓此时心情大好,上前拉住匡胤不住道谢,众人相携着寻了就近一个茶竂坐下,互通来历,肖卓只说自己是幽州人氏,因父母逼娶,故与家人失和,出走在外,四方云游。
日期:2019-04-13 15:48:30
石守信听他提到幽州,心生警惕,问道,那你可是祖籍幽州?
匡胤心知石守信此问是想弄清肖卓来历,若其祖籍幽州则定为汉人,若是近年迁往,必是辽人无疑。回想方才肖卓武功怪异,其坐骑又非中原出产,他也想知道这一点,故双目同样直视肖卓。
肖卓神色坦然,笑道,石兄难道疑我是契丹人不成?我家世居幽州,与那辽国皇帝仇深似海,各位大可放心。
韩令坤道,这可巧了,石二哥与契丹人也有血海深仇,咱们一块儿投军去,杀光契丹人,夺回幽云十六州。
肖卓诧异道,怎么石兄也…?
赵匡胤见石守信脸色有异,忙说道,我中原人士,谁不恨契丹屡屡入寇,杀我同胞。岂止石二弟,我们人人皆与辽人不共戴天。
肖卓点点头,回头唤来店家吩咐酒菜,山野小店也无甚佳肴美馔,不过是些野猪、野兔之物,配上高山野菜,但众人早已腹中哀号,风卷残云般片刻便一扫而光。
匡胤见肖卓并无目的地,遂邀其同行,肖卓觉得这几人并无恶意,欣然允诺。于是一行五人同出关中,往赴河南。肖卓随身所携金银颇多,一路上住店打尖,皆是他买单会账,众人见他为人豪爽慷慨,都甚是喜欢。
只有石守信悄悄唤过匡胤,低声道,此人来历不明,言语举止亦有破绽,不可不防。另外我乃石晋后人之事,万勿轻易泄与外人。
匡胤点头称是,但对肖卓仍一如往常,只是暗加观察,亦不见其有何错漏之处,暗笑守信多虑。数日之后,已越过秦岭,将关中之崇山峻岭抛在身后,目之所及乃是一马平川的河洛之地了。
日期:2019-04-13 16:08:45
柴荣和张永德籍匡胤所赠快马之力,五天之后的早上就赶到开封了。
开封又叫大梁、汴梁或者叫东京,因为这里西接洛阳关陇,北望河北燕辽,东至山东大海,南瞰淮北江南,乃是南北通衢东西要冲的“四达之会”。再加上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就是以这里为中转站,西济长安、南连扬州,漕运发达,国家“以东南财赋养西北甲兵”,通过运河将江淮富庶之地和关陇国之根本连接在一起。
江南淮北湖广等地的渔米盐绢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送到开封,再经开封周围的不同路线接济河北、关中和山东。因此开封是一个水陆便利,四方辐凑的城市。
唐灭隋以后,统治者依然重视运河的作用,开封在漕运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其周围,有四条河与运河相连可通漕运,分别是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惠民河又叫蔡河,广济河又叫五丈河。五丈河在开封城北,河宽五丈,因此得名。蔡河在南门绕一个圈又拐回去了。只有汴河最为重要,它由东至西从开封城中贯穿而过,向南流入淮河。
唐亡以后,中原的几个政权如梁、晋、汉等依次都建都在这里,因为他们都清楚,谁控制了开封,谁就控制了运河,也就牢牢掌握了中原河洛之地,并且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四面出击。所以他们放弃了长安,在河南设立了两个都城,西边的洛阳叫西京,东边的开封叫东京。
日期:2019-04-13 16:29:00
柴荣此时便立于东京城西门宽阔的护城河边,西门又叫郑门、大梁门。柴荣抬头仰望高耸坚固的城墙和整齐飘扬的旗帜,回头对张永德笑道,永德,死里逃生的感觉如何?
张永德也大笑,二人正要纵马入城,却见城门紧闭,柴荣心想京城虽禁卫森严但大白天从不禁出入,难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命张永德开口唤城。
城上守卫探头望见,认得柴荣,不敢怠慢,恭敬地说,是柴大人啊,大人要进城,有没有侍卫司的手令?
柴荣心想,我才走不到两月,怎么又有了这样的规矩。但他并不造次,回答道,我有事回京禀报,故不曾有什么手令。
守卫答道,那只好委曲大人等一下,小的去向上头请示。
柴荣心中焦急,大声问道,今天谁在城上?
上面传来声音,今天是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刘大人亲自值守。
柴荣一惊,京中到底出了什么大事,连刘铢这个在禁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都亲自上城了,于是命令道你快去请示刘大人,叫他下令速开城门。
那守卫办事倒还神速,过了片刻,城上便放下吊桥,厚重的城门也慢慢打开。柴荣扬鞭催马,几步越过长达十米的吊桥,往城门驰去。
刚到门口,就见到一名武将在盔甲鲜明的守卫簇拥下迎面而来,柴荣认得是刘铢,勒住马缰,张永德先下马,再来接过柴荣手中的缰绳,扶他下来。
日期:2019-04-13 16:49:15
刘铢见到柴荣,脸上突现惊讶之色,但马上就满脸堆笑,拱手相迎。刘铢的官职比柴荣要高出许多,因此柴荣连忙还礼。
刘铢问道将军本在长安,为何突然回京?
柴荣道长安出了叛兵,我是回京报讯的。
刘铢大吃一惊,“竟有此事?”
柴荣也吃了一惊,反问道,难道我的手下何徽还没回京?
刘铢摇头道,这几日未见有任何人从西边返京报讯。
柴荣想不明白到底何徽去了哪里,现在他只想快些回到枢密院向郭威禀告,顺便问了句,“为何今日一大早便城门紧闭。”
刘铢看了看周围,附在柴荣耳边,低声道,皇帝昨夜殡天了,宫中秘不发丧,要等到承祐皇子即了位再说。史大人下了令,国丧期间,一切从严,谨防小人乘机作乱。
柴荣大吃一惊,皇帝不过才五十来岁,平日征战沙场身强力壮,怎么突然就驾崩了呢?
想到这,他要去见郭威的心情更迫切了,于是便要告辞,刘铢却拉着他细问长安详情。
柴荣知道刘铢是侍卫司指挥史弘肇的亲信爱将,而史弘肇与郭威之间亦交情深厚。故也不拿他当外人,大致说了一下,然后告辞道,详细情形,容日后回禀,在下须急急赶往枢密院,望大人海涵。
刘铢忙道,理当如此,是在下鲁莽,一时心急竟耽误了将军。将军这便请行,并代在下向郭令公老人家请安,就说明日刘铢自当亲往拜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