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30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8-11-9 14:01:11
这帮小兔崽子
洛阳城虽然没有攻下来,杨玄感的队伍却迅速壮大了,加上陆续投降的隋军,杨玄感的队伍已经达到5万人了,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令杨玄感更兴奋的是,一大批高官子弟也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这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这些高官子弟包括已故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观王杨雄(杨坚的族侄)的儿子杨公道,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儿子虞柔,大将来护儿的儿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的儿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大将周罗睺的儿子周仲等四十来人,总之这些人都是高官子弟。
说起来这些高官子弟来投杨玄感的原因其实很偶然,按照原计划这些人是响应政府号召来东都效力平叛的,本来指望着平叛立点战功,好让老爹们的脸上更有光。等到了洛阳门口听说建设部长裴弘策因为兵败被斩首了,这下可把公子哥给吓坏了,“闹了半天,要是打败仗还要杀头呢!”公子哥们一商量,算了,别去了,省得回头再让人给砍了。
可是已经到了洛阳城下了,就这么回去大家又不甘心,也不知道谁先提了一句,“要不咱投杨玄感吧,没准成功了咱都是开国元勋!”就这么着,原本立志为国杀敌的公子哥们转身就参加了起义军,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讽刺,老爹们正在前线给皇帝卖命,儿子们却在后方革皇帝的命,这到底唱的是哪出呢?
就在杨玄感在洛阳城周围横行霸道的时候,10岁皇孙杨侑已经悄悄派出刑部尚书卫文昇率四万人从大兴出发增援东都。
卫文昇也是一个狠人,最大的特点胆大心细,最经典的案例,一个人招降十万人。隋文帝仁寿初年,山獠作乱,卫文昇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卫文昇到任以后,正赶上山獠攻围大牢镇,卫文昇单骑赴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一征辽东的时候,东渡辽河九个军全都损兵折将,唯独他的部队全建制返回,结果征辽将领基本都受处分,就他一个人升官,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
这次出兵平叛,卫文昇也是下了狠心的,一出兵,他先处理了一件小事,这事对一个四万大军统帅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什么事呢?也就是挖了一个坟头,只不过坟头的主人有点特别,不是别人,就是杨玄感的老爹杨素。
卫文昇命人挖了杨素的坟墓,纵火烧了杨素的尸体,从此他跟杨玄感就不共戴天了,按照古代血亲复仇的原则,这种大仇,三辈子也报不完。
烧了杨素的尸体,卫文昇就算把自己的后路彻底给堵死了,同时也向四万士兵证明,我卫文昇就是要跟他杨玄感死磕!
洛阳城外乱成一片的时候,皇帝杨广正在辽东城下指挥围攻,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城里高丽军的抵抗也越来越弱,杨广屈指一算,顶多三天,辽东城定然告破。
为了攻破辽东城,杨广是下了血本的,他下令制造布袋一百万个,这一百个布袋用来做什么呢?答案是用来装土的。按照杨广的规划,这一百万个布袋将码成三十步宽,从城外的平地开始垒,一直垒到城墙边,垒砌起来的布袋跟城墙一样高,这样就不用爬城墙了,直接一抬脚就进了。
可是这么浩大的工程能在高丽军的眼皮底下完成吗?答案是能。按照杨广的规划,在工兵垒布袋的时候,将有数辆比城墙还高的战车矗立在两端,上面布满弓箭手,皇帝一声令下,工兵开始垒布袋,弓箭手负责射箭掩护,这就叫“武装修路”。只要神射手压得城里的守军抬不起头,这条极有想象力的高架大道也就算修好了。等弓箭手停止射击,里面的高丽守军刚一抬头,就会看到无数的隋军迈着方步,提着砍刀冲了进来。(国家强盛就是霸道!)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总攻也进入了倒计时,就在这时,就在这时,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传到了辽东城下,此时距离杨玄感造反已经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了。(洛阳到北京七百多公里,北京到辽东城又是六百多公里,那个年代从洛阳往辽东捎个信太难了!)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是李渊传递的,而《资治通鉴》却没有相应的记载。根据我的推测,皇帝杨广很有可能先后收到过几个同样的消息,因为举报谋反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李渊很有可能也派人送了这样的鸡毛信,而这封信为他在关键时刻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接到告急的文书,皇帝杨广显然有些慌乱,他从来没想到国内会乱成这个样子,更没有想到杨玄感这个白眼狼会造反,令他更意外的是居然有四十多个高官子弟跟着造反,这是唱的哪出呢?他们的老爹可正在前线为朕卖命呢!这帮小兔崽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