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
第58节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9-07 11:28:28

  实际上在高仙芝西征之前,唐帝国由于对占据中亚地区的西突厥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一地区本来已经被纳入帝国的势力范围了的。当时除在南北疆地区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直接控制这两个盆地地区以外,对于帕米尔——天山——阿尔泰山以西的地区则采用的加封当地部族首领官职的羁縻手段控制,事实上只要他们臣服于大唐帝国,不侵害大唐的利益,并不需要承担太多的义务。
  当时不仅中亚的低地国家,包括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兴都库什山脉地区(阿富汗北部)亦皆臣服于唐帝国。由于7世纪阿拉伯人的兴起,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正处在衰弱期。所以甚至有一个波斯王接受了唐帝国的封号。
  不过要想跨越这些高大的山脉去实施影响力始终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唐帝国内部陷入混乱时,帝国便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力。

  帝国的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老对手吐蕃人,他们主要是在帕米尔以西的高地上给帝国找麻烦。当然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进入西域,这些在唐帝国衰弱时都曾经做到过。
  昨天讲到的高仙芝的那场高原之战就是为了不让青藏高原上的势力继续向西向北扩张。
  高仙芝实际上在这一地区共进行了两次远征。由于两次远征的连续性,我们称之为“第一次西征战役”。这次战役的结果是帕米尔地区——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的战略要地又重新回到帝国的掌控之中,那些生活在高地上的小国也重新臣服于大唐。吐蕃的势力暂时被压缩在青藏高原上了。
  这次西征的战略意义在于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的南线(经帕米尔高原南部的“瓦罕走廊”进入伊朗高原及南亚的路线)。我们说过丝绸之路一共有三条。那么处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以北的中线就成为高仙芝下一个目标了。为了试探这条通道周边小国的政治忠诚度,必须在天山以西寻找一个合适的目标。这个目标最终被锁定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据点——石国(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做为唐朝的属国,这个国家似乎有倒向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的迹向。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阿拉伯帝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朗高原的征服,也正有意图向中亚的低地地区扩展势力。

  于是高仙芝决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行他的第二次西征战役。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走的是帕米尔高原北部与天山之间的那条通道,也就是丝绸之路的中线。由于这两次战役都是延着帕米尔高原西进,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成为使用了同一路线。事实上很多在介绍怛罗斯之战的资料上都对此语焉不详(这两次战役一般是作为怛罗斯之战的背景资料而出现的)。大部分人只是对高仙芝两次跨越“葱岭”进行远征感到不可思议,并认为更多的只是高仙芝的个人行为,却没有对其中的地缘因素加以分析。事实上沿着这两条丝绸之路的通道进行远征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唐帝国想继续保有对中亚及兴都库什山脉的影响力,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这种远征是必须的。

  附:怛罗斯位置示意图。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三条西进的路线,这也正是高仙芝三次西征的路线。
  
日期:2009-09-07 12:46:12

  高仙芝的第二次西征取得了完胜,对于丝绸之路中线的安全他应该感到满意。不过对于帝国来说这些小国从来不是问题。自从对西突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这一地区并没有强大到足以对抗唐帝国的力量。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了,阿拉伯人已经开始从伊朗高原向中亚低地地区渗透了。在两个强大帝国面前,中亚的小国不可避免的出现分化。
  对于阿拉伯人,唐帝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把它当成对手。因为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出现在唐帝国面前的形象更多的是商人。对于中国人来说,丝绸之路的西端很大程度上就是伊朗高原。至于再往西的路线是由阿拉伯人还是伊朗人控制并不重要。中国对于西域乃至中亚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为了消除北亚及中亚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因此做为这种商业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伊朗高原上的商人们一般并不会与中央之国发生矛盾。商人嘛!求财不求气。

  不过这次阿拉伯人和唐帝国都处在鼎盛时期,在突厥人构筑的游牧帝国解体后。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势力填补中亚的空间。因此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