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照本宣科治天下(王莽的第三张面孔,你不曾认识的王莽)》
第35节

作者: 周亚夫的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16 11:50:06
  做得如此明显,王政君是傻子吗?她当然清楚王莽是假谦让。但王莽可不会理会这些,他本就不是做给王政君看,出了宫后,他给朝廷上了道奏书:“给我妈的赏赐我就替她老人家谢谢了,给我和我儿子的赏赐就算了吧!”
  这样既可体现他孝顺母亲,又可以体现他看轻功名利禄,王莽深思熟虑后的每一句话,都隐藏着深不可测的心机。
  王政君看到奏书依然不置可否,又照例交给朝中大臣讨论。孔光等人上奏说:“安汉公功勋卓著,朝廷对他的赏赐根本就不够,只是安汉公这人一向低调不计较这些而已,但朝廷不能因为安汉公的不计较就不封赏他吧!”
  在得知孔光的提议后,王莽连忙求见王政君,坚决辞掉朝廷对他以及他儿子的一切封赏。至于王莽怎么知道孔光的奏书内容的,就不用再多说,这老哥俩唱双簧的嫌疑可是很大的。

  这让王政君犯糊涂了,她本来以为王莽只是假意谦让,没想到当孔光提议坚持加封时,他竟然入宫当面向她婉拒。看到王莽那满脸真诚的样子,王政君开始相信他是真心推辞,于是她下了一道很纠结的诏书:“每次大家提出要封赏安汉公,他就到我这叩头流泪,坚决推辞。现在他称病了,你们说是接受他的推辞,让他继续工作,还是坚决给他赏赐,让他躲在家里不出来?”
  孔光给出的答案是,既要给王莽赏赐,又要让他继续工作。孔光对王政君说:“安汉公两个儿子都已经领了印信,封侯这事儿就定了。至于召陵、新息等地的田,本来都是安汉公的,但他老人家既然要推辞,朝廷可以准许,这事儿将来可以当先进事迹宣传嘛!”
  “然后就是彩礼钱,那是为了尊重皇后嘛,又不是特意赏给安汉公的,这个钱安汉公必须接受。朝廷应该让大司徒、大司空拿着皇上的符节亲自去请安汉公入朝,安汉公是忠臣嘛,不会不给皇上面子的。另外,尚书那边就不要再接受安汉公推辞赏赐的奏书了。”
  日期:2018-09-17 11:45:10

  王政君见孔光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心想这回侄儿王莽应该不会再推辞,当即下诏:就按太师孔光说的办!
  王莽当然不会再推辞,孔光的话既保证了他的利益,又给他一个台阶下,这正如他所愿。他憋在心里窃喜,乘机屁颠屁颠跑回宫里上班去了。
  不过和以前一样,王莽三番五次推辞赏赐后,最终也没有接受所有赏赐。因为他最在乎的是权势,所以他接受了官职,召陵等地的田他没要,三千七百万彩礼钱,他拿出一千万赏给王政君的侍从。
  他对宰衡这个官职很满意,这是他结合伊尹和周公两大圣人的称号所创,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政治界的发明天才。只是有一点不太满意,宰衡这个职位还没有印信,这多少显得不太权威。
  王莽必须为宰衡之位申请到印信。这次他决定亲自出马,他给朝廷上了道奏书,说明宰衡需要配印信的原因:宰衡把匡正百官治理天下作为责任,如果宰衡连印信都没有,名不符实,还怎么做到这点?
  除了宰衡之位外,王莽此时还身兼太傅、大司马二职,为了不让人议论他手握三大显赫职位的印信,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只要朝廷给赐我宰衡的印信,我愿意把大司马和太傅的印信上缴。”
  没错,只是上缴大司马和太傅的印信,这两个显职他一个都不想放弃,尽管他都已经做了位居上公的宰衡,宰衡比大司马、太傅地位都高。更让人无语的是,他还提出让朝廷在宰衡印信上刻上“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几个字,这意味着,这颗印信可以当三颗用,到时候王莽的大司马、太傅印信留着也碍事,还不如上缴。

  真是半点权势都不让,理性告诉王政君,他这个侄儿太精明了,精明得有些虚伪;而感性则告诉他,王莽那满脸忠厚的样子,实在不像虚伪之人。
  当她看到大臣们对王莽主动请求上缴大司马、太傅印信的义举一脸称赞与崇拜的表情,她知道自己即便反对也没用,还不如下诏准了他,免得成为朝野公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