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记——清末道门的诡异传说 皇极生象 玄潭尸蟾 息城人鲞》
第26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25 11:51:39
  (正文)
  他们一行出了县城,没走多远便是一片水田,水田再往前走是一处略微倾斜的土坡,上面建有一个大宅院。小昌跟着介阳子走南闯北,见过的达官富户也不算少,一看这大门的形制便知在庶民中已然到顶,如果再增宽拓高那就僭越了。介阳子一见这门户,却说道:“你最近晚上睡得不大熟吧?”宋会友吃惊地问道:“这您也知道?”介阳子笑笑:“门内有半块红瓦卡在了门框后面,乃是后山一只黄鼠狼从坟头搬来的,你到明天巳时将它埋在那片水田里就没事了。”宋会友点点头:“多谢老丈指点。”他说着便让那下人去看看。下人进门一看,回说确实是有半块红瓦,看着还很新。

  宋会友对介阳子就更佩服了,他将介阳子和小昌延请到了堂屋,那屋里却坐着他的爹娘。他爹约有六十开外年纪,形容颇有些憔悴,前额正中有块铜钱大小的紫斑,口中不住唉声叹气。他娘坐在旁边,也是愁眉不展。介阳子和他们打声问讯,便对宋会友说:“你请我来的用意我已知晓,不过这事儿却得等到三天后才能办。”宋会友一听自己还没开口他便已全知道了,不由佩服地道:“老丈,您真是活神仙啊!若真能了却我的心愿,您就是叫我做什么都愿意!”介阳子微微一笑:“我这孙儿饿了,就先做些饭食填饱肚子吧。”

  八、旧案
  宋会友既然有求于介阳子,听了介阳子的话立刻吩咐下去,不一会儿家中便开了席,小昌往桌上一瞅,见上面摆了八个大海碗,分别盛着鸡、鱼、肘子、白肉等吃食,虽然不甚精致,但看起来也赏心悦目。宋会友的爹娘推说已经吃过了,没有一块上桌,只宋会友坐了个下首。介阳子和他客套了几句,便对小昌说道:“想吃什么就尽管往肚里填,过了这一段日子只怕想吃一时也吃不上了。”小昌早已习惯了祖师的说话,对此也不以为意,搛爱吃的吃了一些,肚子便也饱了。宋会友倒一个劲地劝介阳子吃喝,介阳子只微微一笑,扒了两口面前的米饭,又搛了两口素菜,至于那些荤食,他却是丝毫未动。

  日期:2018-10-25 16:50:48
  (正文)
  接下来的两天,介阳子只顾和小昌吃喝,吃饱了便自去休息。因为他之前说过三天后才能解决,宋会友也不着急,只是尽心侍奉。到了第三天早上开饭的时候,介阳子发话了:“今天可以说说令尊老大人的病情了。”宋会友费劲心力侍候了这几天,鸡鸭鱼肉赔进去不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连忙张口道:“家父早些年曾入楚勇,跟从左帅东征西讨,一路积累军功做到副将。后来年纪大了,再加上官场中尔虞我诈,倾轧之事不少,家父心灰意冷便告老还乡。他当年还在军中时,额头便隐隐作痛,回家之后病得越发厉害,有时候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中间我们也请了不少名医,甚至连叶天士的嫡传后人我们也请过了,可就是诊治不好,还要请您给瞧瞧。”

  小昌明白,他说的左帅必定便是同光年间赫赫有名的左宗棠,他官拜闽浙、陕甘总督,与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如今曾、胡、左三人墓木早拱,李鸿章虽然健在,但因前几年东渡扶桑签订条文,如今在朝野之中声名甚恶,也早已退居林下不问世事。不过这四人起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赶上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军起事,官府虽然污蔑太平军为长毛,但民间却颇有支持之人,因此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从桂南北上打入古都金陵,并在此盘踞多年,后来才被官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镇压了下去。曾胡左李四人都曾在其中出过大力,宋会友说他父亲跟从左帅,想必便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小昌都了解的事,介阳子自然更清楚,他点点头道:“也罢,既然遇上了这事我不能不管,你今天在身上多备些银子,带一个红漆木碗,跟着我出门走走。”宋会友道:“老神仙,那咱们去哪儿?”介阳子道:“这你莫问,你随我来也就是了。”宋会友不敢再多问,忙去家中账房那里支了些银两带在身上,因为介阳子没让他带下人,他也就只好自己揣着银子,那些银子鼓鼓囊囊,将裤腰上的褡裢都坠成了一道弧线。介阳子见他收拾停当,拐杖一拄当先开路:“走吧。”

  日期:2018-10-25 18:07:41
  (正文)
  从宋家出来之后,介阳子绕过水田,沿着田间的小径一路缓缓而行。头上的太阳暖融融地照着,放眼望去地里的作物早已被人收割干净,如今只剩下一些残梗在风中摇摆,它们起伏的样子在大地上汇成一片浓重的金黄。小昌深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连空中都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想必今年农人们可以过得舒坦一些。但转瞬他又想到那些数不尽的赔款,赔出去的银子只能出在农民身上,他们即使获得了丰收也未必能活得快乐,想到这里心情又黯淡下来。

  这条小径因为太过狭窄,无法容纳两人并行,所以宋会友也只能跟在小昌后面,他见这孩子举止老练从容,完全不像同龄的其他孩子,忍不住在后面问道:“你今年几岁啦?”小昌扭过脸来冲他灿然一笑:“虚度十一。”宋会友其实真正想问的是小昌怎么会成为这样的,正琢磨该如何开口,小昌却又扭过头来,两道新月眉下眼睛如星星般眨了一下:“你想问我为啥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吗?那你听好了,我这是胸无块垒,腹有诗书。”顿了一顿复又补充:“甘罗十二为丞相,太公八十遇文王,有人早达有人晚发,这有什么稀奇?”宋会友也是在私塾中读过多年书的,听小昌这么一说不由矫舌难下。介阳子这时说道:“宋公子,小昌说话一向直来直去,希望你不要介意。”宋会友连声答应,心中却想连一个小孩子都如此了得,那么这位老神仙当真是深不可测了。

  顺着小径向前蜿蜒出三里多地,前面却分出两条岔路,一条拐向一个水面不大的池塘,另一条却通向了山坡后面。介阳子脚下不停,向着山坡后面走去,又走了一段时间,却来到了重重山坳当中,那里有一片不大的村落,约摸有四五十户人家。
  介阳子问宋会友:“这里是什么地方?”宋会友答道:“这里叫肖家坳,所有的人家都姓肖,好像是几十年前迁过来的。”介阳子说道:“你去挨家挨户地敲门,遇到有人开门就分他一些银子,然后你从他们每家要米缸里的一粒陈米。”宋会友一听有些心痛:“这个地方住的全都是泥腿子,真要分给他们银子吗?”介阳子叹道:“非如此不足以搭救令尊。”宋会友虽然心下怏怏,但也不得不照做。他这才明白出门之前介阳子让他带木碗的用意,那就是盛米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