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讲讲那些不为人知的玄门异事。》
第49节

作者: 滼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04 00:07:57
  砌完灶,收拾好新房,接下来就等入住了。
  通常新建的房屋,砖墙水泥都还湿。特别是下半年建的房子,刚经过雨季又进入冬季,没机会好好蒸发水汽。
  走进新房,感觉特别湿冷。通常新房要敞个半年或过个夏,让大太阳好好晒晒才住人。另外,就算是城里的楼房,装修购置家具后,也需要空置几个月才入住,减小甲醛的危害。所以我们新房刚建好,就准备入住,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不太合理。
  其实从生活健康角度来说,是应该过段时间入住。但在前面我就说过,这栋房子更重要的作用是改运。当然也不能为了改运,牺牲健康。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我们常年在深圳,即使回到老家,也因业务繁忙,经常在县城一住就是个把星期,所以在家里呆的时间短。老房,就在新房隔壁,老人家习惯住老房也不会一下子都搬过来。那时临近年关,入住后可能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南下回深了。
  当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架起火炉烤火,对驱寒驱湿都很有帮助。所以有暖炉烘着,临时住几天,对健康的影响不大。而应吉早点入住,就能更快地启动新房气运,给房主人运势作强有力的后盾。
  权衡利弊后,随即选个好日子入宅。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句,好风水+好日子=助运快,好风水+坏日子=败运快、三年后好转,坏风水+坏日子=败运快、难翻身。

  日期:2019-08-05 00:12:39
  这次看的入宅吉时是在子时,我们提前把置办的家具,放在院子里或房檐下。
  那几天,玄叶和师父刚好在县城,忙着给几位老板看事处理风水做法事。所以入宅事宜,全部交待给我,玄叶远程指挥,我和家人在家进行。
  晚上十一点半吉时一到,我就按师传的方法上香敬神。入宅仪式做完后,开始搬沙发衣柜床等家具。最后烧一锅水,意示着开灶了。
  搬完家具,天空突然星星点点下起了雪,不一会,院子地上就下白了。都说“瑞雪兆丰年”,入宅后银雪纷飞也是好兆头吧。

  第二天,我就进城和玄叶会合。
  从架梁、砌灶,到入宅。大家会发现,这几个喜事,所有的仪式都没有大操大办,更没有大请宾客现场助阵。但是对操作细节和步骤,玄叶就非常讲究严格执行。
  有朋友可能会说,没人观礼,是不是缺少喜庆感?为什么吉时都选在大半夜?
  日期:2019-08-05 21:51:23
  其实良辰吉日,要选,也要碰。建造这栋房子,只有动土吉时刚好在上午,砌墙、砌灶、入宅的吉时都在半夜。这些时间都是推演出来的,并不是刻意要安排在半夜。
  良辰和吉日完美搭配,在最短的时间内,挑个最好的日子,那选择范围就很有限。
  越是含金量高的好日子,需合乎的条件越多,所以好日子并不是随手一抓一大把。而且这几个日子,都是针对这栋房和玄叶本人的气运,量身定制所选,所以如果用在别的房子或别人身上并不一定适合。

  若为了迎合宾客们的作息习惯,特意选在上午或中午,方便大家观礼,那只能延后。如果有宽裕的时间可供选择,那当然好。但是千万不要为了方便,只选方便的时间而将就日子。
  办喜事,人多热闹只是表面功夫,对助运旺运并没有多大帮助。如果不巧碰上凶日,那越热闹则越凶。所以择日入宅、动功或开业,掐住气运的命脉才是关键。
  人们不管结婚还是架梁,办喜事一般都选在午时。那么多人不谋而同,如果这个时间真是万能的,那应该很多人都婚姻幸福、家宅安宁,但实际上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像农历上的黄道吉日,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都有人用。那是不是所有用黄道吉日的人都好呢?当然不是!所以针对个人情况,择日量身定制很重要。
  日期:2019-08-07 12:59:35
  村上与我们同在2017年下半年建房的还有三家。其中一家是拆旧房建新房,另一家是在旧房一层上加建二层,还有一家是修猪圈。
  两年过去了,每每看到那矗立在眼前的新建筑,心里就五味杂陈。别人家欢欢喜喜入新宅,他们家却永远活在建房事故的阴影中。
  在我们新房架构主体起来后,隔壁房前坡下的大叔家也准备动工翻建。在旧房地基上,拆旧房建新房。
  像这种原基翻建,拆房那一刻就属于动土,时间很关键。拆房一般用挖掘机,几下就夷平了。但大叔家在坡下,从村马路到他家院子,需要经过一段百米长的斜坡泥路,小路只有一米多宽,挖掘机没法开到大叔家院子,所以只能动用人工拆房。
  一层半的老房,说高不高,但站在上面胆小的人也会双腿发软。连续雨天,房顶几十年的旧瓦长满滑腻腻的青苔,黑乎乎一片,人站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打滑。
  大叔年轻时就是做土席的大厨,那个年代手上有个一技之长,是很受乡里乡亲尊敬的。到现在,大叔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所以参与做活的匠人们虽然担心,但也积极响应。
  清楚自家的情况,也希望能平安顺利,大叔专门请乡上的老先生看个动工日子。然后觉得不放心,又试探性地问玄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