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1-13 08:03:28
“接着呢?”有人小声问道。
“大约三亿年后,地球再次迎来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来到了石炭纪末期。此时气候变得干燥寒冷,大批的丛林沼泽消失,深藏于地底,逐渐形成了我们使用的煤。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巨变,渐渐绝灭,让位给了新生的爬行类动物。”
日期:2018-11-13 08:04:11
“但是,还是有少数顽强的两栖类动物,因为有着比同类更好的环境,比如说生活在相对稳定而安全的水环境中,居然一代又一代存活下来,最终闯入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因为环境的稳定,它们的外形仍然保持着几亿年前的老样子,因此与后起的各种动物相比,无疑带给人特别的震撼和触动。在这些动物中,我想极有可能其中一种就是我们所称之的龙,如此说来,龙存在世上恐怕已经有三亿年的历史了。”
日期:2018-11-13 08:06:09
“那龙究竟是什么动物?”老狼追问。
“这就是困难所在,至今研究者手头没有任何关于龙的实例,因此难以给它定下一个精确的纲目分类。但我猜想…“古丽顿了顿:”龙很有可能是古代两栖类的一种,说的再具体一些,龙是古代鱼类进化到爬行动物中的一环,只不过在生物特性上更加偏向于鱼。”
日期:2018-11-13 08:06:38
得出这样的结论实在让人始料不及,我们个个听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沉默良久,小陶才道:“总的说来,这个推断还是有根有据的。虽然现代的爬行纲和两栖纲很容易从它们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区别开来,但是原始的古代爬行动物和古代两栖动物不容易清楚分别,它们不但骨骼构造相似,而且古代两栖纲也是披鳞戴甲,在外形上也彼此类似,以至于现代生物学家将它们混称为两栖爬行动物,这个已有大量的化石证明了的。只是我依然有一个最大的疑问…”
日期:2018-11-13 08:07:54
小陶抬头问道:“你说龙的行为习惯接近于鱼类,这又是如何得出结论?”
几十年之后,我再度回想当时在车厢内的讨论,依然有种石破惊天,恍然若梦的感觉。我们所乘坐的这辆老式的解放车,却比那最科幻的时光车都要来的神异。
古丽渊博的知识和大胆的猜想,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用事实依据和自然法则搭建的、从未谋面的数亿年前的古老世界。
日期:2018-11-13 08:08:00
我们更没有想到,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之久,万世一系的图腾神物龙,却是几亿年前古老生物的遗孑,古丽甚至大胆预言,龙就是古代鱼类进化到爬行动物之间的一环,只不过更多保留了鱼的习性,更加偏向于鱼类。
对此小陶以一名知识分子的严谨提出了疑问,向古丽询问这个结论到底有何依据?
日期:2018-11-13 08:08:20
古丽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首先让我们关注的是覆盖在龙身体上的鳞片。许多目击龙的报告中都提到一个细节,那就是龙的鳞片能自由开合,这跟爬行动物的骨板鳞甲不同。古书中甚至直接描述‘鳞似鱼’。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得知,龙跟鱼的关系非同一般,龙鳞就是从鱼鳞进化而来,并且像硬骨鱼鳞那样终身成长,也就是说随着龙体的增大而增大。另外,古书中记载龙体的颜色一般分为三种,即黑龙,又称青龙,这种龙的鳞片呈铁青色,脊背上最深,其余部位稍浅,二为白龙,顾名思义体表白色,我们猜测呈现这种颜色的龙或许是白化种类,龙本身就是稀罕灵物,其白化品种更是珍贵非常,因此古人说它是‘天帝贵畜’;第三种则是黄龙,对于这种龙鳞颜色的记载,古人有时说呈金黄色,有时呈五彩色,但无一列外地与其他三灵并列,作为祥瑞。”
日期:2018-11-13 08:08:38
说到此处,古丽停顿下来:“我特别注意到黄龙龙鳞的颜色,因为它闪耀夺目,非常漂亮,很多古书记载说它‘金碧射目’,‘灿烂作五彩色’,试想世界上哪一种动物的体表会产生如此艳丽光彩?”
生在水乡的我立刻想起河中一种普遍的小鱼,叫做鰟鮍。这种鱼全身青色,但是靠近鱼脸的地方非常艳丽,犹如七彩,孩子们将其抓来往往要养在家里好一阵子,观赏一番。
日期:2018-11-13 08:08:57
老狼也说道:“就我知道的动物里面,体表颜色最漂亮的就是海鱼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闪闪发光,有时还真他妈舍不得吃。”
古丽笑道:“生物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动物群中,鱼类是体色最为艳丽的一种,鸟类和昆虫还在其次。而且越是深水层的鱼类,其体色越是缤纷斑斓,说到底,这便是一种珐琅质加厚的硬鳞,并且含有鸟粪素结晶。”
老狼连连道:“对对对,就是这样子。你们知道我吃鱼长大,我老早就发现一个道理,越是深海的鱼儿越是漂亮。”
日期:2018-11-13 08:10:18
我若有所思:“如此的话,龙非但跟鱼关系密切,还很可能生活在深水之中?”
古丽点点头:“还有另一个证据表明龙生活在深水之中便是它的口须。古人不但记载过龙有口须,还将其制成了拂尘收藏起来,可见口须并非想象之物,而是进化的结果。就我们所知,最常见有口须的动物有鲤鱼,鲶鱼,泥鳅等等。为什么呢?因为鲤鱼生活在深层水域,而泥鳅和鲶鱼生活在混浊水域,在这种水域中眼睛的视觉就会受到影响,而口须这种鱼类最重要的触觉器官便能发挥作用。从古代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再进化到爬行动物,视觉发达口须退化,但是龙却一直长有又硬又粗的口须,从而说明这种动物不仅从未离开过水域,还一直生存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所以古人才会记载,当龙偶尔堕落到地上的时候,眼睛往往紧闭,却不断用口须去测量周围环境。”
日期:2018-11-13 08:11:21
我这时也仿佛明白了一点:“像龙这样类似鳄鱼的动物却长着鱼一样的口须,难怪人们会感到奇怪,而后来的研究者也理所当然将其认定是人造之物了。没想到从现代生物学上去理解,这龙长有口须反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古丽点点头:“是呀,其实在自然界,长有口须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也有很多。比如中国独有的珍稀蛙种‘峨眉髭蟾’,就是在嘴唇边长有一排角质化了的口须,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身处不同的环境导致的进化。最后,还有一点也极大证明了龙跟鱼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的证据。”
日期:2018-11-13 08:12:02
“那又是什么?”老狼问。
古丽道:“我们从许多古书中得知,不论是神话也好,史书也好,都记载了一条令人颇为不解的事实。那便是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想想也确实令人费解,有时见到的龙身长十几米,乃至几十米,有时见到的只有数尺长,甚至还能被放入木匣之中,要说是小龙的话,也未免跟母体相差太过巨大。因此现代的学者对这两点都抱以否定态度,认为这也是完全出自古人的天真想象。”
日期:2018-11-13 08:13:00
老狼紧捏双手,急的双眼发光,“古丽姑娘,你就别再卖关子了,兄弟我快冒火了。”
古丽又喝了一口水,慢慢说道:“最新的生物学研究发现,鱼类没有生长的停止期,也就是说鱼类一生都在成长,只要食物充足,他们的体型可以一直生长下去,只是速度越来越慢。另外如果龙真是几亿年前的古老物种,那么它长成几十米的个头也并不稀奇。我们都知道,远古时期因为氧气浓度大,动物都有一种巨型化倾向,原始蜻蜓个长一米以上,蟋蟀15厘米,更不用说爬行动物和鱼类了。”说道这里古丽顿了一顿,说,“种种的迹象都表明,龙跟鱼类非常亲密的关系,它是一种鱼性为泯的古老动物。”
日期:2018-11-13 08:13:36
许久老狼才吭声:“我倒怎么经常听人家传说什么鲤鱼跳龙门、乘鲤入云的,还真他娘的有渊源,操,没想到龙跟鱼几亿年前还是一家子呢,太邪乎了,太他娘邪乎了!”
古丽说:“是呀,不光是汉族,其他满族,蒙族等少数民族也有类似鱼化龙的传说。可见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就凭借着朴素的观察和直观经验,觉察到了两者的亲缘关系,现在咱们号称拥有着科学的头脑,却走进了一条被自己的傲慢搭建的死胡同,实在令人惋惜。”
日期:2018-11-13 08:14:0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