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记——清末道门的诡异传说 皇极生象 玄潭尸蟾 息城人鲞》
第42节作者:
陟云子 日期:2018-11-10 11:49:04
(正文)
县令感慨地说道:“没想到在这偏僻小县之中居然还能遇见如此高人!当年读诗,看到‘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只以为是说笑,但今天偏偏叫学生遇上了,实乃三生有幸啊!”因为内心之中对介阳子十分敬重,他没有自称本县,而是用了谦称学生。介阳子笑道:“大人谬赞了。这世上有天赋的人原本极多,只是有人因条件所限没能尽展所长罢了。我是一个云游四海的野人,平生无拘无挂,所以有些时候能比常人多一分从容罢了。”
县令见他言语谦逊,心头更喜,问道:“那您可有什么需要学生帮忙的?只要学生能办到,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介阳子摇摇头,但县令福至心灵,立刻就想起了邹执信:“哦?那难道是邹县尉的事?我看邹县尉年轻有为,倒也是块材料。”介阳子淡淡一笑:“虽然是邹县尉引我入府,但我并非为他而来。我知道你为官清正,但乱世将至,难容良善之人,须得及早谋身才是。但说到邹县尉,我也有一句话,大人明天只需看他脖子上挂的东西就明白了。”县令听他话中另有玄机,待要再问介阳子却只是摇头不语。外面这时响起了梆子,很显然已经到了人定时分,介阳子和小昌不便夜间赶路,当晚就在县衙休息。
县令对介阳子的话特别上心,次日一早便吩咐从人将邹执信唤了进来。邹执信进门时风风火火,满脸都流露出兴奋之色,问县令找他何事。因为不是公堂相见,邹执信今天并未穿补服,县令看他穿着一件厚实皮袄,恰好将脖子捂得严严实实,便招呼道:“来来来,到这边坐。”邹执信不敢完全坐实,只小心地坐在椅子边上,讨好地问道:“大人这么早就传唤卑职,可是有什么要事?”县令敲着几案边缘:“事嘛,有这么几件。一是前天婉柔酒馆的事儿,女犯婉柔虽已到案,她男人却兀自在外逃窜。我已经命文书写了个呈文递到府衙去了,不过估计这捕盗的重任还得落在你身上。二是近日听说北面那几个乡有老百姓不太老实,好像有白莲教的妖人在那里蛊惑人心,你派几个人盯着些,如果有人不服直接给逮到大牢里。老佛爷一向甚为厌恶白莲教,要是真在咱这儿闹了事褫夺官服掉脑袋都有可能。”
日期:2018-11-10 16:50:27
(正文)
邹执信一一应承了,县令看着他忽然不经意地道:“这屋子里有点热吧?要不你把外衣脱了。”邹执信在屋里呆了一会儿,也确实觉得有些热了,便将皮袄脱了下来。这一脱立刻就显出了前胸戴的那一串骷髅珠子,邹执信这才想起回去之后忘记将珠子放回家里,但现在既然这样了他也不方便解释。县令看见那珠子,暗想介阳子果然说得没错,这珠子全县就山贼扈小七才有,现在戴在他脖子里必然是与山贼有所勾结,这个人是不能用了。不过他在宦海里久历沉浮,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说起捕盗的事儿来。邹执信见县令左绕右绕,始终不提任用自己当县丞的事,不由十分失望。县令这时开口说道:“你的功劳本县心里都有数,如有空缺本县定当向上官推荐。”得了这句话,邹执信心中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高高兴兴地告辞了。
待邹执信走后县令来见介阳子,介阳子见他开口欲说便伸手止住了他:“你想说什么我都清楚,就不必提了。此间事情已了,若是有缘自会再见。”县令知留他不住,特地叫来一个心腹仆人护送介阳子和小昌出城。
介阳子做的这些事小昌都看在眼里,他终于弄明白了,祖师压根不是要将邹执信扶上县丞的位置,而是想将他从上面扒拉下来。介阳子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便说道:“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邹执信是官场的老油子,如今在你我二人身上又将市恩那一套用了出来。他知道给钱给物都无法打动我,就打起了歪主意想卖一次好。那郝六、扈小七都是他有意安排的,然后再假惺惺地前来搭救。唉,他还以为我看不穿哪。”小昌听罢他的话,对邹执信的一点好印象也荡然无存,他问介阳子:“祖师,那你为什么不好好收拾他一顿呢?”介阳子道:“世上如此之人并非一个两个,我纵使有心,又怎能让他们尽数改邪归正?世情难,难在人心,邹执信也非大奸大恶,只是一个妄想上爬的官迷罢了。我如此做,断了他在官途上的念想,对他也未必不是好事。”
日期:2018-11-10 19:46:54
(正文)
十二、拳社
从息县出来以后,介阳子和小昌继续在中原游历,他们北上新郑过黄河之后转入山东境内。他们沿途发现,虽然已是数九寒天,但山东各地农民却都是热火朝天,经常能看到包着各色头巾、扎着绑腿、手持长棍或红缨枪的农民,细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加入了各种拳社。这些拳社有的是乡里自发组织的,也有外乡外村前来传播的。这些拳社组织严密,一般有专门的拳师负责社里的大小事务,这个人通常被叫做大师兄,另外大师兄还会找几个在村里说得起话的本地人充当副手。农忙时拳社会组织人手帮助入社的人家干农活,若是碰到了像冬天这样的农闲时节,就将大伙儿组织到一起练拳。
小昌一开始还瞧着新鲜,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意。
眼瞅着年关将近,这天介阳子和小昌到了鲁西的一个小镇上。这个镇子离大运河不远,漕运盛行的时候这里也是繁华之地,直到咸丰年间运河废止,南方的漕粮改由海运至北直隶、京师等地,鲁西沿河的临清等重镇一落千丈,这个小镇也不例外,没了漕运来往的客商少了很多,现在也只有本地人才会来镇上做些生意卖点东西。进了镇子之后,介阳子和小昌先买了两碗疙瘩汤填饱肚子,介阳子说自己要找个地方参悟玄机,让小昌自去镇里转转。小昌一向甚听祖师的话,也就答应着去了。
因为这天并非大集的日子,镇上各处人都不是很多,小昌瞧着卖的东西也无非是家里用的器物和吃食之类,提不起多少兴致,便顺着大路一直走下去,不知不觉已走出了镇子,来到了外面的村庄上。忽听前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小昌心头一震,向前紧走了几步,拐过一个弯来却是一个打谷场,此时场中已挤得满满当当,正中有人在嚷嚷什么。因为人声嘈杂,小昌只听得片言只语,什么“刀枪不入”、“力大无穷”之类。小昌起了好奇之心,奋力从层层人群中向内挤去。他个子本来矮小,即使这两年蹿了不少依然只能到普通人上腹的位置,再加上他运起皇极生象术知道前面的虚实,所以灵活得像条游鱼,东一蹿西一跳很快便被他挤到了人群中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