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
第4节作者:
虽万千人俱往矣 华尔敦这人有点绝的,被捕后始终一言不发,要不怎么叫“怪西人”呢。又是个外国人,要是中国人我估计这招没戏,非挨整不行。
最终被判处15年徒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与苏方达成协议,将华尔顿释放,全身而退。
看《潜伏》谈“军统”(十)
说说翠平。
我身边好多人爱看《潜伏》,很大程度上是喜欢翠平,我也很喜欢翠平,疯疯傻傻,挺可爱。又有一手好枪法,她倒正经八百是个搞行动的料,比余则成强。
按:沈醉曾参与军统“临澧训练班”的招生,据他回忆,有一次跟戴汇报招生情况,说这一期生源不太理想,以高中生居多,还有不少是高小生(即初中毕业),学历太低。
戴说,不要紧,量才使用,文化水平高去学情报。学历低的可以搞行动。
所以翠平真的不太适合潜伏,他在余则成身边,不用李涯,马奎都能看出破绽。
首先是她的性格,过于火暴,说话办事不走脑子,或者说根本就没这方面的脑子。
搞地工,或者说干潜伏,首先讲究的就是个沉稳,脑子里翻江倒海,外表还在跟你聊着,丝毫不带走神的。
吴站长就是标准的特务秉性,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你看他很少说过头话,总是“这样不太好吧”,“他总归是你的上级嘛”,“要团结”,这样一类表述方式,很少撂“狠话”,——不代表不做“狠事”,但不能挂在脸上。
象翠平那种一点就着的脾气,再配上个大嗓门,想不暴露,难。
其次是文化水平太低。
说太低都是客气的,没文化,不识字嘛。
没文化的最大弱点是什么——学习能力会比较差,适应新环境的时间会比较长,而这一点对于潜伏工作是致命的。
一般来讲,派工作伴侣,不仅是为个身份的掩护,更重要的配合工作。我们看到,余则成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不说整天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还要对翠平进行业务培训(以及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等的培训),换了我们任何人都会有一种要“疯掉”的感觉,难怪余有一段时间忍无可忍。要赶走翠平。
按:赶走翠平这件事,余则成做得是不对的。如果“克公”处理此事,一定会批评他。
翠平是谁?是党给你派来的工作搭档,有缺点要通过谈心教育来解决问题,岂是你想要就要,想轰走就轰走的?至少是反映余则成这个同志组织观念比较差。
说到大天,翠平只是不适合岗位,并没有犯严重的错误,怎么能一棍子打死。你就这么给人家退回去,今后组织上还怎么给翠平安排工作?是不是对同志不负责任。
走的方式也有问题,买张车票就给打发走了,出点事了怎么?谁负责任?事实上还就是出事了。应该是像来的时候一样,由组织派人接走,否则她连解放区都进不去,因为她没有组织上开具的介绍信。
还有一点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要知道翠平是带着情绪走的,万一一生气,一时糊涂,走错了地方怎么办?走到GMD那儿去怎么办?
(本节未完)
是不是卧底贼有钱啊
——不是这样的,以后我写军统的抗战,大家就会知道,那个时候是很清苦的,不象《潜伏》里,南京站、天津站都装修得美伦美奂,像皇宫一样,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抗战后可能好一些,也不至于墙上还刷着军统的标语,那不是找暴露呢吗?
那个时候,主要还是靠信念。
看《潜伏》谈“军统”(11)
接着说翠平。
我们知道,余是一个投诚人员,而且投诚的最直接原因是想和左蓝在一起。派回军统之前只在解放区接受了很短的一段学习(或称改造)和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个人,是不能完全信任的。
按:余的投诚,从谍报的角度讲,并不令人信服,说看到军统高层贪污腐化受到触动云云,那是以现在的观点去处理当时的思维,太简单了,他这个弯转的太“硬”。
其次,他挨的那一枪,焉知不是军统的苦肉计?
顺便说一句,余在未知场所养伤的那段时间,脱离军统视线,很可疑,这事回来要调查的,还给你颁奖、晋级?美去吧!“戴先生”没那么好蒙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派来的这个翠平,肯定要担负着一个监督(或者更直接点,叫监视)的责任。
但这个责任,毫无谍报经验的翠平显然承担不了。不要说监视别人,余要想给她下套,在旁边帮着数钱的一定是她。
《潜伏》中,余还是翠平的上级,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领导不了翠平。
原因很简单——余则成不是党员。某种意义上讲,余不过是一个从军统内部分化出来的“内线”而已!是我方的一个“运用”人员,还不是自己人。
至于后来,连交通站那个掌柜都要受余的领导,就更不可能了。基本属于瞎掰。
按:谍报工作有自己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不论政治取向的,违反了,不论你是什么党,在哪个统,都要出事,要出人命。
而我党,49年以前由于在政治上属于从属地位,地下工作的政治要求就更为严格,有些东西是悬为厉禁的,是“高压线”,是不能碰的。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这样一条“高压线”。
因此,这个工作伴侣,必须得是一个党员,必须得是余的上级,必须有对余的控制能力。
尽管戏中设计了一个秋平意外牺牲的情节,来说明翠平这条线的合理性。但是翠平进城,不是救火、也不是打狼,晚几天来,余则成不至于连这点应变能力都没有,否则就别干了。比勉强派一个不合适的人来危害要小得多。
还有,刺杀陆乔山这件事情,两个潜伏的谍报人员加一个联络站站长,一齐冲上第一线,实施狙击,可谓赤膊上阵,这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如果不是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潜伏人员不应该亲自参与这类行动,联络站站长更不应该,因为他们得到一个适合潜伏的公开身份很不容易,要利用这个公开身份做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周公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按当时的情况,陆乔山似乎还没有危及潜伏工作。反之,他的存在还可以使余则成更好地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上下其手,从中渔利。
要杀,还不如杀谢若林,这个人威胁太大,早该办了他。
再有,知道会面地点的人并不多,就是你知我知的事,一旦出问题,余则成绝对是第一嫌疑人,不是冲着他也开一枪就能洗脱罪名的,没有那么简单。
看《潜伏》谈“军统”(11)
说说谢若林。
谢若林这条线是《潜伏》最大的漏洞所在。
在剧中,中统特务谢若林给余则成造成了最大的麻烦,比他身边的每一个军统特务威胁都大。
为什么,因为谢若林不太可能出现在军统的圈子里,一旦出现了,当然要出事。
马奎帮余则成搬家的时候,讲明了“这是军统的私产”,既然是私产,住进一个本单位的会计、执行执行监视是可以理解的。
按:剧中多次出现会计“听房”的场面,尤以架着桌椅听天花板那个场景最为搞笑,而以扒门缝那次最荒唐。
想窃听,墙上钻个眼埋点东西不就得了。还扒门缝,别忘了余则成再咱么样也是天津站的中层干部,不要太过分哦。
内部搞侦查,不是不可以,但要领导同意.后来李涯也这么干,但站长是同意了的。不经同意这么干,到时候领导一推六二五,责任全是你马奎的。
俩字——闲的。
按,军统有一个督察制度,在局本部设督察室,由督察室往各区、站派出督察员,直接向本部负责,不听命于同级行政领导,跟现在不一样。专门负责内部的违纪、纠风等项工作,权利是很大的。
军统著名杀手陈恭澍这样级别的人物,都因违纪而被关过禁闭。
但军统以外的人,想跟余则成当邻居,这个可能性一般很小。
何况谢若林还是“中统”的,大家都知道,军统、中统是死对头.虽说成立的时候分工很明确,一个搞党派情况、一个搞军事情报。但都是吃特务饭这一行的,弄着弄着经常发现搞到一件事上来,然后就打,这种事出多了,慢慢自然成了对头.“戴先生”又是个很强势的人,做事从不替人留余地(45年以后,戴的处境危机四伏,跟他长期以来做事太绝有很大关系),对头就变成了死对头。
像剧中两家一起包饺子、涮锅子、其乐融融又语带双机的场面,很有戏剧性,但没有可能性。
而且谢若林那么明目张胆地贩卖情报,也不太合乎情理,不要以为只有军统会杀人,中统狠起来,也照样让你人头落地。
GUD虽然腐败,但也是有纪律的,军统、中统做为特工机构,纪律就更为森严,我党,我军有什么纪律,那边也照样都有。
按:GMD、GCD以及分别从属的军队,其实都是一个老祖宗,党内都叫“同志”,都有政治部(那边后来改叫政训处),所以当年很多思想方法、工作方式都很类似,后来当然区别越来越大,想想挺有意思。
看《潜伏》谈“军统”(1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