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遇鬼》
第51节

作者: 郑贩犒秦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19 08:49:55
  墓中蛇
  2018年5月底,贵州麻江县景阳干坝王村刘光bing(兵/斌/冰)的父亲老刘给别人家迁祖坟。打开棺材后发现棺中有一条手臂大小的菜花蛇。墓主要求老刘把大蛇赶走,而老刘觉得该蛇能值几个酒钱,墓主也不好过多坚持,于是老刘把蛇抓住卖掉。
  才过了几天,老刘的孙女有个玩具弄掉到鸡窝上,老刘爬鸡窝上去帮拿下来的时候鸡窝崩塌,老刘脸面直接重重触地遂昏迷不醒,脸鼻损毁严重在医院缝针多处。十多天过去了,人仍然处于昏迷中。
  老刘家人慌忙去寻求一个会巫术的人求解。设坛施法后巫婆用阴冷的口气说道,‘我在此修行近百年与你何干?因修路需要迁坟,你把我赶走即可,为什么如此绝情拿我去受刀俎之难?现在向我求情,你可知前明方孝孺之事?’ 然后巫婆闭口不言。
  时至今日(2018年6月20日我在景阳选矿), 老刘仍然在麻江县医院病房中昏迷不醒。巧乎?神乎?
  日期:2019-02-12 19:02:18
  稻香鹅记
  鹅者,黄鹄属类,鸿雁族亲。厚掌踏地,行龙虎之步泰逾雄鸡,引颈责天,摆霸王之姿威加纤鹤;羽胜初雪,而声闻九重。使无斯禽,何来《咏鹅》之神韵,《换鹅贴》之绝笔。
  黔东杨翁,好义乐善而怀奇门遁甲之术,远近邻里多仰之。某仲秋,溺魂为祟,乡民不胜其扰,延翁去之。翁置坛施法于江边,宰鹅戮鸭以助魂轮回。事毕,赠鹅以归,时值烈日当头,热汤拂面;翁忧肉腐味败,遂燎炙以稻禾,皮焦油涌,味现香溢。及至家,翁遂破鹅水清,佐以姜葱,和汤而烹,柴尽置桌,高堂妻子无不啧啧。翁高寿谢世,子杨公荫袭其方,新增苗岭养生异草,另添苗族滋补秘方,独创稻香鹅美馔。昔幸尝之:外焦里酥,稻香侵肉,虽连啖而不厌;精熬浓汤,入喉而觉胃暖肠润,继而通体舒爽,汤之鲜,肉之美,难觅出其右者。独享珍馐弗若与众,公业肆于城西山环水抱之所,藏风聚财之地,迎飨四海之宾。

  今受嘱作文以记,予近不惑,庚类植而倍于勃,然羞无七步成诗之才,愧乏一挥而就之慧,忐忑拟文,筛糠执笔,于戊戌初冬吉日敬书。
  日期:2019-02-12 19:02:58
  潜伏在贵州人身边的粮食危机
  我有朋友喜欢我们当地的现榨菜籽油,于是在 2018年11月份的时候,我去凯里开发区一家榨油作坊购买并寄给他们。在榨油前,我特意选了本地菜籽,不经意问了一句货源地是否是炉山镇这一边的,因为小时候我家有一块土也种植油菜,我还曾扛过半小袋卖给虎庄粮站(原址在现在的虎庄加油站),所以出于好奇就随便这样一问;得到否定后,再追问是否是黔东南出产的,老板还是摇头,当我刚想问是否是贵州安顺这方向的时候老板已经直接告诉我是重庆购进的了。

  油榨完寄走后,我慢慢地回想这件事情就感觉得到了丝丝的害怕。纵观凯里市最好的两块耕地,一块是从开发区延伸到三棵树的谷底低矮丘陵,另一块就是炉山开发区这一片,很遗憾,这两块地在工业强省的政策下成了厂房,水泥地和商品房;就我们凯里市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本地产的粮食作物是养活不了本地的50多万人的。黔东南州其它县也如此,榕江县城边上的万亩大坝、从江县洛香一带都变成了工业区并大部分废弃在那里。紧邻凯里的黔南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惠水的高镇,独山的麻万,瓮安的草塘等等。视眼再放大一些,整个贵州,最好的耕地位于贵阳到六枝之间的黔中亚平原和黔北遵义周边,同样的,在这样的政策坏境下,贵安新区等开发区在不断地吞噬贵州为数不多的耕地。就当前所剩的耕地而言,贵州的粮食是无法足量供养贵州的人口。即便凯里市2016年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数据是100313吨,平均到每个凯里市民的头上是0.5公斤每天; 同样的,以贵州官方公布2015年粮食产量1180万吨来计算,平均到每个贵州人的头上是0.91公斤每天。数据看似可以接受,但是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水分有多少?如果出现旱涝年成产量还有多少?谁知道?如果怀疑我夸大事实,不妨可以去超市看看,贵州本地大米有多少。

  从今以往我们几千万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无声无息地陷进温饱危机中;国家的政局稳定能让东北大米,湖北大米等可以朝发夕至运到贵州使我们觉得饥饿离我们很遥远,那万一真的出现什么意外呢?比如2008年的那场二十多天的凝冻,大米、萝卜涨到50元一斤,在收获季节后小小的自然灾害面前尚且如此,万一遇到外敌入侵呢?如果国之不幸,出现旷日不决的政治层面上的动荡,诸如‘五马争槽’,‘九子夺嫡’所带来的长期混乱呢?一旦公路切断,火车停运,飞机不飞,全省人民都会处在饥荒中。

  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代价和教训都是惨痛的。很多人应该不知道有个词语叫“衡山之谋”,话说春秋时期,衡山国仗着自己国家的武器装备优良,特别是锋利的铁剑无敌于天下就胆敢与强大的邻居-齐国交恶,齐国好几代国君都不敢对衡山国用兵,等到齐桓公继位后就和管仲商量相应的对策。商定后,让管仲就派人去了衡山国,大量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
  燕国和代国是齐国的邻国,和齐国平日里有些摩擦,一听说齐国人在买优良兵器,就担心齐国有攻打他国的图谋,也赶紧派人去衡山国抢购兵器。这一下子产生蝴蝶效应,动静大了,连秦国都大老远派人来衡山国来买兵器了。衡山国很快富裕起来,穷的只剩下钱了。各地的兵器订单陆续抵达衡山国,衡山国的兵器一时供不应求,于是衡山国君下令,把衡山的兵器价格提高十倍,并动员全国人民,放下手头的农业生产,加入到制造兵器的大军中去;,如果订单催急的话,甚至直接从部队的武器库中把各类装备搬走…。

  管仲又派自己的新政得力干将,齐国大臣隰朋,出去收购粮食。本来当时粮食的均价,是十五钱一石,但是隰朋出手大方,居然用五十钱去买。一听说齐国粮食行情那么好,国际粮食市场都沸腾了,各国的粮食贩子,包括衡山国的,拉着一车又一车粮食往齐国跑。
  五个月后,当年各国大部分的粮食都运到了齐国,粮食价格被哄抬了三倍多。这个时候,齐国突然宣布,与衡山国断交,衡山国的兵器也不要了。齐国一不要,其他国家又产生了连锁反应,也都不要衡山国的兵器了。衡山国穷全国之力,打造了堆积如山的兵器,却卖不出去,傻眼了。因为要做兵器,当年的粮食生产都耽误了,衡山国赶紧派人拿着卖兵器赚来的钱,出去买粮食。可是粮食多数都在齐国堆着,而且价格还特别高。

  就这样,衡山国破产了。齐国派兵,兵临衡山国城下。饿的皮包骨头的衡山国国君和国民们,别无选择,只好集体向齐国投降。先前卖兵器赚的那些钱,还有卖不了的兵器,也一并向新老板齐桓公上缴。齐国又将吃不了的粮食和用不了的兵器降价售出,仔细一算,出出进进,好像也没有损失什么钱。但是,衡山国没了。
  以史为鉴,如果贵州有一天只剩下工业区的时候,不管穷或富都是很危险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