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祝见闻录:与闽南阴传巫师的一次“斗法”经历,赢了却很难过……》
第31节作者:
庙祝赵有志 我说,邪师的可行性很小,但估计不是同一个人。
冯铁匠说,不管几个人吧,都跑的比狗还快,抓不住他娘的。
我说,这样,你先回去,保证连续一星期,一到傍晚快天黑了,你就喊你的好朋友一起到你铺子里吃吃喝喝的,要尽量热闹一些,声音大一点。
冯铁匠说,这个,旁边的居民不会说我扰民吗?
我说,你到底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
日期:2018-10-04 19:24:06
冯铁匠说,想,那肯定想。
我说,这事现在不能告诉你,你先回去,按我说的做。
冯铁匠有点费解,但还是听话回去了。
徒弟保尔在一旁问我,师父,你这是为啥啊?
我说,现在就是要抓这个往里丢纸包的人。
保尔说,靠喝酒吃肉抓人啊?
我说,对,就靠喝酒吃肉抓人。
保尔想了一会儿,说,我还是想不明白。
我说,你看啊,去往里丢纸包的,之前冯铁匠说了,都是晚上的事。说明扔纸包的这个人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正大光明地进去跟他协商。
保尔说,所以,前几天就让冯铁匠晚上假装在门口盯着铺子里?
我说,但是这样告诉他了,他就会表现得不自然,肯定难让人掉以轻心。
保尔说,所以就干脆别告诉他,让他喊朋友去吃喝?
我说,我们没办法确定到底哪天会来人,让冯铁匠自己去抓人,他又抓不住,那我们就制造一个陷阱。就是让他喊朋友一起去热闹,天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围在那炉子附近,来扔纸包的人老远看见也就不敢扔了,憋着。
保尔笑了,说,喔喔,师父我懂了,就是一个星期后,咱们过去埋伏,抓人!
我笑着点点头。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我和徒弟保尔早早就关了庙门,打电话让冯铁匠离开铺子,门别关,冯铁匠答应了。
日期:2018-10-04 19:24:19
我和徒弟来到铁匠铺,埋伏在铺子外面两个不同的方向,等待来扔纸包的人。
天色渐渐暗下来,路过了不少吃完饭散步的居民,抓贼的时候总感觉谁都是贼,但等了半天,谁都没进铺子扔东西。
过了一会儿,看到不远处,有个穿灰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四处张望,我心想,估计就是他了,但还不动声色,暗暗观察。
中年男子往铁匠铺子里张望了一下,似乎没有察觉到危险,就慢慢往铁匠铺里走。
看他走进铁匠铺子,我在心里暗暗数了五个数儿,大喊了一声“抓贼啊!”,就往铁匠铺里猛跑,保尔听见我喊,也从另一个方向往铁匠铺子冲。
中年男子刚掏出红纸包,还没来得及塞进火炉里就被我俩逮了个正着,我一把就抓住了中年男子的上衣,中年男子有点懵,还没开始反抗。附近散步的居民、隔壁店面的生意人都来铁匠铺子里围观了。
“怎么回事喔?”有散步的居民问道。
我看中年男子也没法逃跑,就松开了手。
我说,你是来干嘛的?
中年男子说,我不是贼,我没偷东西。
我说,我知道你不是贼,你手里拿着的这个红包是什么东西?
中年男子说,这…这是我小孩的八字。
我说,你孩子的八字?你扔这个火炉里干什么?
中年男子说,收惊啊。
我有些好笑,说,谁告诉你把八字头发扔到火炉里收惊的?
中年男子显得很不服气,说,我们那地方祖祖辈辈都这样,你这么年轻,说了你也不懂。
日期:2018-10-04 19:24:30
我说,那你们附近有多少人?
中年男子说,我们一个镇的,你说有多少人?
我说,那你们镇子没有铁匠铺吗?
中年男子说,本来有两个,前年倒闭了一个,上个月又倒闭了一个,镇上的人说这里有个铁匠铺,孩子晚上哭闹了都来这里烧的。我也就打听了一下这个铁匠铺的位置,想着跟铁匠说了估计也说不动,就只能趁着没人的时候往里丢,前几天看铁匠铺里都有好多人,今天这没人了才过来丢的。
我说,那也不能不跟人家商量一下啊,铁匠说是连着一个月打铁打不成形,还以为被人做了什么手脚,或者有师傅要下害手把他连累了,提心吊胆了好久。
中年男子有些不好意思,羞愧地低下了头。
跟中年男子聊了一会儿,冯铁匠回来了,一看见中年男子手里拿个红纸包,激动地冲过来就要跟他理论一番。
我说,人家说了,不是下害手,他们镇上以前就有这个说法,小孩受惊夜哭了,把八字写在红纸上,包些头发指甲,丢在铁匠的火炉里可以受惊。
冯铁匠挠挠头,说,这样啊,那行,以后你们集中日子过来烧,我当天就不打铁了,但过来烧的话我没收入了,你们要给钱呐。
我笑了笑,说,那就让镇上的人跟你商量吧。
化解了矛盾,我也跟保尔回了庙里。
没隔几天,我路过冯铁匠的铺子,就看见他立了个板子在墙上,用白丨粉丨笔写着“火炉小儿收惊 30元一次 每周三 周五”。
其实这类事,未必是鬼神之说才能解释的通,我想,可能是孩子的头发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影响了铁炉的燃烧,使铁匠对炉子的温度不易掌握。而且,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面临这种事情不必惊讶,有效的沟通就可以便能化解“恐慌”。
日期:2018-10-04 19:25:51
茆山派流传于湖广江西等地,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民间法派,著名演员林正英在很多电影中饰演的便是茆山道士形象。
茆山派分为上茆、中茆、下茆三个主要流派,这三个流派都是民间根据其特征划分的。上茆、中茆多为道士、师公(也称端公),下茆则聚集了民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旧时,许多木匠、排工、乞丐、江湖卖艺的社会底层人员都会学习下茆术,再根据其职业特点发展成自己的独特术法系统,有的在历史上不断演变,最终成为另一支门派,如鲁班术、排教等。
日期:2018-10-04 19:26:06
我的老家,在湖南湘阴一个叫做临资口的镇上,那里每年都会来一些乞丐,唱着有趣的“莲花落”,像唱戏一般好听,除了讨饭,他们也偶尔会跟小孩子一起玩耍,因为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在许多附近居民的童年记忆里,都离不开叫花子的身影。我小时候第一次吃麦芽糖,是一个叫花子给我的,我的第一架竹蜻蜓,也是叫花子做给我的。
那个年代,似乎湖北经常被水淹,每次湖北有了洪水灾害,就会有粮食颗粒无收、整村被波涛淹没的村民到临近省份乞讨。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叫花子,身材很高大,虽然蓬头垢面,但经常穿一身挺洁净的青色衣服,不像其他乞丐那样浑身脏兮兮的,还经常在背上背着好几个空的口袋。他每年都到我家的镇子上来讨饭,我也不知他是不是真的每年家里都会被水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